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31郑飞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对分课堂教学理念

郑飞宇

摘 要 课堂教学的要点是以“教师教学、课堂作业、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体现了教学方法、学习过程、讨论方法、学习方式四种有机形式的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适应当前本科院校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在实践中,本文对分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对分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教学理念 弹性化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课堂教学中“对分”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对分”克服了“五多五少”,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交流结合起来。

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体系的主干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课后推荐阅读材料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内化和讨论过程。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在随后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必把所有的知识都详细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学习他们应该学的东西。老师在简洁的解释,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并形成基本框架的一部分,为了完成以下讨论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每个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参与后续的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

1.2“对分课堂”促进学生获得隐性知识

教师的教学需要在对知识和内化的理解后进行,并与作业进行讨论,或其他形式反映他们的学习成果,这要求学生将学习内容的构建、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长期记忆。学生增加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仅获得知识,也促进了隐性知识的发展。隐性知识是物理化学家、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的《个人知识》一书中第一次提到的。隐性知识,指的不是用言语或其他形式来表达的。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都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个经验和理解的过程,它与个人特点紧密结合,是个体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某些情况会产生并刺激相应的隐性知识。一旦形成了隐性知识,指导个体如何行动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隐性知识的获取需要学生自身的理解、探索和实践,一旦获得就会受益终生。“对分”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入学习,个人求知,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构建,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隐性知识的获取。

2“对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1影响“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力量、实践比例等。例如,“西方心理学的历史”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深奥晦涩的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如果教师只让学生讨论,将导致由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不足深刻理解理论内涵,因此,这种理论类型为主的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上理论的内涵进行讨论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教师的经验,包括课堂控制能力、学生讨论的评价和指导,在“小班”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分课堂”的实现具有较高的意义,;老师应了解包括如何使用有限的时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如何及时反馈学生的工作,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何客观评价教学的效果。“对分课堂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较强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因此,对分课堂的实施对老师的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的特点,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课堂气氛等,也会影响“分课”的教学效果。目前,“对分课堂”不仅是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而且采用的这一部分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差异很大,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精力,还有很多课堂气氛比较安静,学生不愿与他人讨论,倾向于个人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迫使用“对分课堂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3.1教师要建立心理兼容的班级氛围

心理相容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表现出密切的关系、和谐的情感和平等的合作。它是由师生互动、课堂环境与发展形成的,是由大多数人在课堂上共同的态度和主导的情绪状态,形成后的心理氛围,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影响着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对于子类的实现非常重要。小班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

3.2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大学生经历了十多年的小学到高中灌输式教学后,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心态。一些学生形成的传统观念是,教材的内容应该讲授。如果教学不能完成,就等于教师没有完成教学计划。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每门课必须只有一本教材,教学内容应该完全基于教材。因此,课堂划分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习惯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4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受教育者的大脑和能量。它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然而,如何实施这一改革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应用。对分课堂只是一个窗口,它打开了思考和自主的世界,恢复了教育的真正本质。

参考文献

[1] 张德江.激发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5(20):38-40.

[2] 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24-26.

[3] 張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5-10.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对分课堂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