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秋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

2018-10-31牛红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牛红丽

摘 要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多雨、气候冷湿地区频发,一旦发生将会严重为害马铃薯,也对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此,结合当前云南省曲靖陆良晚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机理、原因,分析防治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的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关键词 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陆良县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17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陆良马铃薯种植规模、品质、效益突飞猛进,秋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133 hm2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1 067 hm2,按平均667 m2产2 000 kg,收购价2元/kg计算,全县秋马铃薯产值高达6 400余万元,可见,秋马铃薯种植生产对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云南省曲靖陆良全年气候温差大,在遇到气候干旱时,当地农业发展不理想,在气温较高时会加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晚秋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补充,是抗旱夺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至关重要。基于此,为了确保当地马铃薯的最低产值,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就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1 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症状与病原

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病害,种薯带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成为下一季主要初侵染源。晚秋马铃薯晚疫病在发生时会为害植物的叶片、叶柄、茎秆和块茎。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之后蔓延到整个叶片。晚秋马铃薯晚疫病斑近圆形或不定形、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晰,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暗绿色或暗褐色大斑,且病斑与健部交界处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尤其在叶片背面更为明显[2]。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变褐,如薄纸状,质脆易裂,不产生白色霉轮。块茎感病时,薯块表面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逐渐向四周扩大、腐烂。

2 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

2.1 气候原因

马铃薯晚疫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会实现快速传播,即在多雨年份易流行成灾。云南省曲靖陆良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忽冷忽暖,夜凉而不低于10 ℃,多露、多雾或阴雨,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有利于发病。

2.2 品种抗病性较差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株型直立、叶片具有茸毛的品种较抗病,积极选育和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

2.3 种薯带菌

晚秋马铃薯晚疫病带菌种薯播种后,在土壤中扩散时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植被,同时在耕作、雨水的作用下病株上的孢子囊落到地面随水进入土壤中,使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4 播种人员管理操作不当

1)对疾病缺乏认识。在晚秋马铃薯播种时,相关人员缺乏对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的认识,有的甚至将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病斑当成是霜冻造成的。2)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用药控制不科学。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用药控制不科学主要表现没有根据当地马铃薯的生长情况来应用农药,一些农户的施药方法不当,为图快采用直喷头,防范疾病的效果较差[3]。3)晚秋马铃薯晚疫病治疗时机不准确。晚秋马铃薯晚疫病施药的时机把握不准确,有的农户自马铃薯出苗后就一直在用药,最多的一季施药6次;有的农户防治次数多,但防治效果不佳。

3 晚秋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科学选择应用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现阶段,在云南省曲靖陆良较为抗病的马铃薯品种有米拉、威芋三号、大西洋、坝薯二号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适宜推广使用。为此,在实际抗病操作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抗病品种,有效抑制晚疫病蔓延。

3.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疾病的传播扩散

云南省曲靖陆良晚秋马铃薯播种的选择要按照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的流程操作,在每次操作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剔除病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并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

在云南省曲靖陆良晚秋马铃薯收获之后,需要将其放置在通风环境中晾晒2~3 d,使薯皮伤口愈合。晚秋马铃薯在贮藏之前需要去掉块茎表面泥土,剔除病薯、畸形薯和受伤薯块。在一切操作完成之后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干净室内,且堆放的厚度在50 cm以内,马铃薯的表面还需要应用麻袋進行覆盖[4]。

3.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

晚秋马铃薯播种需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降雨后要对播种土地进行及时排水,从而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疾病蔓延的可能。云南省曲靖陆良晚秋马铃薯具体栽培操作如下,1)选择适合的种植环境。根据对马铃薯生长特点的分析发现,在一般情况下,较低的温度不利于马铃薯生长,较高的温度则会引发病虫害,为此需要将马铃薯的生长温度控制在10~20 ℃。2)选择适合的种子。为了减少晚疫病对马铃薯产值的影响,需要尽可能选择高产、抗病性良好、早熟的品种来播种。3)适期早播,马铃薯的幼苗具有死后再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可以对马铃薯进行早播操作,每天耕培土2~3次,避免块茎裸露,减少游动孢子囊对块茎的侵染。4)催芽播种。在0~4 ℃,马铃薯的根茎处于一种休眠状态,这时可以采用赤霉素进行催芽播种。5)合理施肥和灌溉。马铃薯的施肥需要秉承施足底肥,增磷、补钾、控氮的施肥原则进行,在生长中期需要将土壤水分的饱和度控制在80%~85%。6)杀毒处理。在马铃薯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及时采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种子进行消毒。

3.4 打造疫病防治系统,尽早抑制疫病

及时封锁和消灭中心病株,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基于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隐蔽性、发病蔓延快速的特点,在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期间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造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系统,在播种前充满掌握当地天气情况,做好提前预报,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县、乡(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固定专人做好定点、定期监测,对低凹、感病品种、历年发病重的连作田重点监测。对发病区,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好技术指导。真正做到“监测准、指导好、防治巧,损失小”。

4 结语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防治是关键,各地应加大监测力度和频度,实时掌握马铃薯主产区的温度及降水情况,及时发布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情报和警报,指导科学防治,把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陈亚兰,张健.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马铃薯,2017,31(6):359-363.

[2] 刘鑫.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马铃薯晚疫病多角度辨识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3] 曹小莉.马铃薯抗晚疫病LRR与氨基酸转运AAT基因的分析与鉴定[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4] 罗彦涛,孟润杰,赵建江,等.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突变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性状[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9):3733-374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