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山大道的摄影艺术语言探索

2018-10-31王小瑜吴劭鹏

关键词:森山街道摄影

王小瑜 吴劭鹏

(1.东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10117;2.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摄影之旅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1938-),出生于日本大阪,原名森山弘道,成长于岛根县的小渔村。日本二战及战后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儿时的森山就显得十分叛逆,因为父亲工作变动的缘故,小时候经常转学。亦不喜欢升学考试,多次辍学,但热衷于绘画,在高中辍学后到设计公司担任助理,也曾经在画廊给孩子们授课。而父亲因为意外去世,不满20岁的森山接受父亲原来所属公司的委托做设计宣传,也因此转为了自由设计师。期间才20岁的森山遭遇失去父亲和失恋的双重打击,觉得再也没办法做设计了,突然萌生了“我要去摄影”的想法。当时知名摄影家岩宫武二(KAKEJI IWAMIYA,1920-1989)与森山有来往,遂拜其为师,开始迈入了摄影的新世界。

进入岩宫门下以后,森山除了担任其助手外,也在业余时间与各位前辈们学习拍摄。终日沉浸于摄影世界中,长期在肮脏昏暗的冲洗室工作,几乎到了痴迷摄影而废寝忘食的地步。1961年摄影集《纽约》发行,威廉·克莱因与东松照明①(SHOMEI TOMATSU,1930-2012)的作品,深深地震撼并且打动了森山,他下定决心前往东京求学。岩宫武二为其写介绍信给东松所属的新锐摄影团体VIVO(“生命”之意)。当地赶到东京时不幸的是VIVO已经解散了,并没有放弃和灰心的他对摄影的执着最终打动了同为VIVO的成员,并且是当时知名的摄影家细江英公②(EIKOH HOSOE,1933-)收他为助理,于是开始了在东京的摄影生涯。因为继续使用VIVO原本共享的工作室,因此森山又逐渐结识仰慕已久的摄影家东松照明。东松照明作品中对民族情绪的表达方式,对森山冲击很大。尽管非科班出身,但在与这些前辈的学习和接触下,其创作受影响颇深,直至1964年,森山成为了独立的摄影师。

1986年是森山摄影的重大转折期,在历经了长期的社会激荡与自我价值思考后,森山进入了《挑衅》杂志,这时是森山自我风格开始形成的起点,他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摄影思考以及自己对摄影的观点。从他的写真集《日本剧场写真》《爱神》和《蜻蜓》等看来,那种粗粝的感觉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硬调,对于自我内心情感的抒发,已经有了初步风格的形成。当进入1970年的时候,森山陷入了对摄影深深地追问当中,他开始不断地反问自己:“摄影的目的何用?”在这种痛苦的情境下,发表了摄影集《告别,摄影》,开始了探讨摄影本质的追寻之旅。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森山回归摄影,试图解构摄影,寻找并探索自己的摄影语言本身,并且将他个人的思考与成长转化为自我的摄影语言。他放弃了老师们所属的传统的纪实方式,于是开始了他的摄影回归之旅:回归生活,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街拍;回归个人,摄影便是他的记忆;回归形式,探索艺术语言本身。

二、回归生活——有了大量街拍

森山大道以街拍闻名,被誉为“街拍大师”,经常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街上漫步,特别随性,一反传统的“决定的瞬间”(即必须抓住某个关键的瞬间,摄影家需要预见这种关键时刻的能力并且在关键时刻按下快门,抓住分毫不差的时间点)。森山使用的是GR型的袖珍相机,这样可以让他轻松地穿梭于街道上拍照而不会太显眼。与惹眼又笨重的专业

相机相反,他使用的是底片机,口袋里总是塞满底片,一天下来可以拍到20卷之多[1](P175),可见其量之大。森山大道最为知名的作品《野狗》(图1)是1971年偶然拍摄于青森旅行之时。作品中因为光线的关系显现出高反差,其中狗的转身而使它身上出现精彩的明暗效果以及强烈的对比,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流浪狗常有的不整齐狗毛的质感。虽然只是偶然的拍摄,但森山觉得自己和那条狗是很相像的,都喜欢并且时常在街上游荡,他也常常用流浪狗来比喻自己在街头无止境的散步与拍照。他曾说:“对我而言,所有的街道、路上,都是博物馆、是剧场、是图书馆、是舞台,对我来说是永远存在的前提。艺术有它存在的意义,我并没有想要否定它。但还是唯有街道让我得到更大的挑衅感。”[2](P167)

图1 《野狗》

森山虽然总是穿梭在街道中,但他的作品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看似零散的拍摄,其实也构成了一个统合的概念。即使已成名,森山还是喜欢而且持续在街道上进行个人的旅程。而他这种追寻的旅程,不仅与罗伯特·法兰克的美国公路之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令人想起创作出《日本之路》的小林纪晴(Kisei Kobayashi 1968 一)藉由摄影进行的追寻之旅③。

在体会森山作品的过程当中,令人联想到本雅明所提出的“闲逛者”的概念。闲逛者是落在大城市的隐喻,闲逛者的凝视其实是异化人的凝视,他们的生活方式对大城市里增长的贫苦大众仍发出一种抚慰的光芒[3](P43)。城市里的闲逛者揭露隐藏在进步生活背后的事物。作为摄影师的森山化身为“闲逛者”,对城市街道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善于捕捉街道失落的场景,而从闲逛者的身份切入观看,尤其是在无目的的闲逛者看来,城市会有别样惊奇的角落。其大量的作品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走于街道中完成的,所捕获的内容让人惊叹。那种意外,对城市街道深处的物象赋予特殊视角的张力表现,随时可能留住不经意间真诚的感动,更胜于反复的斟酌。作品留下对城市街道生活的透视痕迹,而让观者感动的也正是那些被轻忽或逐渐遗忘的日常碎片。

三、回归个人——摄影就是他的记忆

森山大道觉得摄影只是复写、是片断、是记忆。原始质朴感与都市的光怪陆离大相径庭。他选择拍摄能刺痛他的东西,其中,作品《哑剧》(图2)是森山早期的作品,其拍摄的题材是人类的胎儿,他认为这是社会的原始的记忆,是所有街拍的原型,亦是生活的起源,更像是生命在其诞生之前就已经注定要死亡。故他的照片确实总是给人一种惊鸿一瞥、就像片断记忆突然浮现的感觉,而画面又呈现出异常完整的美术感、情绪与特质。整个作品灰暗、异常安静又肃穆,带有一种战后的民族情绪,敏感,刺激,痛楚。上述的作品《野狗》,狗灵敏的鼻子穿梭在日本都市的大街小巷中,“搜寻”“嗅觅”一些隐藏着的日本历史的记忆碎片。

回归个人的森山,将摄影视为记忆。在创作上挖掘记忆,是艺术勇于向内索取的表现,善于抓住自然客体的独特的面貌来表达个人生命的体验。摄影有可能是用来传达人类社会及记忆,这样的记忆可将过去的任何影像——即使再怎么悲惨,再怎么有罪恶感——包含在其自身的连续性中。[4](P62)当把艺术家个人的身份与时代命运,民族个性和民族情绪连结,在回溯个体生命的同时,作品不仅是对自我情感的暴露、自我刺痛,反映出的抽象性、象征性以及梦幻特征,总能在被解读的过程中加以放大和检视其个人艺术意志,成为艺术家个人私密的情感社会性的延伸。在此期间的创作对于森山而言,所创造的时空脉络,既是对当下寄存尚未被认可的现象的指正,也是将不可见变成可见,其历史性的意义远大于摄影本身所带来的震撼。

图2 《哑剧》

四、回归形式——探索摄影语言本身

就森山对摄影语言的探索,其大胆的风格体现在作品一反传统美学,以高反差、粗颗粒,以及摇晃失焦著称。失焦对于森山而言不构成作品失败的威胁,反而成就作品的暧昧性和流动感。毕竟摄影的意义并不在于得到清晰的图,这是森山对摄影的思考与反叛。其中一部分原因与他使用的相机和冲洗经验有关,因为傻瓜相机没有办法调整快门的速度,在暗处就很容易拍不好,达不到专业相机拍摄所呈现的效果。而且为了在街上自然拍照,甚至已经把自己训练到不看景窗就能取景,这种随意按快门的拍摄就很容易产生晃动。另外部分原因与他在暗房常年的学习和实验经历有关,粗颗粒感与高反差是因为他大批大批冲洗底片,还有他刻意选择调性比较硬、那种放出相片颗粒感较粗的相纸。例如这张在街道所拍摄的照片(图3)不见晃动,但阶调依旧非常分明,颗粒也粗。因为女孩奔跑中的关系,虽然有对到焦,但是仍是典型的粗粒子晃动照片,照片中模糊、晃动、高反差,粗颗粒感增加了奔跑的速度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3 《何かへの旅》系列之一

图4 《Sunflower》系列之一

森山作品充斥着各种探索的可能性。事实上黑白创作,牵涉到灰的黑度、灰度的排列、灰阶的变化与在画面上的分布,牵涉到情感与画面的统一,并不容易把控。而作品《Sunflower》中的一张(图4),可以看出森山对黑白处理之手法游刃有余,在构图饱满前提下,花瓣的视觉冲击力强,且白至黑的之间的阶调的层次的丰富感,特有的暗灰、线条凝聚感,以及整体的张力感。与之形成对比的首先想到美国女性画家欧姬芙的花卉,其作品的张力或许能与之相匹敌,然而黑白摄影图像所呈现的是油画难以达到的现实感。

森山对摄影语言的探索,不拘泥对技术完美的追求,放弃技术对作品的束缚,注重艺术语言的重新表达。从技术的观点来说,艺术家的风格就是在有意部署的艺术形式中,使用某些特别的惯用文法。正是基于这个理由,被“风格”观念所提出的问题与那些被“形式”观念速提出的问题相重叠,同时它们的解决方法将有许多共同点[5](P61)。森山对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处理显现对艺术语言本身的聚焦,从而化解内容枯燥或是形式泛滥的危险。也正是森山回归形式之后,探索艺术语言本身的魅力所在,即便非传统的纪实摄影,仍然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现实感在暗涌。

结语

摄影的艺术,用镜头捕获生命的经验,以此来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形

成自身艺术风格,促成新的审美品味、艺术理想亦或是艺术流派。对森山而言,通过不停地探索摄影艺术语言,去解构摄影本身,终身实践自己艺术的想象。苏珊·桑塔格《反诠释》一文的结语云:我们需要艺术的情色来取代诠释学[5](P32)。回归艺术真实表象,而非借由诠释的力量创作艺术,这也正是森山真正尊重摄影,终身以艺术本身的语言践行摄影艺术的艺术探索。回归到了生活,回归到了个人,进而回归到摄影艺术语言本身的探索,质朴且深刻。

注释:

①东松照明,是日本战后极具代表性的摄影家,作品以纪实为主,但影像风格强烈,留下不少美军统治下的冲绳以及战后日本的照片,对日本“美国化”具有强烈的批评态度。

②细江英公,较擅长处理人体等官能性的议题,以1960年的《男与女》开始受到瞩目,另外拍摄作家三岛由纪夫展现躯体之美的摄影集《蔷薇刑》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③《日本之路》最初发表于1997年,当年不到30岁的小林纪晴原本旅行拍照的地方是亚洲各国。在本书中他则遍访这个国土狭长的母国,南至冲绳,北至北海道,不仅以照片,还以文字记录下了在日本各地生活打拼的年轻人(年龄多为20多岁者),记录他们的样貌、想法和理想。

猜你喜欢

森山街道摄影
宝贝布鲁斯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森山大道的一次“从良”未遂
风居住的街道
摄影与小说的美妙结合
街道等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