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长寿的实业公司?
2018-10-31
C=CBNweekly J=蒋惟明
作为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跨国公司,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四五十年前的帝斯曼仍是一家传统的化工公司,之后它作出重大战略转型,逐渐转向以应用为导向的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现在,帝斯曼的主营业务涉及营养健康、新型材料、可再生能源—这三大板块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國市场来看都算是“顶级热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到了“转型攻坚阶段”,受互联网技术趋动的新经济力量则在中国成为热钱纷纷涌入的领域。对此,帝斯曼中国总裁、全球高级副总裁蒋惟明博士认为,身处制造业的企业,应该始终笃定公司的既定路线,要能看到围绕制造业的创新仍然大有可为。
C:帝斯曼的财报中提到“来自创新的收入超过20%”。怎么理解这个“创新”?
J:这是我们一个全球业务的目标。创新是指有创新的产品,具体定义是“过去5年内推出的新产品”。每个产品都有生命曲线,所以理论上几乎每10年我们的产品会完全更新一轮。这个做法是为了逼我们自己不断创新,同时也能让投资者了解到我们公司是强调长线发展的,而这些努力最终会反映在公司的市值变化上。经过一百多年的持续转型,帝斯曼如今已经变成一个较为轻型、靠近市场而且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技术服务公司。有百年历史的公司不可能是用赚快钱的思路做出来的。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也需要更多认可长线利益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只关注公司在一两年内的利益。
C:怎么理解你刚刚提到的“靠近市场”?
J:除了一些大宗原料的生产,帝斯曼的大部分业务发展都选择靠近市场—制造和研发需要及时反应市场需要的产品,而不是靠近资源地。比如我们在中国的大部分工厂是为应对中国本地市场的需要设立的。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变化快、要求快,而且思路也快,所以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包括产品研发,都是为本地市场而生的。我们给顾客提供最佳、最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与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以及信任成正比。市场的需求,是我们服务的原则。中国的消费者现在都很关注生活质量,无论从食品安全、健康养生,还是从帮助弱势群体改善基本生存健康的要求来说,我们在中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另外,中国是全球新材料应用最积极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也在积极鼓励新能源,讲到新型环保材料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发展都快,所以我们很看好这一块的发展。
C:过去十几年,帝斯曼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发生过什么变化吗?
J:可以说变化很大。最早,中国在原料制造领域实力强劲。但在过去十几年,如果跨国公司继续只以“中国是成本便宜的生产基地”这样一个定位在中国做投资,它们的路会越走越窄,因为这几年中国市场本身的需求在稳步上升。现在我们遇到的大部分中国企业客户都十分重视有技术含量的服务,或者说是在意服务的“追踪性”,市场千变万化,它们很希望有制造原则和有技术平台的公司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不会轻易放弃这种合作关系。
C:近几年中国本土的技术大公司迅速崛起,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你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有何感受?
J:我很笃定我们公司的既定路线,同时我也对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充满敬意。它们搭建平台,减少中间环节,让交易可以更透明,但我相信这些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基点—产品需要被制造出来,因此实体经济的地位不能被低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创新空间还很大,例如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改善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工序,既能提升产量还能更加环保。总之,一个企业是否能长寿,关键看企业是否愿意去不断琢磨市场需要什么,然后把技术和市场挂钩。(采访: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