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设计
2018-10-30廖银欢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及创新原则设计出初中生物的思维导图式导学案,并以《血管》一节课为内容展示了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设计。
关键词: 思维导图;导学案;设计
思维导图,一种表现发散性思维的图表。它是以发散性思考为基础,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充分调动人体左、右脑的功能,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工具。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中,对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的期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显示,把思维导图和导学案设计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在中国期刊网上共检索到论文5篇,最早的一篇论文是由李玉珍等人发表的《基于思维导图的学案设计》,他们在理论知识的研究基础上,用教学案例来介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的学案设计,但对使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学案的教学效果的检验有所缺乏。其后,在语文、信息技术和物理这三门学科都有探究,但在生物学科的研究尚处于空缺阶段,如果能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导学案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二、 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突出学生课堂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附属产物——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在设计时就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创新原则。
三、 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结构组成
基于思维导图的导学案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和导学案两者的优点。在设计导学案的结构时要特别注重新知识的生成问题以及知识间的逻辑性。思维导图式生物导学案主要包括目标导航、课前导学案、课堂导学案、练习检测四个部分,下面主要介绍一般新授课的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结构组成及设计要求。
(一) 目标导航
进行思维导图式导学案学习目标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围绕各知识点设计出三个维度的目标,在内容上要做到简洁、全面、准确和具体,在表述上尽量采取学生易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就能清楚了解该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如《血管》一节课的目标导航设计如下:
分析说明:使用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使用“描述”“尝试”这些动词描述学生需要达到的程度,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二) 课前导学案
“课前导学案”即学生的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而完成的,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对该节内容有所了解,让学生能带着问题上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设计时使用相关的图片,使用思维导图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个中心点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联想、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血管》一节课的课前导学案设计如下:
分析说明: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整节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便于学生对这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深刻印象。用图片展示三种血管的关系和静脉瓣的活动情况,给学生以直观感受。通过完成课前导学案,学生对本节课就有大概的了解。
(三) 课堂导学案
“课堂导学案”,是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一环节的内容一般以“探究问题”的形式展示,把重难点知识问题化处理。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也要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适当时候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对“课前导学案”内容了解的前提下,作出进一步的提升。
如《血管》一节课的课堂导学案设计如下:
分析说明:学生通过课前导学案的学习已经对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有一定的了解,问题1~3是对三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特点这一知识点的提升,2、3题更是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了。问题4是对静脉的血流方向、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作用的综合考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5则考查了学生毛细血管的结构與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合作探究问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同时也利于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把问题逐个击破,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四) 练习检测
练习检测部分要及时反馈出学生该节课的学习情况。问题设置应该紧扣课本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进行。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把学习效果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给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如《血管》一节课的练习检测部分设计如下:
1. 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时,要使用倍镜观察,观察到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2.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时,判断小动脉血管的依据是 ( )
A. 血液的颜色
B. 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
D. 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3. 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候,才能够与其他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 )
A. 毛细血管
B. 动脉
C. 小动脉
D. 静脉
4. 下列为人体内几种管道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 ( )
5. 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含(气体)丰富的血液。
(4) 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内被利用。
分析说明:根据课时重难点和易混易错易考点制定练习检测,以文本形式呈现,题型上也是考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避免学生在考试时要对题型进行再次适应,以提高学习的效率。题目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升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是在导学案的前提下的进一步革新,它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巧妙地把思维导图和导学案结合起来,把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以便于学生记忆以及发散思维的拓展。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不断革新,推动思维导图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满清.善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J].学苑教育,2016(6):81.
[2]李玉珍,王贵喜.基于思维导图的学案设计[J].化学教学,2013(3):23-27.
[3]王益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11-13.
[4]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5]刘旭相.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2(8):22-23.
作者简介: 廖银欢,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