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2018-10-31李淑华
李淑华
摘 要: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院校都实行了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内容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文章介绍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融合措施,以期为高职教育者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的本质在于要有一种敬业和创新的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精神支柱。高职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在学生掌握了职业专业技能的前提下进行。当这种综合性的培养工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时候,高职院校更应该秉承着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方向,结合创新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养,实现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师应该以政治观念教育和思想道德为基础,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努力向创新性人才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看作主要的教学内容,却很少涉及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态,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思政教学的内容中,并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科学且合理的转变与调整。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只是通过简单的模式,而是应该考虑到一些客观性的影响因素。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多个方面采取合理化的措施,保障思政教育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应该明白思政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工作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做好相应的改善措施,避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育开始阶段就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工匠精神,按照精神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2.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實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有许多的教育理念同工匠精神的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对两者的融合具有积极的作用,也能促进实践性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实践性教学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这个阶段,学生处于思想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从这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性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口,这样可以即时传播给学生相关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工匠精神。
3.立足于传统的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向往
工匠精神可以将其看作一种文化产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下衍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教师应该从文化素养入手,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与认知工匠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指引,让他们在参与实践工作的时候,就形成了基本的职业素养。教师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工匠精神的培养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将学科教学与工匠精神培养结合在一起。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让学生在未来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一种认同感,进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78-80.
[2]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