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支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8-10-30周富微王诗路
周富微 王诗路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支架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本文对教学支架的基本含义和地位作了说明与强调,并对教学支架在语文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教学支架;初中语文;课堂设计
一、 教学支架的基本含义和地位
教学支架是一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脚手架,即在学生学习一项新技能时,通过在其“最近发展区”提供一定量支援来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应了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由于我国教学支架理论基础薄弱,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未能充分发挥其辅助课堂的作用,从而令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 教学支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形成高效的预习环节。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对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起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塑造作用。良好的预习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启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学支架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预习效果显著提高,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教师在课前应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并布置经过精心设计过的预习作业,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推动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梳理课文。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书中《老王》一课,在课前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
1. 按照“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的句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2. 用一句话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在文中找出例证;
3. 作者在对老王的刻画中使用了拟物的手法,如“他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将老王拟作物,写出了他的病重,你还能找出其他运用修辞的句子吗?请说明用法。这样一步一步先用句式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概括全文,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明确要求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 构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如一潭死水,那么就会使教与学被割裂成两个对立面,学生无法产生兴趣,也就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支架能够帮助构建轻松的教学情境,从一开始便紧紧吸引住学生并帮助学生清晰地感知知识产生的过程,最终达到迁移和拓展应用的境地。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台阶》这一课,在赏读父亲形象这一板块时,教师设计一项语文活动——《我的父亲》纪录片:如果你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准备拍摄一段与父亲相关的片段,你会抓住哪些细节制成特写镜头?首先,教师可以先举一个例子,提供一段有关父亲驼背的片段描写,告知学生这一细节表现了父亲“谦卑”的性格。然后,撤离一部分支架,再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眼神刻画,走进父亲的内心深处,他的执着与坚定。最后,撤离全部支架,让学生分成小组,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寻找,抓住关键语句仔细品读,从而对父亲的形象有一个全面而立体的认识。学生很容易便能胜任。老师要允许学生们操作、讨论和合作,允许他们的声音和活动充满整个课堂。从一开始教师搭架掌控课堂到逐渐撤离支架,学生逐渐能够自己完成所有学习任务,这恰恰体现了教学合一的效果,可以说教学支架教给学生的是鲜活的能力,而不是死的知识。
(三) 提升实际的作文水平。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出现的问题便是描写单薄、抒情寡淡,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另一片面便是他们缺乏写作技巧的训练。教学支架能够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并通过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丰富细节的写作技巧,从而终身受益。
例如,在讲授作文课《人物绘画廊》时,教师在上课一开始通过抛掷硬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一开始学生只会用简单的一句“有一枚硬币从老师的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进行概括,教师接着可以对这句话进行补充“有一枚闪光的硬币从老师手中轻轻地滑落,‘叮当一声落在地上。”这样便可以成为一个支架,让学生沿着思路继续丰富这句话。通过这一简单的活动,学生很容易便能说出丰满而充满细节的句子。当句子补充完整后,学生通过对比,很快便能明白句子丰满的原因在于追问和联想,追问便是问一问缺什么,联想便是想一想缺的地方怎么写,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接下来便是通过设置练习——丰富“我为妈妈洗脚。”这句话是对领会的技巧进行训练。这样一环一环,从活动出发到练习结束,所有的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搭建的支架促成了所有的学生活动。
三、 新时代下教学支架的发展
没有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最关键的部分是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设定邻近学生已有水平的教学情境,激励其探究。由于理论基础的薄弱,教学支架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不尽相同,教师在使用支架教学时就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造成一部分学生的知识脱节。其次,教师在搭建脚手架时,手法总是老套、重复,并不能切合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使学生活动时的效果打折扣。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教師要站好自己的位置,教师是支架的搭建者,是教学的主导者,其中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适当、适时、适量的支持和帮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层次地创设教学情境。
综上所述,教学支架不仅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还在推动了新课改在实际操作中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瑕疵,但相信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会日益完善,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讯作者:王诗路)
参考文献:
[1]李凤华.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几点实践认识[J].课外语文,2012(8):81-82.
[2]刘冬岩.“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策略[J].教育考试,2011(6):71-74.
[3]孙明明.支架式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87):175,31.
作者简介: 周富微,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王诗路,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