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粉虱的为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2018-10-31赵鑫姚润鹏李明英赵殿辉焦悦纪炜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赵鑫 姚润鹏 李明英 赵殿辉 焦悦 纪炜

摘 要 烟粉虱是棉花、蔬菜和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通过取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传播病毒会引起植物生理异常。基于此,主要介绍了烟粉虱的为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烟粉虱;为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19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烟粉虱体型微小,为害极大,广泛分布于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发生,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1 烟粉虱的为害方式

1.1 取食汁液

烟粉虱若虫、成虫均刺吸植物韧皮部汁液。由于其繁殖力强、发育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即可达到很高密度,吸取大量汁液,导致植株营养不良,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同时,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污染植物器官和果实,还可诱发煤污病,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

1.2 传播植物病毒

烟粉虱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传毒种类多达400余种,尤以传播双生病毒组的病毒最甚,在葫芦科、豆科、大戟科、锦葵科和茄科作物上最易传播,导致感病后植株矮化、黄化、褪绿、卷叶和斑驳等,有的叶片会变小、皱缩,边缘卷曲或缩成球状等。待烟粉虱爆发后不久,它所传播的病毒病就会随之大发作。

1.3 引起植物生理异常

烟粉虱的若虫取食可导致多种植物生理异常现象。番茄严重受害后,果实表现出不规则地成熟,主要症状有表皮颜色淡化或有条纹,有时表皮颜色正常,但内部组织白化、硬化等。另一种典型症状是葫芦科植物受害后,叶片上表皮脱离,与下面的细胞之间产生夹层,空气反光,产生银叶现象,导致植株变白,产品质量下降。还有莴苣叶片黄化、茎杆分枝、青椒有条纹斑、甘蓝茎杆白化以及许多植物新叶萎黄等,但成虫的取食往往不会导致这些生理异常现象。

2 烟粉虱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烟粉虱的生活史包括有卵、若虫、伪蛹和成虫4个虫期。卵椭圆形,长约0.2 mm,有光泽,顶部尖,端部有卵柄,通过产卵器插入叶表裂缝中,初产时白色或淡黄绿色,后逐渐加深,孵化前变为深褐色。卵不规则散产于叶背,若虫4个龄期,椭圆形,淡绿至浅黄色,扁平,体周围有蜡质短毛。1龄时可以爬行,2龄后足和触角退化,固定在叶片原位,直至成虫羽化;伪蛹椭圆形,扁平,蛹壳黄色或橙黄色,边缘薄。成虫体黄色,翅白色无斑点,背有白色蜡粉。雌虫尾部尖形,雄虫尾部呈钳状,绝大多数在光期羽化。烟粉虱一般可存活10~24 d,产卵量66~300粒。

2.2 生物学特性

烟粉虱成虫营产雄孤雌生殖,通常情况下,正常交配的雌虫产下雄性和雌性子代,而未交配或未成功交配受精的雌虫产下的子代均为雄性。

烟粉虱作为1个复合种,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已超过500种。在这些寄主植物中,烟粉虱较偏好的包括茄科、菊科、锦葵科、豆科以及大戟科等,已记录的寄主植物中,最多的为豆科,达99种。烟粉虱寄主范围广、个体微小、繁殖力强、体被蜡粉,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迅速,这些特性导致烟粉虱容易爆发,损失严重。

3 烟粉虱的预防与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技术

3.1.1植物检疫

烟粉虱有多种生物型,其中B型烟粉虱近20年多年来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通过观赏植物传播扩散的,因此,在烟粉虱未发生地区,要实施严格的植物检疫,杜绝其随花木等植物传出或传入,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3.1.2 清洁作物残枝败叶,切断虫源

在农作物收获后,烟粉虱的卵、若虫或成虫会留在田间或温室的残枝败叶中,不能随意丢弃或堆积,应及时清理,集中烧毁或掩埋,切断其在不同作物间的传播,减少爆发概率。

3.1.3 清除杂草,降低虫口基数

烟粉虱可在多种寄主植物上繁殖,在收获后、入冬前,往往会集中在温室周边、田边、路边或沟边的杂草上,成为下一季作物的爆发虫源,因此清除杂草可大大降低烟粉虱种群基数,减少为害。

3.2 农业防治

农户在生产中要合理布局,避免烟粉虱嗜好的寄主植物连片种植、调节作物的播种期,避开季节性的种群高峰期和扩散期。例如:春季敏感作物可以早播,提前收获;温室秋季作物可适当晚播,避开秋季高峰期;将烟粉虱嗜好作物和非嗜好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利用抗虫品种可以降低烟粉虱的为害程度;适当增加灌溉频率,使作物免受水分胁迫也可减少烟粉虱的数量。

3.3 物理防治

烟粉虱的物理防治主要应用防虫网阻隔和黄板诱杀。在相对独立的种植空间可以使用防虫网,可以有效防治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在温室内可设置黄板诱杀烟粉虱成虫,购得黄板后,涂上一层有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和的黏油可直接诱杀,也可以成为一种监测工具。方法是将其均匀悬挂在植株上方,底部与植株顶部相平或略高即可,一般7~10 d重涂1次。夏季,在一些密闭较好的温室内利用高温闷杀粉虱,烟粉虱不耐35℃以上的高温,若长时间暴露會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3.4 生物防治

烟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其中已经研究报道过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20多种,捕食性天敌种类有21种。通过天敌的大量繁殖和释放防治温室作物上的烟粉虱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例如,丽蚜小蜂、小黑瓢虫、草蛉和盲蝽等已经商业化生产使用,其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当属丽蚜小蜂,结合使用少量的噻嗪酮,可以有效控制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的为害。相关研究表明,温室中的烟粉虱不需要使用任何杀虫剂,完全可以通过释放天敌进行有效控制。

推荐天敌使用方法:在保护地的黄瓜或番茄上,温度要求在20~35 ℃,光照充足,夜间最低温不低于

15 ℃。作物定植后,即悬挂诱虫黄板,发现成虫后,调查烟粉虱成虫数量,平均每2株达到1头时,即可进行第1次释放;一般需释放3~5次,每次间隔7~10 d。第1次释放数量可以控制在3头/株,之后为5头/株,原则上丽蚜小蜂的释放量应为烟粉虱的3倍左右,要均匀地将蜂卡分成小块,置于植株上即可,最好是成蜂和蛹混合释放。而大田作物上的烟粉虱,其生物防治应立足于保护天敌,只要不被大量人为杀死,就能迅速繁殖起来,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3.5 药剂防治

在大多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为干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在害虫大爆发时,往往需要使用药剂来压低虫口数量,而如何有效施用杀虫剂显得尤为重要。

烟粉虱对传统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报道较早,其抗药性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常规杀虫剂在成虫期采用叶面施药效果好,而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对非靶标昆虫相对安全,目前应用广泛的主要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吡虫啉通过土壤处理对烟粉虱有最长的持效期,因此吡虫啉最适于土壤施药,在无作物土壤中吡虫啉半衰期约为150 d,但在有作物的情况下,半衰期大大缩短。啶虫脒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以及较强的渗透力,对人、畜低毒,对传粉昆虫安全,叶面施药效果比吡虫啉好。噻虫嗪有很强的叶片传导活性和根部吸收性,可以采用叶面和土壤施药,在番茄上能有效地阻止烟粉虱传毒。

噻嗪酮是昆虫的生长调节剂,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温室和大田的防治,由于其只在害虫的特定生活阶段使用才能有效控制烟粉虱种群,所以把握防治时期很重要,在棉花上,一般每叶0.5~1头大龄若虫和每叶3~5头成虫时使用,常用于叶面喷雾。

实践已经证明,烟粉虱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能力很强,即使是新杀虫剂,也可以较快地产生抗药性,在实际应用中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避免各药剂单剂多次使用。建议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和害虫不同发育时期,结合多种措施综合防治,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