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到浓时情转薄

2018-10-30段雪寒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酸纳博科洛丽塔

段雪寒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选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情”是私人化的东西,每个人的认知、感受都独一无二,体会“愤怒”“喜悦”“心酸”的经历也各有不同。学习抒情,意味着学会更好的表达自我。更多抒情方法见本期名师专栏“统编教材跟‘李学”。

我是那时明白他为什么要抽打我,我既没有趴下,也没有夺过柳枝,而是转身向教室的方向走去,我的同学们在后面欢呼,苏杭追上来继续抽打着我,我依然没有回击他,只是不停地往前走。我遭受耻辱的眼泪在那个下午模糊了我的眼睛。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点拨:遭受屈辱,“我”的一系列动作成为“我”此刻心情最直接的表达。“我”沉默并且接受屈辱,除了躲避,“我”什么都没有做。最后的眼泪却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委屈,有明白原因后的心酸,也有“我”对自己的惩罚.

在此之前,我是将死作为完全游离于生之外的独立存在来把握的。就是说:“死迟早会将我们俘获在手。但反言之,在死俘获我们之前,我们并未被死俘获。”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天经地义、无懈可击的。生在此侧,死在彼侧。我在此侧,不在彼侧。

然而,以木月死去的那个晚上为界,我再也不能如此单纯地把握死(或生)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我们无论怎样力图忘掉它都归于徒劳,这点便是实证。因为在十七岁那年五月的一个夜晚俘获了木月的死,同时也俘获了我。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点拨:由挚友死亡所带来的冲击,村上未着一字,而是看似平静地将话题引入更晦涩的境地木月的死令“我”的生死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死亡俘获了我”这一表达,比直写悲痛更加震撼人心.

我所听到的不过是正在嬉戏玩耍的孩子们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就只有这种声音;而空气是那么清澈明净,因此在这片响亮而又微弱、遥远而又神奇地近在咫尺、坦率而又神圣地莫测高深地混杂着各种声音的水汽中——你可以不时听到一阵几乎相当清楚的活泼笑声、棒球球棒敲击的噼啪声或一辆玩具货车的哐啷哐啷声,这一切仿佛都是被释放出来似的,但它们太远了,根本无法辨别出他们在那些模模糊糊的街道上的任何活动。我站在这高高的斜坡顶上倾听那悦耳的震颤,倾听那矜持的窃窃私语中间迸发出的不相连的喊叫,随后我明白了那令人心酸、绝望的事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的身边,而是她的声音不在那片和声里了。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点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大家已经相当熟悉,但纳博科夫另辟蹊径,从千头万绪的尘世之声中发掘闪光的欢乐碎片来拼凑幸福。当你以为“我”沉溺其中时,悲伤才像潮水一样漫上来:洛丽塔不在这声音当中。

现在每天我都到系里去上班,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个老式的墨水池,那东西看上去像个眼镜,左边的一个墨水瓶里是红墨水,右面一个是蓝墨水,中间的凹槽里放了好多蘸水笔尖。每天早上我来时,都要仔细地把笔尖挑选一遍,把磨秃了的笔尖拣出来,包在一张纸里扔进废纸篓;然后戴上老花镜批阅学生的作业,看教科书的校样。到十一点钟我到厕所去洗手准备回家——有人在洗手池上放了一撮洗衣粉,用它可以去掉手上的墨水渍。我就是这样一天天老下去了。从这个样子你决看不出我每天每夜每小时每一分钟都在想入非非,怀念着十七岁时见到的紫色天空,岸边长满绿色芦苇的河流,还有我的马兄弟。

——王小波《红拂夜奔》

点拨:琐碎,戏谑,淹没情节和情绪的细节恣意涌流,这是王小波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王小波回避了直接的抒情,而是堆积出一个汲汲营营却一无所长的中年教师形象在衰老和怀念中,文章陡然变得笑中带泪。

我的摘抄本

找寻抒情的文字,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光凭肉眼看到的不准,从他人那里听说的也不能完全认同。我们要抛开理性和固有认知,像第一次接受愤怒、喜悦、心酸那样来对待你所看到的文字。第一次的感受尤为让人印象深刻,如果它们再次出现了,那么“情”便藏于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心酸纳博科洛丽塔
背井离乡的父母有多少心酸:都是为了孩子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纳博科夫:归去来兮松菊犹在
背井离乡的父母有多少心酸:都是为了孩子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国内首次结集出版
迷失的美国丽人
——《洛丽塔》的成长小说解读
放着座位不坐,谁懂农民工的心酸?
心酸的婚事
《洛丽塔》:薇拉必须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