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8-10-31罗婉平
罗婉平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语用”成为了小学语文的研究重点,如何以“语用”为核心优化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基于“语用”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语用 小学语文 低年级阅读教学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人文性,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为学生作文写作奠定基础、积累素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语用”理念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语用”为核心优化阅读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语用”理念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语用”理念也应运而生。“语用”理念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思维和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强调以实践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均衡发展,以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宗旨,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收获情感与知识,为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奠定基础。
2基于“语用”理念下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2.1“言”与“意”有机融合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但是当前,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更加重视其工具性,在阅读教学中也更加强调字词听写练习,并且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语文教学逐渐失去了原本的“语文味”,而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对阅读的兴趣,与“语用”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语文课堂重新变得充满“语文味”,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言”与“意”的融合。“言”是指課文中的文章语言,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中,需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与力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意”是指文章中体现的意向、意涵等隐性因素,恰恰是这种精神或者情感元素,才能打开学生心灵、打动学生内心。实现“言”和“意”的充分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获得更多有关语文实践的感悟。
例如在阅读《春雨的颜色》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中写道到: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是红色的;桃花红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去感受这幅娟美、颜色艳丽而充满生机的画面,感受字里行间中流露的力量和情感。在完成初次阅读后,教师需要将“言”和“意”充分结合,通过课文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以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学们心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问题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感受课文中的情趣和道理,利用自己的想象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心情感,完成“言”与“意”的有机融合。
2.2读与写充分结合
“语用”更加强调知识的实践性,而写作是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真实体现,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感悟、知识基础和语文思维,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让语文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富有价值和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读与写的充分结合,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知识,进而更加灵活的运用文字。同时,教师还要在阅读中加深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适当穿插写作片段和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步提升。
例如阅读《夏夜多美》这篇课文,其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发生在夏天宁静的夜晚,一只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通过朋友的帮助终于回到家了。在阅读中,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体会夏夜景色虽美,但是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更美的情感内涵。当学生掌握课文基调后,教师可以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基调,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即:在一个美丽晶莹的冬季早晨,一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家,在警察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让小朋友和家人团聚了。这一写作情境和《夏夜多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可以仿照《夏夜多美》这篇课文进行写作,将读与写充分结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2.3强化认知能力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意识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在“语用”理念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和强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听、读、写三方面开展阅读教学,实现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首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听”的能力为出发点,促使学生专心的听,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开展有效思考,对课文进行分析判断;其次,当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掌握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课文和作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为了优化“读”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后,当学生已经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情感基调和思想内涵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内容可以是读后感、仿写或者随笔等。通过听、读、写三方面的练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必将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
例如阅读《乌鸦喝水》这篇寓言,首先,教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范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听,并且在听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大意;其次,在范读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且提出问题: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当学生已经掌握这篇寓言所表达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行写一篇文章,内容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创作。而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其认知能力也获得了有效提升。
2.4培养阅读习惯
在“语用”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在科学的阅读方式下,学生才能获得能力和素质的均衡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一边思考一边阅读,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完成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其中蕴含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细细品味中进行反思。
例如阅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述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其次,当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阅读,一边思考一边阅读,掌握课文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最后,在完成阅读后,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全面总结,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整个阅读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的过程中。
2.5注重审美教育
低年级小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生活经验匮乏,其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语文学科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正确衡量“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实践和生活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阅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故事,整个故事引人入胜、悬念迭生,突出了“诚实”这一主题。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从美学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促使学生感受到这位手捧空花盆孩子的品质魅力,通过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用”理念下,教师需要给予阅读教学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实现知识唯学生所用,为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跃.小学语文低0年级阅读教学改革分析[A].《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1.
[2] 沈琳.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57.
[3] 谢玲凤.关于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6):182.
[4] 陈红.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15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