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检查时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及护理措施

2018-10-31贾锦锦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5期

贾锦锦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对患儿进行X线检查时患儿的心理反应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大为7岁,最小为1岁,男性患儿为134例,女性患儿为106例,将这240例被选作研究对象的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20例;保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上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基础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拒绝型和紧张型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对照组患者的合作型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X线检查前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且给予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X线检查;心理护理;降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引言:X线检查是检查患儿身体健康的有效形式,在当前的医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X线检查质量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注重X线检查中的各个环节。经过多年的医学实践发现,X线检查中,图像观察条件、图像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都会影响检查效果,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经验基础,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保证患儿X线检查的有效进行,提高检查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大为7岁,最小为1岁,男性患兒为134例,女性患儿为106例;其中1-3岁之间有67例患儿,平均年龄2.37周岁;3-5周岁之间有89例患儿,平均年龄3.98周岁;5-7周岁之间有84例患儿,平均年龄有6.17周岁。病例总类共分为:呼吸道感染、腺样体不正常、肺部异常等;将这240例被选作研究对象的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20例;保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上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做好语言沟通:X线检查中应该与患儿进行适时的交流,且注重态度的随和性,让患儿感受到充分的亲切感和关爱,有利于引导患儿积极的面对病情检查,从而克服不良心理,满怀信心战胜病魔。(2)注重环境的渲染:检查前,要先引导患儿对室内的各项器材进行检查从而增加其安全感,有利于患儿在接受检查中的心理平静性。(3)有效应用家长的作用:幼儿往往会对家长产生最直接的依赖,毕竟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的时间较少,所以护理人员在检查中难免遇到各项困难;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具有难度的工作,可以请求家长的帮助,由家长来完成,并且家长适时陪在患儿身边,还可以消除患儿的孤独感。(4)对于早产儿、外伤等特殊情况的幼儿,可以结合基本情况开设绿色通道,避免时间耽误而影响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这也是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1.3 评价指标

通过与患儿以及家属交流,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反抗型:患儿在检查过程中表现出异常的反抗情绪,甚至伴有拳打脚踢的动作,有的患儿还有逃跑的表现。紧张型:患儿伴有紧张的情绪,尤其表现在面部表情上,即使护理人员劝解,患儿也不肯上床接受检查,更伴有轻微的逃跑行为。配合型:患儿能够平静的接受检查治疗,情绪相对稳定,且没有反抗行为。本次研究开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基本病情、家庭背景、家长教育程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时代表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本次研究中,通过临床医学护理可以看出,患儿在X线检查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状态:反抗、紧张、配合等,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X线检查时,表现的三种状态都有一定差异;对照组患者的拒绝型和紧张型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对照组患者的合作型比例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X线对患儿进行检查时,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难免存在心理障碍,许多患儿在检查中往往不能主动的去接受治疗,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曾于我院收治的3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发现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具有更好的效果,患儿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在X线检查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优化患儿的心理状态、消除患儿的紧张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总结患儿在X线检查中出现心理障碍原因如下:

(1)患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对周围的事物都比较陌生,且许多患儿会对医生产生抵触感,导致其在接受任何检查和治疗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且检查室内不乏婴儿的啼哭声,患儿在这种氛围下,难免产生恐惧心理。(2)患儿在接受X线检查时,往往需要患儿脱去裤子,对于这一行为患儿会非常的排斥,因为患儿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难免产生各种猜想,所以会不由产生抗拒心理。(3)由于辐射会对人体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再加上家属的影响,不由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本研究通过有效的心理分析,在X检查前对患儿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儿在检查中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是保证X线检查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中也应该始终保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准则,从根本上保证X线检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措施对老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张小丽.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9)

心理护理措施在治疗慢性胃溃疡中的作用与意义[J].赵月梅,王晓君.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