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018-10-30罗海燕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注重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有一部分知识点是抽象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的话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探究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把数学理论传递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在今天来说是相对落后的,因为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而不是提高记忆力。很多老師没有意识到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只注重考试分数和考试技巧。从长远发展来说,这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对于不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老师来说,只是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只是为了提高分数,其教学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得不到提高,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强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善于从网上利用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二、 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一) 注重情景设置,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首先要让他们感知到几何图形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才能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的知识。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多媒体展示:长城、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从冰箱中抽象出长方体图形,从电视机包装箱中抽象出正方体图形。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 认识长方体的面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叫作长方体的面。2. 认识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于一条线,这条线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3. 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于一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
(2)引导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 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师: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要求:小组里先说一说你们的发现,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2. 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①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面?你是怎么数的?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特殊情况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长方体的6个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是怎样知道的?课件动态演示两个相对的面移动后可重叠,同时完成板书。④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⑤哪些棱长度相等?你是怎样知道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将三组不同方向的棱涂上不同的颜色以加深理解。⑥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随着学生回答把表完成。3.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2)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2. 认识长、宽、高。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第二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 创新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授课最重要的是掌控好时间,把所有时间分配在每个知识点上。最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比如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反复多讲,学生反复多练。比如;这节课讲的是数学几何,老师首先就要带“道具”,开始上课后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在教室里用实物举例,教室的四个墙角是三角形,地板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墨水瓶的瓶盖是圆形等等。这些例子通俗易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第二部分讲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的教学要借助视频,老师的讲解和视频的讲解结合在一起。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讲解结束后,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出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全班推选几个较优秀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布置课后作业。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其实,老师在这节课中的作用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指导作用。就是整节课的知识点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控整节课的节奏。第二个就是带动学习氛围的一个作用。学习是需要一种氛围的,而老师要把学习的氛围营造出来。只有在一个有学习氛围的环境里,学习效率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
三、 结语
知识是运用于生活的,也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以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情景设置,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蒋灵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6):83.
作者简介:
罗海燕,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