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8-10-30钱建文��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习惯

钱建文��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夯实基础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猜想和合作的方法来探究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思想提升的学习手段和過程。本文在研究小学学习的特点基础上,概括出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当前的小学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当前达到学生好学、乐学目标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总结近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的策略,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学习习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但凡学有所成者,皆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晨按时起床,自觉做好上学准备,在教室进行自主预习,整个学习环节安排得井井有条,不手忙脚乱,这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再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小学生的下意识作用,这时的学生在做一些学习工作时,往往直接受习惯的启发,不会过多地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和后果,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以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工作,这种非被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具有乐趣。最后,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潜意识为学习服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潜意识里面对于学习不再排斥,而感到亲切,这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有特别的需求,甚至在走路或者睡觉时仍会思考学习相关的事情。为此,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提升小学教学水平;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处于一定的被动地位,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加之,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的成绩不甚理想。当前,积极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改变课堂的教学氛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探究建立新型的教师学生关系,努力提升教学氛围的融洽、和谐和宽松,这样学生才可以进而大胆地思考和假设,而不害怕失败和错误,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勇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要做的工作较多,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适应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在个人爱好、性格方面的不同,因材施教积极引导。改变过去教师所说及所教的就是权威的问题,要教学生平等、宽容、友善,这会减轻学生内心对于老师的惧怕,拉近师生的距离和心灵。进而学生就可以有勇气尝试着和老师一起参与教学,在这种和谐的关系和氛围下,学生往往可以拥有更加细致的观察力、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孜孜不倦的探索,在做到以上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解答的状况。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答,这体现了一种教学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这在当前我国教学体制改革中,得到了关注,也得到了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坚持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可以营造一个不同以往的宽松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变成了问题的源头,而不是问题的结尾。这样在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成了学生努力学习下去的动力。因此有学者针对此问题说过,宁可学生产生一个问题,也好过老师提出十个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创造积极的问题情境。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的问题不至于有失偏颇,有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重视课堂交流,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

重视和加强课堂和课余时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就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和收获进行探讨,可以在交流中互相进步,进而使学习更加省时和高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具体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探究学习的逻辑起点。掌握到学生的教学目标中哪些达到要求,哪些有待于加强,进而才能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互助交流,教师的有效点拨和引导进行完善和充实,这样可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在具体的课堂实践环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去总结和提出质疑,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谈论和探究,最后可以随机点名学生来进行举例解答,总结归纳。这样可以在加强交流和沟通的途径下,使学生认识到探究学习的逻辑起点在何处。

三、 注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

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一些成绩和学习结果要给出合理的评价,这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大因素。好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心智较为稚嫩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和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采取狭隘的标准,而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尺度进行评价,这样才会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性和赞美性的评价,可以大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更加努力地去进行学习。

总的来说,要养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教育者和教育界进行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首先,作为教学的重要角色,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思想,积极更新思维,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注重将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努力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改变课堂模式,活跃学生气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创建这样的平台和环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性的获取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芳.浅议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7(21):268-269.

[2]刘延应.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7(64):82.

作者简介:

钱建文,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宁兴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