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交设计优选白芍的樟帮法炮制白芍工艺研究

2018-10-31罗晶雷志强王雅琪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正交设计白芍

罗晶 雷志强 王雅琪

摘 要 为探讨樟帮法生白芍的最佳浸润条件与切制工艺,以芍药苷含量、芍药内酯苷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选择浸润温度、浸润时间、闷润时间和切片厚度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优选白芍的炮制工艺。结果表明,樟帮生白芍的最佳浸润与切制工艺为加60 ℃的水,浸润1 h,闷润72 h,饮片切制厚度0.5 mm。

关键词 白芍 ;正交设计 ;樟帮法 ;炮制工艺

中图分类号 S511 ;R28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7.017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infiltration and slicing technology of Radix Paeoniae Alba processed by the Zhangbang method, a L9(34) orthogonal design was arranged with the content of paeoniflorin, albiflorin, water-soluble extractives in radix as indicators, and the infiltrating temperature, infiltrating time, moistening time and slice thickness as the factors to evaluat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for Radix Paeoniae Alb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infiltration and slicing technology was to infiltrate Radix Paeoniae Alba for 1 hr in the 60℃ water, moisten it for 72 hours, and slice it with a thickness of 0.5 mm.

Key words Radix Paeoniae Alba ; orthogonal design ; Zhangbang method ; processing technology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1],味苦、酸,性微寒。主要含有芍药苷(paeoniflorin)、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羟基芍药苷(hydr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和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hy-droxypaeoniflorin)等单萜苷类和苯甲酸、没食子酸、儿茶素、鞣质等多种化学成分[2-6]。《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白芍为芍药根经去皮水煮后的加工炮制品[7-9]。白芍多用其炮制品入药,而浸润和切制是白芍炮制的必备过程。

江西的中药饮片炮制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以“樟树帮”为代表的江西中药炮制技术[10-15]。然而,樟帮炮制饮片质量标准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判断标准依然依赖于老药工的经验,尚无“炮制规范”可循,缺乏系统的研究。樟帮法收载的白芍以浸、泡、润、切为其特点,生品薄片的闷润程度尤其重要,其直接影响后面的切制工艺,实际操作起来往往因水浸时间长短不等造成药材有效物质基础的流失差别不一,按照药材质量生产工艺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对其数量化[16]。本文就樟帮法中的浸润与切制工艺对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建立一套规范的白芍炮制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00,HH-2数字显示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仪器有限公司),金利牌超声波清洗器,TG328 B分析天平(浙江象山县石浦海天电子仪器厂)。

1.1.2 试剂

乙腈为色谱纯,甲醇、95%乙醇、磷酸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药品:芍药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629),芍药内酯苷(DELTA天然有机化合物信息中心,批号20070591);样品购自樟帮中药饮片厂,安徽亳州产,由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褚小兰教授鉴定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白芍饮片切制委托江西中医院中药制剂科炮制室按实验要求加工而成。

1.2 方法

1.2.1 浸潤与切制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ⅡD关于药材炮制通则的有关规定,将药材净制后,加饮用水浸润一定时间使其柔软,少泡多润,以防有效成分流失。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不同分别处理。以溶剂浸润温度、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和饮片切制厚度为因素,按照L9(34)正交设计表设计试验,优选软化切制工艺(表1)。

1.2.2 浸出物含量测定

按中国药典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2]。

1.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各样品经粉碎后过4号筛,分别精密称取各炮制品3份,每份0.2 g于50 mL量瓶,75%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30 min,放冷,加75%乙醇至刻度,摇匀,过滤。取供试品样品溶液,分别进样20 μL,记录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峰面积,计算含量。

1.2.4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B)、0.05%磷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条件:分析时间0~20 min,A 15%~18%,B 85%~8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室温(25℃);进样量20 μL。

(2)线性范围考察。精密吸取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吸收值为纵坐标(Y),以含量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

(3)精密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分别精密吸取2个对照品溶液20 μL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计算RSD值。重复上述方法,精密称取同一样品6份,每份0.1 g,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提取处理后,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测定。

(4)稳定性试验与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分别放置2、4、8、16、24、48 h后,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确定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48 h内的稳定性。并且采用加样回收法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准确加入芍药内酯苷对照品溶液(60.21 μg/mL)、芍药苷对照品溶液(75.02 μg/mL),按选定色谱条件测定。

1.2.5 验证试验

取药材3份,按优选工艺进行重复验证试验,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含量及浸出物含量,求综合评分值。

1.2.6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 2003和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测定

对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考察结果表明,芍药苷在10.93~3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9.534X-39.528,相关系数r=0.999 9;而芍药内酯苷在6.25~2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7.383X-25.16,相关系数r=0.999 4。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RSD分别为1.8%和2.0%(图1),重复实验结果显示:芍药内酯苷平均含量为1.34%,RSD为2.12%;芍药苷平均含量为1.99%,RSD为1.19%(图2)。稳定性试验结果发现,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4%和2.09%。同时,芍药内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0%,RSD为1.70%,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1%,RSD为1.49%。

2.2 优选白芍饮片浸润与切制工艺条件

白芍饮片浸润与切制工艺条件的优选结果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分别以芍药苷含量、芍药内酯苷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其综合评分比例分别为4∶5∶1),进行正交试验,实验数据见表2,结果分析见表3。

直观分析结果,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D>A>B>C。由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本实验设计中,因素饮片切制厚度(D)对白芍的软化切制有显著影响,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及生产实际,最佳工艺为D1A3B1C3,即白芍饮片软化切制的最佳方案为:加60℃的水,浸润时间1 h,闷润时间72 h,饮片切制厚度为0.5 mm 。

按优选工艺进行重复验证试验,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含量及浸出物含量,结果分别为83.00、82.98、83.03,RSD小于2%。该验证试验表明,正交试验优选的工艺较佳,实验结果理想。

2.3 樟帮法生白芍工艺的确定

樟帮法生白芍分白芍薄片和普通白芍饮片,白芍薄片由于其自身薄的特点使其易碎不易保存只能作为生品入药,而普通白芍饮片则不仅可作为生品,还可以进一步炮制(如酒炒等),由于试验条件和实际操作的限制,故樟帮法生白芍薄片最佳工艺为:取原药材,拣去杂质、大小分档加60℃的水,浸润时间1 h,闷润时间72 h,饮片切制厚度为0.5 mm;樟帮法生白芍普通饮片最佳工艺为:取原药材,拣去杂质、大小分档加60℃的水,浸润时间1 h,闷润时间72 h,饮片切制厚度为2 mm。

3 结论

白芍药材质地坚硬,需较长时间的浸润才能润透,但水量不宜过多,以免伤水。白芍切制时应大小分档,《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白芍应切为薄片,因此考察的切片厚度定为0.5~4 mm。

不同规格的白芍饮片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变化明显,可见细化饮片切制厚度,规范软化工艺是直接控制有效物质流失关键。因此建立合理的浸润切制工艺参数,有助于减少药材有效物质基础的流失。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可获得稳定的疗效。

樟帮法以白芍(薄片)切至“白芍飞上天”的程度为最佳,也使其成为具有特色的“樟树帮”炮制工艺的商品饮片。然而,樟帮炮制饮片质量标准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尚无“炮制规范”可循,判断标准依然依赖于老药工的经验。本试验选择不同指标结合综合评价优化炮制工艺条件,为白芍中药软化切制工艺优选提供了较为科学全面的思路,也符合中医药治疗疾病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任默莲. 白芍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 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9.

[2] Wang Q Y, Liu R X, Guo H Z, et 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method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Radix Paeoniae Alba[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6, 31(17): 1 418-1 421.

[3] 高小荣,田庚元.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6):416-418.

[4] 杜晓娟,张振秋,杨燕云,等. 多指标正交设计优选白芍甘草(炙)药对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32-34.

[5] 杨燕云,许 亮,解 海,等. 白芍甘草药对治疗原发性痛经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07-109.

[6] 郭珊珊,王 谦,白立川,等. 芍药-甘草配伍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4,45(10):1 481-1 485.

[7]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8]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1-232.

[9] 暢洪昇,王庆国,梁吉春.《伤寒论》四逆散证治及组方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5):3-5.

[10] 李 洋,吴蜀瑶,吴志瑰,等. 浅谈樟树帮炮制辅料米酒[J]. 江西中医药,2017,48(8):3-5.

[11] 钟凌云,于 欢,祝 婧,等. 炮制技术流派——樟树帮药文化探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2):1-6.

[12] 龚千锋,祝 婧,周道根. 樟树药帮的历史与特色[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9(4):27-28.

[13] 龚千锋.“樟树帮”中药传统炮制特色[N]. 中国中医药报,2006-09-28(007).

[14] 王小平. 建昌帮与樟树帮、中国药典法炮制的熟地黄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A]//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 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0:5.

[15] 龚千锋. “樟树帮”、“建昌帮”中药炮制的传统特色[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山东鼎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山东鼎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2006:4.

[16] He Y, Zhao H D, He B X, et al. Study on process of soak and softening in Radix Paeoniae Alba[J].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2006, 12(1): 18-19.

猜你喜欢

正交设计白芍
调经活血用白芍
白芍善调经活血、除血痹
千万次心动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边坡坡面形状的研究
葛黄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
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超声法提取工艺研究
笑一个,努力靠近的“两只小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