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教学中教学模型建立的意义
2018-10-31刘昱彤
刘昱彤
【摘要】在临床教学尤其是技能教学中,教学模型可以具象化学生的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有着广泛的应用。探究临床教学中建立教学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模型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模型可以说是真实患者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在临床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学模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还能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在医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探究临床教学中教学模型应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教学中建立教学模型的重要作用
(一)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教学模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借助教学模型对不同疾病进行重复操作,不会对真正的患者造成伤害;学生还可以借助教学模型直观、形象的掌握人体组织结构与器官功能;在教学模型的帮助下,学生临床分析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诊疗思维。
(二)锻炼学生协作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教学模型能在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医学知识、技能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
二、临床教学的培训内容
(一)设置技能培训课程
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利用医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医学院校必须在已有战略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技能培训课程,重点结合儿科、妇产科、急救科、内外科、五官科等教学实践合理设计技能培训课程。在模拟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患者物理诊断、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等各项练习,并积极开设高级分娩模型、心肺听诊模拟训练等课程,从而为学生创建更好的临床实践路径。在教学模型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儿科、妇产科、内外科等训练内容,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模拟病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工作流程,还可以在高仿真教学模型的支持下,进行胸穿、腰穿等各项穿刺练习,全面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最后,在技能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高仿真心肺检查模拟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检查技能,同时还可以使用急诊急救模型提升学生的急救操作技能。
(二)技能培训流程
医学院校应积极组织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临床护理团队以及临床技能方面的教师共同商讨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技术相关问题,重点加强教学模型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师、医务人员对教学模型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现有的技能培训流程。笔者建议,可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教学:第一,在培训教学中,适时播放全功能模拟病人simhang物理诊断等相关视频,让学生知晓培训的基本内容。第二,教师在深入进行知识分析和讲解之后,还应当给予规范的操作示范,为学生接下来的虚拟操作奠定基础。第三,学生进行虚拟操作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项操作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三、教学模型的主要应用
(一)内外科教学
在内外科教學过程中,也应积极尝试教学模型这一新兴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型的应用,指导学生多次、反复地进行虚拟训练。例如,在伤口换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大屏幕以及自己亲身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伤口换药过程。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应用教学模型指导学生进行虚拟练习。学生首先要戴上手套仔细检查模型伤口,然后评估伤口情况,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以及活力碘交替为伤口消毒,及时清除伤口异物以及坏死组织,必要情况下可适当扩大伤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导学生延期缝合严重伤口,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器械打结的优缺点以及如何使用器械规范打结。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模型进行多人配合打结缝线的练习,通过模型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急诊医学
急诊科需要医生具备较强的紧急处理能力和临床辨识能力,而教学模型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医学分析与处理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虚拟小腿骨折”的急救处理训练时,需为学生准备好消毒钳、三角针、缝合线、消毒纱布、石膏板、三角巾等物品。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夹板固定位置必须超过膝关节,需在大腿中下三分之一部位止血,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持续三分钟。通过急诊教学模型开展类似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急救能力,从而为成功救治患者赢得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临床教学中建立教学模型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临床教学的培训内容,并从内外科教学以及急诊医学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教学模型的主要应用路径,旨在更好地推动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玉晶,李正,杨继苹.PBL和CBL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27).
[2]张小玲,田志逢.LBL+PBL双轨教学在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