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2018-10-30牟新国
牟新国
【摘要】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该种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今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为了能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入自主学习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 学习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传统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基础上,引入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的环节,采用翻转课堂、师生互动等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通过课程系统目标的提出,加之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完成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判,实现新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可实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预习、知识内容挖掘、疑难问题质疑等环节的全方位自主参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在主观态度上有明确的学习欲;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实现学习方法上的转变。
二、自主学习环节的构建
为了能够逐步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汲取中分离出来,实现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建立,必须从以下环节构建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构建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地位
改革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拓展授课内容、引进先进知识、变换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授课环节中,主动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部分知识的师生讨论、小组分析,甚至通过翻转课题,由学生主导完成相关环节的授课过程,而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身份进行“听课”,从而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学习责任和学习兴趣,继而能够推动学习过程中其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
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和学的双重困境所在,应进一步强化学习环境和问题环境的创设,充分改革教学方法,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的互补,加强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创设,将教学过程中常设的验证性实验变化为设计性实验,充分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首先,要通过不同学习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作为施教者的身份参与,创建学生“思考”的情境,学生要完成施教,势必要认真、独立、自主的去掌握相关知识的细节,探究知识背后的内在含义,拓展知识本身的应用范畴,由此可让学生本质上掌握知识点的内涵。
其次,要通过创建特殊的授课环节,引导学生能够形成自主质疑的氛围,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了解和把握知识,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讨论、分析,以此加深对知识内在含义的了解和掌握。
(四)搭建“自主”与“合作”的桥梁
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兩个关键环节,如何将合作和自主有机结合,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良好的自主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小组讨论环节,每个小组独立组织,通过独立思考、互通有无、团结协作,每个人即使小组中的一员,又是某些问题的组织者。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
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较为单一,往往仅通过课程考试或考核,按照分数进行评价学校效果。而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核心和主导者,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之外,通过网络自学、小组讨论、翻转课题等方式均是其获取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的途径,故此在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时,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机制,如采用小组讨论互评、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心得、教师出题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同环节占不同的比例得分,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建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理论与实践,2015,(1):164.
[2]薛华彩.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5,(01):161.
[3]蒋力军.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01):180.
[4]秦远芳.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