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木川传奇
——古镇青木川的“6个故事”

2018-10-31陈荣景李长波王秋伟

当代陕西 2018年20期
关键词:青木古镇文化

◎陈荣景(本刊记者) 李长波 王秋伟

独特的建筑、民俗、历史,古镇青木川正在书写新的“故事”,扩大文化的张力

襟陇带蜀、“鸡鸣三省”的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西南角。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荟萃,具有不可限量的保护发展价值。

今年5月,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宁强调研时,对青木川古镇的开发建设提出了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对此,宁强县着力讲好青木川“6个故事”,在保持青木川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弘扬羌汉民族崇文、守信、公平、自律的文化传统。

沧桑巨变青木川

青木川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今青木川境为白马氐所辖,南北朝时期是氐人杨氏藩王国的领地,明以前属四川管辖,明初划归陕西,明朝始建成被称为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院,遂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乡民以大青木树为象征代称为青木川,民国时称凤凰乡。

青木川古建筑历经百年沧桑,现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群等历史古迹。古镇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街长868米、宽4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现在遗留有历经百年沧桑保存仍然完好的清末民初古建筑20余处,当初都是繁华的商铺。

时至今日,青木川老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这些明、清、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尽显古镇的静谧安详,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年魏辅唐的新宅老宅与回龙场遥相呼应,老宅子是典型的中式二进二院建筑,四周石狮托柱雕梁画栋,门窗精雕镂空。新宅紧依老宅而建,却是西洋风格,庄重肃穆。

2014年,我省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一代枭雄》热播,使得青木川备受瞩目。

“一代枭雄”家族的盛衰

说起传奇古镇青木川,就绕不开“一代枭雄”魏辅唐。魏辅唐(1902—1952),原名魏元贵,宁强县青木川魏家坝人,名元贵,字辅唐,以字行。兄弟三人,行三。

父亲魏达帮,母亲杨氏,以务农、卖油为生。魏辅唐少时曾入私塾,但不肯读书,勇猛好斗,14岁即辍学回家,放牧、打柴、种地。1926年成为新任团总瞿文章属下的三个队长之一。次年,瞿文章病故,魏辅唐成为团总,开始了他管理、统治青木川的历史。

魏辅唐任民团团总后,多次接受宁羌府征调,因功受赏,名声渐震,而他也趁机从中夺得大批枪支,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统治青木川期间,魏辅唐兼并土地,占有200多亩良田沃土和大片耳山林木,侵吞几处祠堂、庙宇的房、地产。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光他自行制定征收的苛捐杂税就有八种之多。开办“辅友社”百货店、手工制革厂、“唐世盛”绸布店、“同济堂”中药铺等,垄断市场。

1949年秋,魏辅唐将原有武装扩编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任总队长,被授予上校军衔。同年12月宁强县城解放,魏辅唐即派代表赴县办理交枪手续。

1952年4月,宁强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恶霸杀人罪判处魏辅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本人全部财产。4月27日,魏辅唐被枪决于青木川辅仁中学操场。同时被枪毙的,还有他的大哥魏元臣。

1986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将原国民党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1987年5月,宁强县人民法院对魏辅唐一案重新审理,撤销了1952年的刑事判决,宣布“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988年3月,魏辅唐儿子领到了1700多元的补偿费和财产折价款。

刘甲三、黎民觉策反

在20世纪中期促成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魏辅唐部投诚、稳定中共在青木川及至陕甘川交界地带的政权,其中有两个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青木川辅仁中学校长的刘甲三,另一个就是曾先后任宁强县人委副主任、汉中市副市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的黎民觉。

刘甲三,名鼎锡,宁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陕南特别委员会书记,为中共陕南党组织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黎民觉,宁强人,曾在冯玉祥、杨虎城部担任军职,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积极从事宣传革命主张,参与中共绥靖军特支发动的安康起义,以及反蒋倒蒋、中共党的地下兵运工作等。

1949年,国共两党在陕南川北的战斗到了关键时刻,国民党残余势力负隅顽抗。这时,接受过中华民国国军正式委任、堪称陕甘川交界地带最具实力地方武装的魏辅唐部何去何从,则显得举足轻重。当年春夏之际,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受聘担任青木川辅仁中学校长的刘甲三,认为做魏辅唐策反工作的时机已成熟,便致信黎民觉,邀其回宁强策反魏辅唐。

8月,黎民觉从成都秘密到达青木川,与刘三甲接头,两人就策反工作的具体步骤进行了协商,决定“先由刘甲三在魏辅唐面前为黎民觉做些宣传与铺垫”。9月中旬,黎民觉从甘肃碧口再次来到青木川,以经商客人身份住在魏辅唐开办的旅店里。刘甲三促请魏辅唐设宴招待黎民觉和辅仁中学的几位老师。

此后六七天,魏辅唐白天接待国民党撤退部队和其他过往人员,晚上即应约与黎民觉交谈,黎民觉对其耐心讲解国内形势。通过“晓之以大义、明之以利害”的宣传,和阐明共产党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渐渐消除了魏辅唐的疑虑。

1950年1月,黎民觉第三次赴青木川,劝说魏辅唐投诚,黎民觉的耐心、真诚,最终说服了魏辅唐。魏辅唐当即带领警卫队同黎民觉到宁强县城,同县长、公安局长和驻地部队负责人等商谈了交枪、整编、学习培训等事宜。随后,魏辅唐接受整编,交出了大量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

秦蜀陇文化、习俗荟萃之地

青木川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文县、康县,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争重地,商贾云集之边贸重镇。

早在三国时期,邓艾攻蜀时曾率魏军入境南下,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闯王李自成义军由青木川过境入川占领青川县,清太平天国兰大顺义军与官军曾在境内秦家垭鏖战。1933年国民党军第1师、第64师曾驻扎青木川,企图入四川、甘肃阻挡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1949年10月胡宗南骑兵第二旅旅长吕继化率残部在青木川驻扎9天,企图利用自然地形负隅顽抗,在解放大军强大攻势下,溃逃入川。

青木川陕南、秦巴风格的民居建筑,更是既体现了楚汉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主格调,又充分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特点,这些结合陕南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设计建造的、具有浓郁秦巴地方特色的住宅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是青木川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青木川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当地文化风俗亦川亦陕,并带有部分陇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乡绅文化对青木川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在民风习俗上,青木川也融合了三省特色,婚嫁、丧葬习俗保留完整,独具特色。尤其是傩戏表演、唱川剧、吼秦腔、赶场、逛庙会、正月闹春、跳关公、过刀山等民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月三庙会、七月十五鬼神会、牛王会、马王会、文昌公庙会等地方特色浓郁。

青木川交通便捷,上通秦陇,下达巴蜀。青(木川)—姚(渡)公路从秦家垭出境,西行25公里就到四川青川县姚渡镇,与211国道相接,距九寨沟景区227公里;从甘肃陇南、九寨沟方向,可经甘肃文县碧口镇进入青木川。

沿古镇西北方的金溪河逆流而上,有一条在巨大山岩上凿出的台阶路,这就是明清年间留下的商运古栈道遗址。栈孔周围岩壁的石刻依稀可见“崎岖之路”四个大字,这条通往甘肃的秦陇古栈道长30公里,从此翻越西边的凤凰山,可以到达甘肃的陇南市,是千百年来陕甘重要商道。

梦里江南乡 诗意青木川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诗圣杜甫途经青木川时,如此描绘了这里的山水。

沿着古镇金溪河一路向西,就进入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的马家山,野生动物学家发现金丝猴与猕猴同域分布,这一现象引起世界野生动物界的关注。保护区属秦岭与岷山交会处,呈明显的间断分布和特定自然气候,被动、植物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而顺着金溪河一路向南行进大约20公里,就是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的白龙湖风景区。从山上向下俯视,白龙湖像一条巨龙睡卧在群山之中,碧绿的湖水像硕大的翡翠镶嵌在湖底。站在甲板瞭望,清风生而波浪起,云雾转而山迷蒙。

光阴里的文明传承

青木川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以回龙场老街为主,金溪河将古街拉成了弧形,远观形似一条卧龙,街道从南向北蜿蜒866米,两边的明清民居商铺错落有致连缀在一起。现存古朴独特、雕梁画栋、风格典雅的古建筑房屋260间,回廊、天井宽大舒展,是不可再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镇上现有的民房,大多建于明、清两代,陈年标语保留至今。“打倒地主,拥护土改”“一天节约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歌唱伟大的毛泽东,歌唱伟大的工农兵”……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烙印清晰,历历在目。

在老街回龙场开办“种德书屋”的村民徐联邦,家里的房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木质结构的老房子遭受2008年地震有一定程度的损坏,重建时家人本想修建砖混结构的房子,但被徐联邦坚决否定了。

徐联邦说,老街上有近200户住户,其中30多户的房子在地震中有损坏,但截至目前,他们的房子仍是原汁原味。

猜你喜欢

青木古镇文化
日出青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青木昌彦 因病离世
青木川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