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要重视和加强感恩教育

2018-10-30胡树林

考试周刊 2018年88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感恩意识的缺乏已严重地伤害着学生的发展,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值得反思。感恩教育其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意义。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也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 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实施案例

如今的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追求时尚和潮流,善于交际和表达,敢于实践和冒险。我为他们的优点而欣慰,同时也为他们的缺点而忧虑。人们对90后最深切的认识并不是他们的优点而是他们无责任心,过于自我甚至自私,缺乏感恩之心等缺点。我认为缺乏感恩意识,是制约当今青年学生人生成长的核心因素。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尼采更是认为“感恩即是灵魂的健康”。所以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就是造就学生健全人格的开始,也就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的出发点。

一、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及危害

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上课不注意听讲,常打瞌睡,故意不交作业,逃课,甚至顶撞老师。这现象可能也有其他原因,但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价值,无感恩之心却是共同的原因。同样,打饭时不尊重做饭师傅,吃不完的剩饭剩菜随意丢弃而毫不可惜,别人刚搞过的卫生任意丢弃垃圾而视若平常。对学校的环境、公物、水电从来无爱惜之意。这些现象的本质均体现了学生不能认识到环境的价值和他人劳动的价值,无感恩之心。

回家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钱从不考虑父母的为难,花销从不思量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关心父母亲人,不关注家庭发展,不承担任何义务。不知付出,光思享受,这些现象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但缺乏感恩之心却是共同的原因。

这样的学生走出社会其后果是严重的:无视环境的价值,甚至无视社会公律,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处处以自己为核心,时时想着自己,从不考虑别人。这样的人组成家庭,如何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这样的人如果成为社会主流,掌控社会资源和公共权力其后果更是可怕的。虽然这样的极端个例较少,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的这种发展缺陷及其扩大的趋势却值得社会关注,更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忧虑并反思。

二、 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探究

“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也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富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今的父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所受的苦,就再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忘记了“幸福,就是用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去生活”。对孩子过度溺爱使孩子的心变得麻木不仁,把父母的所有给予都看作理所应当,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和回馈之意。加之长期以来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孩子成为家庭的“小太阳”,成为家庭的核心。孩子的个人欲望过度膨胀。

(二)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种文化要素和思潮也都撞开国门纷涌而入。西方文明注重“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独立和冒险”这本可以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养分。但我们在吸收的时候却忘了“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将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弃之如敝屣。尤其是传统道德的被粉碎而带来的恶果已经深刻地伤害着我们的社会。

(三) 学校教育单一,畸形发展。传统教育下学校只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激励的是学生的做题能力和获得高分的意识,而对“人”的本性,人的情感意识,人的内在需求,人的发展所必备的要素关注较少。可以说,传统教育是“活着教育”,只能让人“活着”去适应社会,而不是“发展教育”,不能让人更好地“活着”去发展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传统教育的错位及其产生的严重影响已被人们认识并正在积极地改变着。

(四) 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长期存在。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将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父母进城时孩子还是幼儿,如今孩子已成青年却难得见上父母几次。一个女学生对我说,她心目中的母亲就是每年给她一些钱,仅此而已。我听后很震动,家庭教育所形成的盲区往往无法填补。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和难以弥补的。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感恩教育缺乏,感恩氛围淡薄,感恩意识淡化。

三、 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对青少年成长的益处

我国传统文化向来把感恩看成做人的根本。“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现在的感恩教育就是在德育规律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受教育者产生感恩意识,并能在实际行动中知恩报恩的系统活动过程。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培养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感恩教育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认真挖掘。通过感恩教育,使感恩成为学生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将感恩内化为学生对社會人生永恒关注的一种情怀,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并将感恩之心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感恩教育也要回归传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的精华在当今浮躁纷繁的世界中给我们营造清凉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的成长更为健康,当我们的孩子心怀感恩,知恩图报,和谐友爱,健康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我们也将感到幸福。教育的幸福其实就是人类道德文明得以延续的幸福。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惠泽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心怀感恩,努力工作,回馈社会。

作者简介: 胡树林,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宁县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