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

2018-10-30闫丽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闫丽

摘要: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170-01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

1.突出课本要表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的小学教育制度下,教师们注重的不应仅仅是学生的分数,而更加注重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来讲,而另外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掘了。在小学课木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教学的方式,数学是一切科目的主体。例如在教学“分米和厘米”时,教师可以在布置的作业中让学生用规定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去进行测量与计算。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不时地对一些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教师也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

2.必须具备数学素养,以掌握数学的思维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数学知识储备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了解数学概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掌握分析法、综合法、化归法、假设法、递推法、试验法、列举筛选法的内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掌握分析法、综合法、化归法、假设法、递推法、试验法、列举筛选法、图表法、逆推法与数学建模等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以便掌握数学的思维策略。教师也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

3.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并把笑容带进教室,用微笑包容全体学生。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压抑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高高兴兴地学习知识,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场所。

实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立一个畅所欲言、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并与教师一起争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

4.评价建议要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作为科学的数学,是将人类所发现的数学规律,即数学研究对象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序关系等,按数学自身的逻辑结构建立科学的体系。传统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多数教师着重从应试的角度让学生去记忆知识点、背公式、记题型、做大量习题。学生考试时,先看是什么题型,然后套用以前做过的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一旦碰到不知什么题型的试题,就不会做。因而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内、考试时感觉到数学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而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一是教师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二是要注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时“想”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主动适应,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即: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和谐发展。

民族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引导学生以数学的工具去发现、预知未来,认识未知世界。而创新是与个性分不开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应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数学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可能有错的数学活动結果,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绝对正确的结论。面对小学生,数学不应是铁板一块,不是顺顺当当地就得出结论、得到增长和发展的。数学,是在生长中!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