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8-10-31张林达陈小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方法

张林达 陈小雕

摘 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间接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相比显性教育,更易被独立性、物质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显著的“95后”新生代大学生所接受。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拟以《计算理论》课程教学为例,尝试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95后”新生代大学生也已然成为了现今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更加丰富优越,信息技术手段更加便捷,智能化设备运用更加广泛,社会知识化程度更高。从而形成了他们充满激情和冒险精神但团队合作意识相对较弱、思维活跃但自我中心突出、思维开放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目标高远但功利性更强等时代特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以直观化的知识输出、单向化的指导学习和程序化的实践操作等为特点的显性教育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目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熏陶和提升,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核心价值,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探索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形式上是创新管理、完善机制,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是“四个相统一”的现实体现,必将对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隐性教育最早源自1968年美国教育家和社会学家杰克逊(P.W Jackson)在其专著《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书中关于学校“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阐述。其概念就如我国古代教育学提倡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即将教育内容隐藏于教育对象所处的物质环境、交流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引导教育对象变被动为主动式地去领悟教育主题,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形式上与显性教育相对立。核心就是隐性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在教育对象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提升的一种教育形式。由于隐性教育采取的是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的交互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信息的过程,因此,它具有教育目的的隐蔽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等特点。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优于显性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隐蔽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性教育是依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通过如课堂或实践等确定的教学方式进行,具有集中性、组织性和强制性。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将教育目的隐藏到设计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或文化活动中,即使采取的仍然课堂教学模式,但往往采取一些“90后”尤其是“95后”大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沙盘形式开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如前所述,隐性教育采取的不是直接、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借助一些喜闻乐见的教学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地、非被动性地接受教育内容,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间接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持久性。不同于带有强制性和单向性的显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在实现过程中,采取的是宽松、愉悦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营造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增加了教与学的互动性。教育过程中,虽然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主导者,但教育者时时关注教育对象的反馈,实现动态的教学互动,从而加深教育效果。

第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隐性教育的载体可以是校园环境、实验室文化,还可以是一项主题活动或者管理制度的建设等,所以,实现的途径是开放的、灵活的,不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自愿的、自发的和毫无制约性的去选择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样一种非封闭式的、无课堂的、甚至跨时空的自我学习环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本文拟以所教授的《计算理论》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切入具体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在讲解课程教学目标时,笔者通过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以平等交流形式与同学们探索了相关目标管理教学,切入了目标管理及规划人生的内涵。课堂上,我们共同分析到,教学目标可分:(1)最基本目标是“全体脱贫”,即大家都顺利通过考试。(2)改进学习方法,即计算思维的基本现代化,当今时代,“码农”将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因此,突出了算法设计所需要的计算思维将变得更为重要。(3)计算思维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即计算思维进入发达阶段。生活中需要不断的选择,努力的方向变得尤其重要。马云选择了中国互联网,从而造就了世人瞩目的阿里巴巴。同学们选择了读研究生,就应该努力去得到与本科生不一样的收获,不仅仅是多一张文凭。与此同时,同学们就学习目标纷纷发言,都对自己读研究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了阐述。

其次,在讲授自动机的发展历程的教学环节,笔者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思路,隐性嵌入了继承与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同学们首先可以直观的看出,最初的有限自动机是一个包括起始状态,状态集,可接受状态集,字母表,转移函数的五元组,没保存输入a的措施,缺乏积累,使得有限自动机只能表示正则语言,它不能表示语言A={anbn| n≥0}。之后,下推自动机引入了堆栈,并因此多了第六元“栈字母表”,用以保存部分输入,实现了重要的积累功能,也可以表示语言A了,但不能表示语言B={anbncn| n≥0}。再后,图灵机成了七元组合,引入带子来替代堆栈,因此第六元栈字母表变成了带字母表;它還引入第七元“拒绝状态”,用以明确哪些是“明令禁止”的。为此,图灵机的带子有着更为强大的功能,比如带子可读可写,无限长度,移动方向自由。图灵机可以表示语言B。现有绝大多数的PC机就是基于图灵机理论制造的。但是,我们和同学一起探索中也发现,图灵机仍然不是终点,仍存在无法表示的语言。故而共同得出了自动机理论永远在路上的结论。

第三,在讲解计算思维环节,嵌入了5W1H原则,即谁(Who),为什么(Why),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做什么事(What),再加上怎么做(How)。我们知道,计算理论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内容主要分成三块:(1) 自动机理论,回答了人与机器(Who)怎样沟通的问题(How);(2)可计算性理论,回答了机器能做什么(What),为什么(Why);(3) 复杂性理论,回答了需要多少的资源,即空间 (Where)和时间(When)。经过课后小结,同学们发掘,我们分析问题的5W1H原则也同樣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

最后,在讲解到语言{0k1k | k≥0}属于P类时需要提出多项式时间的算法时,笔者更是激发了同学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积极性。一开场,同学们就马上提出了O(n2)的算法。再问,还有没有更低计算复杂度的算法?伴随着O(n logn)算法的提出,“完美”的解开了同学们的心头困惑,并探索出了一个又一个更加优秀的算法,这也是算法设计者应有的素质。在证明语言SPATH={|G包含从a到b,长度至多为k的简单路径}∈P的过程中,对算法复杂度的分析过程进行了有意的放大,使得证明过程变得更为简单。让同学们觉得“不斤斤计较的人生更简单”。

3成效分析与小结

通过在《计算理论》课程隐性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通过与学生轻松探讨学习目标中,使学生领会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所要解决的短期和长远目标,以此促进学生探索并建立职业规划,为进一步成长成才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通过讲授课程内容中逐渐更替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领会了“学海无涯”的真谛,以此激发了探索真理的永恒动力。第三,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切入做事的5W1H准则,让学生明白了通用技能的含义,明白了积少成多的学习思路。最后,通过讲授具体知识中需要提炼的分析思路,让学生明白了做人要豁达开朗,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的道理。总结起来,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或许是模块化的,也可能是碎片化的,但独具匠心必然能成就“传世金缕玉衣”。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专业教育中是可以实践并推广的。不过,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用于切入隐性教育的专业知识是需要选择和加工的,正如同不是所有的美玉都适合做金缕玉衣一样。其次,切入隐性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欢愉的,若同学们反感了,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明显,编织手法过于粗糙,应立即停止并进行修正。第三,隐性教育的效果是正面积极的,若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参与度也降低了,则说明没有实现预期效果,需要修正。成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模块化的专业知识、碎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以及教师的匠心三者的有机统一。

总之,专业教育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大学的专业教育可以很好的切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党的教育方针传授给大学生,把教师“教书与育人”很好统一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17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编号为:ZX15050230500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隆圣,钱宗明.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道德意义[J].上海高教研究,1991.

[2] 韩婷等.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7.

[3] 黄岩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J].创新,2012.

[4] 金一斌.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

[5] 李锦红等.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 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

[7] 张丽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8] 许宁.隐性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15.

[9] 应正中等.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J].高校辅导员,2017.

猜你喜欢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方法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