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2018-10-30张玉荣
张玉荣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010-01
1.引言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2.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
2.1 創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是被家长和老师强迫的,那学生终归会因为没有兴趣而放弃对科学的学习,甚至会导致学生厌恶学习这门课。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科学。科学虽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毕竟学生现在年龄太小,很多知识都无法准确的理解,如果老师非常生硬的给学生讲解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能理解的现象,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以此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老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比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示很多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创设情境,老师也可以因此节省很多时间,把时间用到观察学生听课质量上,以此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好的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根据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的东西来创设情境,学生也无法在此情境中理解这些知识,只是在浪费时间。当然,老师在联系生活的时候,要了解一下学生的生活状况,确保自己所创设的情境是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接触到的。
2.2 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对于实验而言,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元素,但是现在有很多老师并不把材料当作一个重要的手段,甚至会有老师只是简单的选取一些容易的材料,只是为了让自己方便。因此,老师要在实验前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尽量是适合学生该阶段学习的材料。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充足的了解,最好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所了解的知识范围,这样才可以选取到适合学生的材料。新课程改革后,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其次,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来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科学实验课之前,老师可以挨个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和学生交流,了解一下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要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最近的状况,以此来选取真正适合他们的实验材料。最后,老师尽量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选取,毕竟课本上的材料是真正适合现阶段学生学习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抓好基础,学生才会有更多学习其他高难度内容的机会。
2.3 重视实验过程。
有很多老师觉得实验开头和结尾是比过程更重要的两部分,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只要开头和结尾搞明白了,就代表他们已经明白了这个实验,过程也就搞清楚了。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实验过程的重要程度比这两部分要高,而且实验过程所占的分数往往也比这两部分高。因此,老师要重视学生实验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实验方面得到更高的分数。不只是老师要注重学生实验过程的学习,学生自己也要重视,毕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即便老师如何强调它的重要性,一旦学生没有认识到,那也是无济于事。
2.4 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即便现在老师可以在科学实验上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但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远短于学生彼此之间在一起的时间,因此,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一起做实验。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把一个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组,同时老师也不要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的组员,如果让他们自己选组员,肯定会选取自己熟悉的同学,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上聊天,忽略了科学实验,这对学生的学并没有很大的好处。在做科学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一个小组做一个实验,分给每个学生不同的工作,让他们一同完成这个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合作。当然,老师要严格控制各小组做实验的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如果留给学生太长的时间做实验,一旦学生做完实验,就会想要聊天,想要和自己的同学一起玩;但是如果留给学生太短的时间,学生可能连实验都没法做完,这会影响学生科学实验的学习,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无法在应有的时间内完成科学实验,从而放弃了对科学的学习。
3.结语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参考文献:
[1] 张华.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四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
[2] 秦晓钟.运用心理学效应让实验教学更为有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
[3] 何美惠.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