金庸用不抱怨化解代笔危机
2018-11-01张朝元
张朝元
1959年,随着金庸的武侠小说被广大读者热捧后,金庸辞掉了《商报》的工作,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明报》创办后,金庸靠着连载武侠小说的名气,再加上《明报》办报重点倾向于大陆民生,没用太长时间,便一跃成为香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大报。
《明报》办得红火,让当时《商报》的老板颇不舒服。因为,自从金庸离职后,《商报》失去了金字招牌,很多读者都转向了《明报》。任凭《商报》老板使用怎样的招数,《商报》始终改变不了沦为三流报纸的结局。
1961年秋天,金庸的身体出现了异样,到医院一检查才知,他身体内有个肿块。医生建议:必须尽快做手术摘除,否则有癌变的可能。
面对医生给出的建议,金庸不敢大意,准备尽快做手术。
可是做手术前金庸需要面对一个难题,当时的《明报》正在连载《天龙八部》这部武侠小说,如果自己做手术的话,《天龙八部》最起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连载了。金庸之前因为工作忙碌,从没有提前备过稿。考虑到读者每天期待看连载的心情,金庸对做手术一事有了顾忌。
就在金庸为连载的事情烦恼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倪匡知道了这件事并找上了门。
一见金庸,倪匡真诚地对金庸说:“手术要紧,千万别耽搁!你只管安心做手术,连载稿件的事由我来为你代笔。”
倪匡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和金庸、古龙齐名,他写的武侠小说《六指琴魔》在香港也是非常受读者欢迎的。现在好友提出帮忙,金庸真的感激不尽。瞬间,压在金庸心头的石块一下子搬开了……
接下来的时间,倪匡开始尽职尽责地写连载。由于倪匡的用心,《明报》的读者根本觉察不出连载的内容出自代笔。就在读者们每天都沉浸在《天龙八部》一千多字的文章乐趣中时,《商报》联合当时的几大报纸,在报纸的首版位置刊发《明报》欺诈读者的新闻,文中揭露《天龙八部》是有人代写,不是出自金庸之手。同时为了给出有力证据,在文章中还配发了倪匡代写《天龙八部》的相关照片……
这样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读者们气愤了,他们很多人聚合在一起,向《明报》编辑部讨要说法……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超出金庸和倪匡所意料。面对昔日东家和一些同行的恶意找茬,金庸的内心泛起了涟漪,看来树大招风啊!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住在医院的金庸不得不向报社工作人员,口述以下致歉启示:
尊敬的读者朋友:
你们好!
首先非常抱歉,因本人的一个小手术影响到大家看连载的热情了。在此我深表歉意!
众所周知,做手术到康复没有一个多月时间是康复不了的。由于连载的稿件我没多作储备,考虑到读者对《天龙八部》的热爱,怕大家等待难受,经过慎重考虑我才让我的好友倪匡来代笔。倪匡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写的武侠小说《六指琴魔》也深受读者欢迎!所以,这也就不存在我特意以假乱真来糊弄读者了……既然大家对代笔一事很难接受,那么,从今天起,本报暂时先不连载《天龙八部》,只能等我身体恢复后,再做安排了。
在此,给读者朋友带来的不便请大家谅解!
另外,通过《明报》,我要感谢我的办报同行,他们在百忙的工作中,依然担负起监督《明报》稿件质量的重任。有这样一些好朋友和同行的关注与支持,我相信《明报》今后一定会办得更好!在此,我向我的同行们深深鞠躬,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金庸口述于医院
1961年11月15日
致歉启示刊发出去后,读者们由先前的愤怒,从而了解到连载被代笔的真正原因。人心都是肉长的,面对金庸给出的合理解释,读者们也就不再为难《明报》了。同时,读者们对金庸先生用一颗大度的心处理同行之间的恩怨燃起了敬佩之情!后来,大家纷纷给金庸写信,表示理解金庸先生的安排,并祝福他早日康复。看着如潮水般的读者来信,金庸非常欣慰……
凡事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正是凭借这样的一个人生信条,金庸收获了成功,成为火遍全球的作家。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