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现状、不足及对策建议
2018-10-31周湘涛
周湘涛
摘 要:危机管理是近年来各个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加强危机管理,也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文章针对当前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与不足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探讨高校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策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校;危机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一、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与不足
1.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制
高校危机管理并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高校也只是在校园安全手册中明确了危机管理的内容,具体发生问题时,缺乏执行力,无法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在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上,也缺乏必备的依据,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实效。
2.舆情监控不够全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舆情监控工作主要由班委、辅导员负责,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后,大学生思想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舆情监控网络却无法关注到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难以起到理想的防范效果。
3.缺乏实践演习经验
如今,高校危机问题频发,然而,各个高校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忽视了对高校成员危机管理的培训,管理人员、一线教师、辅导员、行政部门、后勤保障者未接受到系统的培训与教育,缺乏实践演习经验,遇到危机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
二、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对策分析
1.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在危机管理工作中,高校党团组织要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实施行政问责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全面的危机管理体制,制定包括危机预警识别、危机管理方案、危机情境模擬在内的动态管理机制,从环境、程序等方面解决高校存在的各类危机问题。高校要实现家校结合,构建信息档案共享平台,总结高校内部的突发危机事件报告、文件、案例等,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2.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在高校中,管理者属于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要确保危机管理的质量,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预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一角度而言,需要构建出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完善现有舆情监控方案,成立危机管理机构,细化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解决危机。此外,还要制定危机处理后恢复机制,及时总结,启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于危机中的受害者提供系统的心理援助,分析危机事件的产生原因,依法办事、奖惩分明,维护高校的形象。
此外,在处理危机问题时,高校要坦诚对待问题,积极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挑战,培养新闻发言人,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客观、正确地处理信息,并与媒体之间建立互信关系,确保在危机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让师生知晓内情,通过舆论导向来引导学生理性关注问题,构建完善的沟通渠道。
3.提高高校成员素质
高校师生属于高校危机的利益者,在当前多元化思维的影响下,高校师生面临的危机也更多,对于高校师生而言,需要具备危机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应对危机的能力,做好自身建设工作,注重预警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角,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仅仅来源于校园,在事故处理上,高校应加强与家庭、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周边百姓等大力合作,共同面对各种危机。对于高校而言,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为师生提供危机处理理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重点加强学生的培训与教育,在遇到危机时,要及时与辅导员、同学保持沟通。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危机模拟演练,帮助大学生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
高校内部人员密集,是危机的高发单位,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于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出现频率的不断增大,恶劣程度增强,使高校管理者对此越来越重视,高校危机管理也由此成为专家学者热衷的研究课题之一。对于高校而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发挥出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确保危机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美荣.基于学生工作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2).
[2]张彦忠.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框架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