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10-31莫蔚芳程雪花侯正艳杨艳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六盘水市景区旅游

莫蔚芳 程雪花 侯正艳 杨艳

摘 要 近几年,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的经济和农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六盘水市地处我国西南山区,气候适宜,具有喀斯特地貌、三线文化和红色文化,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

关鍵词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六盘水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63

1 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六盘水市早期发展重工业和化石能源,污染比较严重。近几年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六盘水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通过对盘州、六枝、水城三个地方的考察,发现六盘水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很多旅游资源没有被开发,或是开发了没有进行适当的保护。对此,课题组成员对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见表1、表2。

2 六盘水市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旅游路线单一,缺乏规划

现阶段,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处于发展阶段,城乡发展不均衡,大多依靠自然资源形成单一的旅游模式,道路系统不完善,景点与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片区规划,旅途时间成本过高,极大地降低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2.2 旅游产业单一,缺少创新

六盘水市大部分的乡村旅游资源实行的是“旅游+农业”,造成产业单一,同质化严重。例如,大河堡、哒啦仙谷两处景点主打植物观光类项目。调研还发现一些农业观光的项目已经关闭,例如哒啦仙谷景区游客人数经寥寥无几。旅游产品及服务特色不鲜明、模式缺乏创新、旅游产业单一,都会造成消费者消费疲劳,这已经成为制约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缺乏专业指导和管理

六盘水市的乡村旅游既有政府部门开发管理,又有私人企业经营。很多私人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大量招用本地村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服务训练,景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景区服务达不到景区发展的要求,限制了景区的长远发展。例如,盘县大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调研发现,大洞遗址十分荒凉,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山下的游客接待中心已关闭,只有零星的小摊点。政府缺乏对景区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监督和管理,更缺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导,导致乡村旅游市场混乱。

2.4 缺乏市场宣传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丰富,乡村地区地处偏僻,大多数旅游资源不为游客所知,景区辐射半径小,缺乏宣传。

3 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3.1 加强资源整合,突出当地特色

六盘水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名城古镇、农业观光园、天然温泉和人类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但大多景区景点分散,没有形成片区,服务类型少、收入模式单一。同时,六盘水市的乡村旅游的原生态和民族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将乡村旅游发展结合本地生态和农业形成的新型乡村旅游业成为新时代的挑战。因此,建议加强资源整合,积极鼓励六盘水市本土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三线文化、原生态等资源。

3.2 扩大旅游宣传力度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外,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应用推送等形式加大宣传,定时更新,吸引当地及周边居民,从而扩大客源。

3.3 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民间创业

适度的财政扶持是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的基本保障。支持鼓励创业者创业,给创业者摆脱家庭贫困,实现脱贫政策。同时,乡村旅游也可招商引资,形成以“农民+公司”的形式,公司融资,农民出地或者出力,可股份制,也可租赁农民土地。

3.4 引进专业人才,进行专业管理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当地村民,对乡村旅游认识不够,缺乏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建议引进专业人才参与运营管理,或者与大学成立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3.5 改善乡村基础配套设施

六盘水市的主要交通是铁路和高速公路,至今未通高铁,且六盘水市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公路损坏严重,交通不便利,客源流失严重。例如,盘州的鱼龙化石博物馆,地处偏僻,缺少配套设施,导致游客寥落。事实证明,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对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1]。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成为了影响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因素。

3.6 提高本土文化自信,增强可持续发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六盘水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布依族铜鼓演奏、苗族芦笙大鼓舞、彝族唢呐花鼓舞、苗族蜡画、苗族剪纸、花灯和水城羊肉粉等,其中,苗族蜡染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保护本土文化,坚守初心,创造多元化多民族的民俗体验旅游模式,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同时,在不破坏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本地域文化生态的整体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本地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旅游资源,增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充分利用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2]。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减少了每年留守儿童人均数,改善了乡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乡村旅游带动了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丰富了六盘水市的产业结构。目前,六盘水市乡村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本土文化,谱写乡村旅游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肖波,李铌,陈鹃.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文城市资源分析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5):77-79.

[2] 胡吉超,黄润.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J].旅游纵览,2018(1):123-12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六盘水市景区旅游
一线光阴入洞中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山的国度
My Room
“摘牌”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