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谈

2018-10-30罗力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例谈思维能力数学

罗力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和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使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活动产生协调,从而得到最佳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例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136-01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缺乏独立思考习惯、没有个性化人格所组成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数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不断推动下,按照新课程的精神,需要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数学思维来解决数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1.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和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有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不关心学生的想法,这是万万不该的。老师应该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他们的做题方法,有时候,学生们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能找到更简单更快捷地解题方法,而这些方法,往往是老师想不到的,因为老师对内容已经熟透了,题目一看就会,根本不会再想着去寻找别的方法去解题。因此,这时候老师要多向学生学習,和学生们一起做题,这样既能增进师生感情,还能让学生们有成就感,也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改变教学模式,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师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强调教师和书本的绝对权威。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现代教育中要注意改变强制的教学管理行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的表现和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发展思维,才能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出最大的学习潜能。如授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大胆地让学去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学生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我始终参与他们的分析与讨论,尊重学生的人格,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表意见,提出新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宽松 、民主的教学氛围,大部分学生经过作图分析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自身的好奇心,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具有针对性的采用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对“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了解平行或交叉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与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初中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指导学生采用学习的知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及计算公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4.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需要打破常规,考虑变异,多角度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求异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要把现有的材料材料和以往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材料,构成一种新的假设;其次要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以一种新的假设来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为基础的思维过程;再次是要在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寻求解决某个问题的多种可能的途徑。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高是5厘米,腰是3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就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考虑两种情况,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某种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5.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将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5.1 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5.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在设计上应该注重结论的探求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的研究,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由此而陶冶出来的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则可以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5.3 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得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何惠岐.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15期.

[2] 张慧.培养数学思维水平创造数学核心能力.数学教学通讯,2018年19期.

猜你喜欢

例谈思维能力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识字教学方法杂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