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2018-10-30陈瑞玲张晓华
陈瑞玲 张晓华
【摘要】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特点,应该采用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模式进行英语教学。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有利于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问题的分析。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英语 生活化教学 现状 思考目前,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这种改革提倡“自主探究、教育联系生活”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本源。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已成为大势所趋。生活化课堂教学理念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重视学生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
一、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所谓“从小教育”,为了顺应国际标准,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他们对英语生疏,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小学英语生活教学的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答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实现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对策,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1)教学模式的视角。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教学模式:一是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结合课堂教学的角度,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二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论述了小学英语生活设计教学活动的重点和原则。
(2)资源整合与利用视角。有许多教师从生活中提取所需要的资源,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角度进行了讨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学空间、教学材料和挖掘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让课堂教学发挥生命的旋律;拥抱生活,拓展学习课外活动空间;加强英语教学。
二、小学英语生活教学的实现对策
1.教学情境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有两种重要的方法,第一种是习得,第二种是学习。与学习相比,习得的意义更为明显。所谓习得,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在习得过程中,学生的精力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表达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所以语言习得是第一,语言生活化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为了鼓励学生掌握英语,必须让学生在适当的英语环境中学习,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英文名字,为了方便孩子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认识自己的物品,教师可以在小杯子等物品上写上英文名字。例如,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对话,为学生在组织英语学习活动时创造更多的接触、模仿和内化英语的机会。例如,当学生早上到校时,老师用英语对学生说:“早上好!”学生们听了几天之后,学会“早上好”!每当他们洗手时,老师对学生说:“请洗手。”吃饭时,告诉学生馒头、蛋、米等的英文名称。学生不刻意学习,在好的情境下自然能学好英语,效果显著。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小学英语教师应使英语教学内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鉴于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思考,教师可以以童谣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充满生命的儿童歌曲的活动中获得英语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选择歌曲要有强烈的节奏感、朗朗上口、相对简单的单词发音(以单音节居多)。在儿歌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通过对动物教学的相关教具,让小学生对歌词内容有直观感知,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当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韵律和句法结构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几次这样的活动后,学生不仅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学习有关英语名称,还学会了使用介词。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掌握英语知识。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用”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杨秀宁.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03).
[2]葛诚芸.扬生活风帆,构精彩课堂:探析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J].校园英语,2014,(11).
[3]李长吉,秦平.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