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个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18-10-30苏文暹
苏文暹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03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镇化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学生源越来越少,素质越来越差,这对中学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更需要有良好的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一个理念:抓好教育是最大的行善,做足服务是最好的积德
一个校长管理教师,需要给老师强调的就是“道德”两个字,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任教的老师,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奉献的精神,让老师们心底里有的就是行善和积德。因此,我对全校教师提出这个理念,要求他们思索一下,我为什么要教?我为谁而做?让他们懂得教书是为自己而教。基于这样的思考,他们可以完全忘我,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才会有内驱力,才会真正落实各项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其实我们要让教师明白我们从事教书这个行当,原来是为了自己,为自己行善,为自己积德,平时的认真工作,是为了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幸福,这难道不是积德和行善吗?那么当我们从教几十年之后就会发现,原来教书不是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还希望自己能愉快的工作,幸福的工作,这已经提升到精神的层面,我们就会经常告诉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做得更好不但反映在你劳动力的价格上,而且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你个人价值的实现提升到一个精神文化的境界里,你的心早已充盈,你就可以无私奉献和输出。当你为了学生而努力教书的时候,你就明白了“抓好教育是最大的行善,做足服务是最好的积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2.一个世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学会调适以下三种关系:人与社会或集体或家庭或国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能服从于社会、集体、家庭、国家的需要,那么这个人可能被我们称为是不道德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和谐地与他人相处,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那么他也是不道德的。”所以我想,一个老师要管理学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世范”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八个字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启功先生与1996年总结概括并亲笔题写的,当时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它既浓缩了北京师范大学光荣而悠久的办学传统,更是给我们当今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个标准。学为人师就是要使老师的“学”能成为学生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备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求我们学校每一位老师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我们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候,要教育学生要立身要有爱国之心,存民族大义,树远大理想,养浩然正气;处世要有历史使命感,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社会责任感,满腔热情服务社会,积极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要以最近厦门大学的田佳良为反面教材。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做好世范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努力做好三件事:教会学生在不损人的前提下自爱、自信、自尊,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努力进取,善于反思;教会学生要拥用同情心,能以己度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以人类同情心为基本假设的。要懂得宽容,让不损人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教会学生要有良好的教养,有一个基本的信念,理性思考问题。
3.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这句话将学校工作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学生身上,这就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我们可以理解为“关注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力为了每个活生生的不同的个体提供良好的教育与服务。”我认为这个目标可以很好的体现了教育民主化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健康发展”中的“健康”更为重要,这里的健康不单纯只是学生身体的健康,更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每个学期都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校园中既充满读书声和歌声,又有打球声。同时学校还拥有永春县设施最完善的未成年人关爱基地,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办学目标中的“未来发展”有很深的内涵,“未来”是指我们注重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发展能给学生规划美好未来,俗话说有规划的人生才是蓝图,相信学生将来一定会有锦绣前程,事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享有美好的人生。所以我认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这句话很不错,将这句话作为办学目标,有两大作用,一是对外宣传,二是对内要求。特别是对内要求,要求学校管理层每天都要问,今天的学校决策是否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要求教师每天问,今天的教育教学是否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未来发展”?如果我们永春三中各方面的工作均以此为标尺,若干年以后,这句话自然成为学校文化,融化于学校的血脉之中,而不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了。
4.一堂德育课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即育人,教师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位,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摇动,推动,唤醒的过程,其实就是传递德育的过程。我认为,德育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农村中学,更应该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说:“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诸育只有以德为首,才能应运而生,才会有其价值。德是米粒中的胚芽,果核中的仁,也就是生机.。”因此我学校要求牢固树立以“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为工作目标,以中学生德育工作纲要为指导,每节德育课一个主题,每节课上完后有内心触动。积极利用学校毓斌之声广播台、宣传橱窗、LED显示屏、专题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类阵地在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宣传中的作用。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
不断地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对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增强诚信意识、环境意识、责任意識,提高守法、守规自觉性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之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代新人。
总之,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方法有很多,因地制宜,寻找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加重要。学校的教育不仅是文化传递,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的管理只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理念来办学,相信农村中学也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来。
参考文献:
[1] 郑杰.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豆丁网.
[2] 郑杰.理性的道德观和人性的德育《思想·理论·教育》,2004-08-15.
[3] 尤书明.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职业》,201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