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走真能治病吗
2018-10-31
在晨练的人群中,经常能看到倒着走的老年人。他们认为这种锻炼方式可以锻炼腰背肌,治疗腰痛、颈痛、肩痛。网上也流传着不少“倒走能治病”的说法,诸如“腰椎反过来活动,能很好地放松,减轻负担”“倒走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流传最广的“倒走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为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负重和退化。动作姿势、搬抬重物等负荷是可以控制的,但人体自身重量的负荷则是不可避免的。退化是随着年龄而出现的,一般3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退化,这是不可逆的。倒走的确能改善腰背部肌肉的协调性。不过,锻炼肌肉的协调性跟增强腰背肌的力量是两回事,不能偷换概念。倒走并不能有效地锻炼腰背肌。至于“倒走能缓解腰椎间盘压力”,更是无稽之谈。临床研究表明:卧床休息与保持日常活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临床上也很少有医生主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卧床都不能缓解腰椎间盘压力,更何况倒走呢?因此,倒走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言论并不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身体有了病痛,还是要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找准病因,对症治疗。不要迷信一些锻炼方法,延误治疗时机。
倒走并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那对身体就没有好处吗?其实,倒走虽然没有能治病那么神奇,但也并不是了无益处。倒走对身体健康有着诸多好处,对某些病痛,医生也会推荐用倒走进行日常调理。
1.增强平衡能力。人在倒走时,缺少视觉刺激,更多地依靠身体感觉来维持平衡,这样就能提高平衡能力。比如,让60~80岁的老年人进行阶段性的倒走、侧走练习后发现,他们在敏捷性、下肢力量、移动速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平常摔倒的发生率也下降了。注意,不是倒走的走路方式让摔倒变少了,而是平衡能力改善了,摔倒变少了。
2.对膝盖有好处。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肉)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而腘绳肌恰恰能在倒走时得到充分锻炼。此外,倒走还可以缓解髌骨压力,防止前交叉韧带过度拉伸。在欧美国家,许多健身教练推荐把倒走应用于缓解髌骨压力、锻炼股后肌群、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如果膝关节等下肢关节和软组织有损伤,适合用倒走促进康复。
3.消耗能量更多。日本有研究學者发现,下肢肌肉的活动倒走要强于正走。同样条件相同速度下,倒走锻炼消耗能量更多,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肌肉工作。
4.用于康复治疗。有研究发现,在中风的康复治疗中,进行倒走练习的中风患者,步速明显提高、步幅明显增大,不对称的步态也可以通过倒走进行纠正。用倒走来评价偏瘫患者的动作控制能力是否有提高,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段。这也提示了倒走练习对步态的良性促进作用。倒走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小儿麻痹后遗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影响步态疾患的康复治疗。
5.缓解某些腰痛。有些腰痛是腰椎曲度异常造成的。倒走时,身体略向后仰,有利于矫正生理弧度。这样会有助于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链接:
进行倒走锻炼,方式、方法很重要。
1.注意安全。倒走时,因为不容易注意到路面状况,有跌倒的风险,最好能够有人陪同。尽量选择空旷平地,避免在坑洼的路面或者车辆行人较多的地方倒走。
2.适量运动。老年人倒走也要适度。一般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倒走时,不要贪快,用自己比较舒适的速度走就行。
3.选好装备。建议穿一双合脚、稳固、有缓冲性的运动鞋,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脚踝和膝盖。衣裤最好有明显标识,能让人及时发现避让。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