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措施研究

2018-10-31王婷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职业学校专业

王婷婷

摘 要 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所以,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握住时代的发展特点,需要充分地发挥学校的智能制造专业的培训,以发展适应当今时代下的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为目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智能制造 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獻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的加工制造业与我国的制造产业联系比较密切,专业型的技能培训也比较强,对一些制造的设备运用也比较熟练。随着我国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建立“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更是需要对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中职学校通过对人才进行培养、设立专业的知识课程、完善实训操作器材以及教育师资力量的扩大等方面进行改革,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为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培养出新的人才。

1“制造大国”的时代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机器的出生,到现在的人工的智能化。制造业在短短的50年,就一直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据了解,目前制造业里面的工人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搬运物料和打磨抛光等复杂的工作,一些制造业恶劣的环境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比如像汽车装配、电子电气、木材加工和橡胶塑料等。工业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完善扩大,各种高端技术行业都采用了智能化的应用,比如核电站、航空科技、生物医药等等高端技术领域产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化的机器将会达到非常大的发展运用。

另外,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概念战略,通过以“只能工厂和智慧制造”为主要指导思想的工业化革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还有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目标,更是一项应对新型工业革命的战略方案。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以实际作为主要出发点,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等观点,提出了“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我国发展智能化的制造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发展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

随着智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劳动者对劳动成本要求和心态的不断提升和变化,这就使得工业化的机器人更好的进入到制造企业的各个岗位领域,从而代替了过去一些工作重复性、工作精密性和恶劣环境的劳动工作者。

而随着企业关键岗位由智能机器人进行了代替,无人化的项目得到有效的推进。由此可见,工业化的机器人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望延伸到具有密集劳动力的轻纺织业和物流行业,还有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民爆行业、对环境要求极高的生物医药行业、对人体有危害的塑料制作等行业。各类的高端制作行业进行一个有效的集中,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目标,也会更多的使用智能化的机器人。而想要实现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普遍应用,这就需要对智能化的制造进行管理了,比如机器人程序的编辑和维护,都需要具有高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来进行。

各地制造企业的产业链都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通过用工业机器人完成人工劳动力的任务,比如对产品进行的加工、产品生产、零件组装、焊接等等任务,以及对生产设备调试运行和管理等,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的。但是,据调查了解,现存的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过低,对现代化设备熟练掌握的人才更是稀少,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制造业设备的使用效率。

3培养智能制造需求人才的措施

3.1开设与智能制造相符的专业

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的体系是学生群体的专业划分,这些专业的开设也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结合市场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所以,中职学校在进行办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设立的专业要与时代社会相挂钩,这样以便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化人才。

中职学校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一般都是大型的专业,一个大的专业下包含一些小型专业类型,比如一些机械专业、数控专业还有电类专业等等。这种大型的专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调整专业类别。目前我国已经少部分的中职学校已经跟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进行了改变和调整,制造类的专业有一些电子、机械、智能制造专业和新型信息技术等。

3.2定好培养目标,做好中高职衔接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中职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是可以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历提升的。针对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案内容的衔接,加工制造类专业可以选择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就进行探究,做好基础的教学和机械加工相关技能的训练任务。通过与工业机器结构的相结合,进行一些简单的编程和组装维护等技能的培训,以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

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工业机器人的复杂编程,对信号控制的维护以及组装调试的有效应用。智能制造业的岗位对机械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简单的进行一些技术的讲解,或者是将电子知识加入到课程的学习就是智能制造。所以,在中职阶段的加工类制造业要为学生打好基本的基础知识,通过循环渐进的方式逐步的开设相关的智能制造专业课程,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过多的课程开设且没有任何效益的问题。

3.3对应智能岗位设置,开设核心课程

中职的学校要与智能制造的专家进行教学内容的交流商讨,通过分析岗位的设置制定教学内容。加工制造类的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合社会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对智能制造岗位、岗位内容以及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融入现代的电子技术,还有网络信息科技的知识。有些知识的有效引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电器控制的基础原理、编程的思维模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数控专业的技术应用应该要适用于智能转型产业,根据这些转型的智能产业进行技能课程的开设。学生在校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的之后,应该要安排学习到相关的企业当中进行学习,把理论技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达到真正的专业对口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3.4探索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应该明确以学生就业为主要方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为主要基础,明确人才的培养计划。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主要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岗位技能培养,二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两条主线为主要培养的方向,构建起文化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技能三大体系,完成教学与实际过程的相互结合,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技能水平以及创造能力,形成全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批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人才。

3.5开展实训基地培训,加强实践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建设实训基地,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学习宗旨,要建立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通过政府的策略引导等开展学校实训基地。要增添符合技能培训的设备机器,让实训的基地平台能够与智能制造的发展同步进行,充分的发挥出实训基地的功能。

开展实训基地的机器设备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比如用于教学的教学系统、设备变位机和焊接仪器等。掌握机器人的配件以及构造原理,对设备进行调试组装以及故障的排出等。学习机器人的软硬件构件部分,对焊接的进行实际的操作等。另外,开设实训基地,还需要配备专业教材以及器材,中职学校要加强智能制造业的教学方案研究,参与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以便教材更好的适用于学生,融入智能制造的发展理念。

4结语

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知道,对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所以,想要完成产业的转型和推广智能制造,就需要培养适合且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中等职业院校的职责之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能够为社会提供人才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智能化制造的时代已经来临,加快对智能化人才的培养步伐业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何颖芳.智能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35-37.

[2] 董礼强,黄超.基于工作室模式的智能CAD资源配置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45-47.

[3] 范杜铨.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4):75-76.

[4] 杨雪君.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01):68-75.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职业学校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