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31舒梅冯绍卫
舒梅 冯绍卫
摘要 分析陇川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陇川县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发展潜力;问题;对策;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S6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03-02
陇川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处于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之间,海拔780~2 600 m,年均温18.9 ℃,年降雨量1 750 mm;土地面积1 931 km2,其中山区占77.53%。陇川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层深厚,无工业污染,自然条件极其優越,非常适宜发展猕猴桃生产[1]。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及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猕猴桃又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陇川县从四川苍溪引进种植猕猴桃,品种有黄心、红阳、金艳等,其中种植品种以红阳为主,品质独特,香高味醇,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截至2017年末,全县共发展猕猴桃391.87 hm2,投产面积106.1 hm2,总产400.1 t,产值960.24万元[2]。
1 产业发展潜力
1.1 营养价值高
猕猴桃有“食疗佳品”“长寿之果”的美誉。由于猕猴桃所含氨基酸组合比更接近于人脑神经细胞中的各类氨基酸组合比,食用猕猴桃有益于人脑发育。猕猴桃富含VC、氨基酸、无机盐、蛋白质水解酶、猕猴桃碱以及多种矿物质,是“水果之王”,无论是鲜果,还是猕猴桃果酒,在行业里均属特优产品[3]。
1.2 山区、半山区的主要产业
陇川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县,山区、半山区占77.53%,由于山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较少。实践证明,海拔1 000~1 400 m的山地最适宜种植猕猴桃[4],因而猕猴桃产业成为山区、半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之一。大力发展陇川县的猕猴桃产业、提高猕猴桃育种技术、种植和管理水平,对改善陇川县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改善陇川县的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1.3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2017年,陇川县引种试种成功后,党委政府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四川苍溪对猕猴桃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进行考察学习;同时,努力争取各种产业扶持资金创建猕猴桃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并以补助种苗、固定桩等多种形式发展扩大种植面积。
1.4 气候资源优势
陇川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空气湿度大,猕猴桃树萌芽早,采摘期长,有利于丰产。土壤属红壤、专红壤,偏酸(pH值5.5~6.5),氮、钾含量中等,有机质含量1.5%~3.6%,土壤未发现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重金属含量低,土层深厚,植被丰富,无工业污染源,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5],有利于猕猴桃生长内含物的积累,生产的猕猴桃果香味甜汁浓,具有生产猕猴桃的最佳环境。
1.5 有一定的猕猴桃生产规模,提质增效潜力大
陇川县现有猕猴桃园391.87 hm2,产量达400.1 t。由于山区群众经济基础薄弱,能投入猕猴桃园建设的资金有限,猕猴桃园管理粗放,低劣猕猴桃园所占比例大,猕猴桃生产处于低产、质次、效益差的现状。通过提高猕猴桃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水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潜力较大。
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猕猴桃园面积小,产量低
猕猴桃园零星分散,种植面积小,管理粗放,品种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猕猴桃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2.2 猕猴桃园管理不善,效益不高
在“不与粮油争地,提倡猕猴桃园上山”指导思想的引导下,现有猕猴桃园大多数建立在坡度大、土层薄、远离水源的地块,加之受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的制约,许多猕猴桃园管理粗放,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较差。目前,陇川县低劣猕猴桃园比例大、单产低、品质差,直接影响猕猴桃种植户的收入,严重制约着猕猴桃区的经济发展。
2.3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
陇川县虽有2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但其种植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缺乏加工设备,经济效益低下。种植户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管理和经营方式落后。猕猴桃龙头企业对当地猕猴桃种植业的带动效应不强。
2.4 尚未形成市场认同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
陇川县猕猴桃发展已超过10年,但目前投产面积不大,虽然口感良好,深得周边群众喜爱,但由于尚未形成在国内、省内以至州内叫得响的品牌,外界知晓的人很少。究其原因,产品生产量小,销量少,仅仅停留在“礼品果”的阶段,对消费者影响力极为有限;种植户不重视产品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种植户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6]。
2.5 资金短缺
猕猴桃产业,投入高,见效慢。陇川县受地方财力限制,对猕猴桃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有限,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全县大范围引进推广,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猕猴桃适宜在山区和半山区生长,其是陇川县山区和半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快发展猕猴桃产业,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绿色经济强县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3.2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由于猕猴桃主产区在山区和民族聚居地区,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猕猴桃产量、质量和效益较低,应针对历年来猕猴桃产业开发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着力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田间跟踪指导。通过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让90%以上的猕猴桃种植户掌握猕猴桃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使陇川县猕猴桃种植在单产、总产、种植模式及品种结构、开发效益上都得到较大提高。坚持科技进步,提高质量,走标准化发展道路。
3.3 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
放眼于陇川县猕猴桃种植的良好市场开发前景,变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为经济优势,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农民和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建立猕猴桃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把猕猴桃产业列入特色产业或重点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在开发项目上给予倾斜和扶持,支持和引导猕猴桃产业的迅速发展。
3.4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创建猕猴桃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及成立猕猴桃经济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协会,组织成员种植猕猴桃,统一收购、销售合作社的产品,提供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优先扶持有一定规模猕猴桃基地的龙头企业,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品牌使用方面等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使其迅速壮大,坚持龙头带动,产、加、销结合,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广大果农在发展生产中获得更高利益,并使果农的利益和流通、加工环节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以集体的力量促进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协作,改变果农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3.5 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从数量型转变到质量型,向无公害、高品质、保健的方向发展。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猕猴桃种植户抓起、从原料基地抓起,以生产有机、绿色、低残留猕猴桃为目标,确立科学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从猕猴桃园建设及管理、采摘、加工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猕猴桃的农残含量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达到标准要求,积极推进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从质量上保证水果的价格,提高果农的收入[7]。
3.6 统一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要做大做强陇川猕猴桃产业,需要握紧拳头,重拳出击,对外宣传一个共有品牌,树立陇川猕猴桃形象,培育市场。统一注册商标,旗下产品实现规格化、系列化,参加业内权威性的评比,让陇川县猕猴桃走出陇川,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4 参考文献
[1] 胡晓莉,赵自仙.陇川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概述[J].云南農业,2016(1):74-76.
[2] 涂美艳,江国良,陈栋,等.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45-1949.
[3] 杨国安.猕猴桃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8(1):69-70.
[4] 王国兆.红心猕猴桃引种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5,26(2):3-4.
[5] 汤佳乐,黄春辉,冷建华,等.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2(3):110-113.
[6] 涂美艳,江国良,陈栋,等.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45-1949.
[7] 杨志清.最新无公害蔬菜水果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与质量标准检测认证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