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忠信花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2018-10-30刘星卢梦辉
刘星 卢梦辉
摘要:作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绽放着客家忠诚信义的精神光芒,形象地反映了客家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理想追求。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传承与发展忠信花灯,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忠信花灯 文化内涵 审美价值 传承与发展
忠信花灯起源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冷落于文革,“文革”后又重兴至今,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1]。当地世世代代传承花灯的制作手艺,孕育了忠信花灯浓厚的民俗民风和独特的文化环境。
作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国内对此的研究少之又少,且仅停留在制作工艺、历史沿革的探讨上。本文以河源忠信花灯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就是要发掘其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并为其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总体概况
河源忠信花灯先后于2006年5月和2011年5月,被列入了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1999年至今,连平县委、县政府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忠信花灯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得益于忠信花灯在民间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奇特的艺术魅力。大致说来,忠信花灯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种类风格丰富多彩
忠信花灯种类多样,风格卓异。忠信花灯传承人充分利用忠信地区丰富的竹资源和各种彩纸,制作出独具忠信地方特色的花灯。按型态分,有宝莲灯、磨灯、宫廷灯和龙凤灯等;按工艺分,有缭丝灯和参灯等;按寓意分,有五福灯、状元灯和秀才灯等;按使用范围分,有廊灯、伯公灯和紫灯等。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品种已失传或正在整理中,如骑龙灯、鼓灯、娘娘灯等[2]3。如此丰富的忠信花灯品种体现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又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如状元灯、龙凤灯、五福灯等。这些花灯中,既有对美好的祈求和对灾难的规避,又有对自然的征服和对心灵的塑造。
(二)工艺造型别具匠心
忠信花灯的造型设计层层掩映,呈现下圆上方的特点。忠信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花灯歌:“忠信的花灯啊∕系好样哎∕下圆上方寓意广哎∕造型独特∕工艺精哎∕灯裙飘扬∕万年长哎[2]3”。花灯歌中提到的“下圆上方寓意广哎”,正是指圆形灯身的团团圆圆之意,方形灯盖的四通八达之意。
忠信花灯造型还有上中下的三层设计:上部灯盖,有单层、双层两种,边上挂有灯联、灯带;中部灯身,从里到外分四层,装饰镂空通透;内核为走马、灯盖,灯身横切面多为六角形和八角形;下部灯裙,燈裙有两层,内为白色灯衣、外为红色灯裙,灯裙横切面近似圆形。
(三)制作程序自成一格
忠信花灯的制作,早先在忠信地域(包括大湖、高莞、油溪、三角、绣缎等镇)有很多村屋都会制作。渐渐地,由于文化变迁、历史发展等原因,忠信花灯的制作点则逐渐衰减。现如今,忠信花灯的主要制作点分布在忠信镇上坣村的上寮,此地的花灯品种最多,制作规模最大,具有鲜明的特色。
忠信花灯的制作程序一般都有四道工序,即扎架、剪纸、描画、裱糊。其中涉及削、扎、剪、刻、绘、织、贴、裱等上百种工艺制作方法,种种繁杂的程序只为呈现独具一格的花灯式样。
(四)饰物纹样寓意深长
忠信花灯的饰物纹样之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平衡对称,整齐一律。诸如大花、花角花、花盆花、钳口花和青头龙花等,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线条比例,都呈现出一种和谐协调之美。它们既是客家居民在花灯制作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建筑构件,也是满足文化审美需要的装饰物品。
忠信花灯的各种纹样大都呈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热烈喜庆之感,主要以绘画和剪纸为主,融合诗书画等工艺。忠信花灯讲究色彩的运用,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如红色、橙黄色、绿色和蓝紫色等,以象征丰收、安康、吉祥之意。
二、文化内涵
忠信花灯既包涵了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客家民俗民风等诸多文化因子,又融合了书法、编织、剪纸、绘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的精髓,充分体现了花灯文化的传统性与创造性、单一性与多元性的自然融合。忠信花灯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居民孝宗敬祖和繁衍生息的标志,更是客家精神凝结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忠诚信义”的花灯精神
忠信花灯蕴含着守诚信、讲仁爱、重民本、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忠信花灯在历史的推动下,其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从1999年至2017年,忠信地区已成功连续举办了十届忠信花灯节。在政府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忠信花灯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其影响力也愈加深入人心。在丰富多彩的花灯活动中,忠信花灯的“忠诚信义”精神正逐渐被挖掘开来,这充分展示了忠信地区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如在2017年2月5日的广东·连平第十届忠信花灯节中,上演了连平的采茶戏《花灯因你而亮》。这部采茶戏以花灯为元素,以“诚信”为主题,就旨在打造“忠诚信义”的忠信花灯精神。
(二)“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
中国先秦时期的典籍便已蕴涵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诸如《周易·系辞传上》就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说。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和强化,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早期的生存环境让客家先民意识到男丁对家族传承的重要性,便只为男丁举行了吊灯习俗,寓意“多子多福,添子添丁”的内涵,女孩则无缘介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观念逐渐趋向平等。现在,不论生男生女、逢年过节,人们都可以挂起花灯或者举行吊灯仪式以表示喜庆,也希望花灯能带来好运。
(三)客家民众的美好祈盼
家家户户挂起的每一盏忠信花灯,都寄寓着客家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这些寄寓往往都写在灯联上。诸如“花灯高挂满堂亮,家庭幸福人安康”“五子登科人人赞,六顺高升锦上花”,或表达平安健康的愿望,或表达升学以及功成名就的寄托等。
除了可以在灯联上寄寓美好的祝愿,也可以通过花灯粘贴的装饰图案来体现。忠信花灯上粘贴的装饰图案寓意丰富,涉及内容极广。其装饰图案多有“五谷丰登”“百花盛开”“庆功贺喜”“喜鹊登枝”“麒麟送子”“银猴献寿”等传统题材,体现了客家民众祈盼民康物阜、大吉大利、政通人和、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
三、审美价值
忠信花灯和其他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一样,都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产物,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忠信花灯有着丰富多彩的花灯样式、协调的色彩搭配和独特的工艺造型等,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崇高美
康德说:“我们称呼这些对象为崇高,因它们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力量超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类抵抗的能力,赋予我们以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的假象较量一下[3]”。康德对崇高的论述,主要说明了人在审美过程中,在心灵上达到一种超自然、超现实的境界,这种境界就表现为一种崇高感。
忠信花灯是忠信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能够用来实现其审美价值,表达或寄托他们精神理想的依托载体。忠信花灯就是他们创造并用来表达和寄托精神理想的一种载体。在“吊灯”习俗中,忠信花灯最能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受到一种宽慰和喜悦的享受,“吊灯”习俗是为家中新生的男丁“上灯”,意即“上丁”“上族谱”,以期盼宗族子嗣繁荣兴旺。在这个环节中,人们往往能体验到崇高、神圣的美感,达到超自然和超现实的境界,他们在心灵上拥有一种崇高、解放和自由的感觉,这就是崇高美。
(二)色彩美
忠信花灯的色彩多样、层次鲜明,忠信花灯的色彩美主要体现在色彩的选择和审美的搭配上。
1.色彩的选择。忠信花灯的主色调是红色,红色是一种非常鲜艳的颜色,也是中国人较为偏重的传统用色,自古以来,红色就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每当逢年过节、嫁娶喜事,人们都会在服饰、装饰上采用红色,以示热闹与喜庆。
忠信花灯在色彩面积的总体占比,灯身、灯裙和灯联等均采用红色,这也与人们表达喜悦的心情、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分不开的。当然,为避免色彩上的单调,花灯的灯带、纹样等地方会选择翠绿色、葱芯绿、黄色、橙色、金色、湖蓝色等颜色进行搭配。
2.色彩的审美搭配。忠信花灯在色彩的搭配上,非常注重冷暖色调的搭配。忠信花灯的色彩审美搭配体现为冷暖色的使用,冷色主要用绿色、湖蓝色等,暖色如红色、金色和黄色等。
同一盏花灯上冷暖色调搭配使用,可以彼此衬托,在相互对比中使每一种色彩发挥它最大的表现力,给人的视觉以极大的满足感[2]7。忠信花灯以暖色调为主,冷色调为辅,强烈的冷暖对比与明度对比关系,使得花灯整体更美观,层次更分明,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力,观赏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也就感到更舒适和震撼。
(三)形式美
克莱夫·贝尔说:“我把线条和颜色的这些组合和关系,以及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作‘有意味的形式,它就是所有视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共性[4]”。忠信花灯是一种比较注重视觉观赏和外在形式的艺术,它同样也具有所有视觉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共性,它以自身特有的艺术感召力,通过花灯的和谐外形和鲜艳的色彩两方面体现形式美。
在外形上,忠信花灯的工艺造型别具匠心,无论在色彩搭配还是线条比例上,都呈现出一种形式上的和谐之美。虽然每盏花灯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但花灯手工艺人无不按照和谐的比例、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去制作,这就体现了忠信花灯协调和谐的形式美。在色彩上,忠信花灯同样也能表现形式的美感,花灯手工艺人在花灯色彩的选择和审美的搭配上也非常讲究,每盏花灯都选择最恰当的色彩和装饰图案来制作,以此表现形式的美感。
(四)社会美与艺术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是审美价值研究的重要范畴。忠信花灯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工艺品,因此,其审美价值当中也包含着社会美与艺术美。
1.社会美。叶郎在《美学原理》说:“‘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5]203”。忠信花灯适应了人们传统的娱乐方式与审美情趣,尤其是自1999年来,忠信花灯节的举办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一般情况下,忠信花灯节都在春节后不久(正月初九前后)举行,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他们往往可以在活动期间找到适合体现自身价值、自我表现的活动空间,从而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
2.艺术美。艺术品不是为了使用,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了满足人的观赏(审美)而生产出来的[5]239。忠信花灯作为集彩绘、刺绣、剪贴等多种手工艺术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品,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供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使用,而是为了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此外,忠信花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十余种类型的花灯,如宫廷灯、龙凤灯、状元灯等,这些种类各异的忠信花灯正是为了满足在不同场合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
四、传承和发展
忠信花灯作为地方性特色文化艺术品,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具有独特的传承价值。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对忠信花灯的传承与发展,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五项:
(一)继续办好河源忠信花灯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自1999年举办首届忠信花灯节以来,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十届,通过举办忠信花灯节,忠信花灯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政府要继续办好忠信花灯节,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另外,开发花灯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放大其品牌效益,创造吸引游客的活动形式,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产业。
(二)继续开展河源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活动,建立忠信花灯展示窗口。2018年2月,政府在忠信镇成功举办了河源首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民俗文化节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络直播的传播方式,让广大人民可以在线上线下都可以体验忠信花灯风俗的氛围。作为一项文化品牌,应该有其“安身立命”之地。需要建立“流动”与固定的展示窗口,增加曝光率,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忠信花灯[6]。
(三)补充和完善花灯博物馆资料,加强硬、软件设施建设。要補充和完善花灯博物馆资料,须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建立文件、声像资料数据库。政府要对忠信花灯的全部相关文本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保存,对花灯的制作过程、吊灯的过程的声像资料进行保存。另外,政府可对花灯博物馆的硬、软件设施进行升级建设,如增加声像设备,观赏者在参观时可随时点击电子设备观看。
(四)定期开展“花灯进课堂”活动,举办花灯知识普及讲座。政府可定期组织花灯制作艺人、学者到中小学的课堂举办讲座,普及忠信花灯的历史渊源、制作过程、吊灯习俗等花灯知识,不断弘扬和传播花灯文化,让更多青少年学生了解花灯的相关知识。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改良花灯制作工艺。政府可组织花灯制作者、传承者到各省市参观花灯展,与当地的花灯制作者深入交流学习,如云南花灯、秀山花灯等。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其他花灯的制作技艺与发展经验,不断改良花灯的制作技术、制作工艺和制作材料,使其更加高效、更加美观、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连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连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忠信花灯普及手册[Z].内部刊物,2013:2.
[2]罗文冠.忠信花灯的文化价值及其传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01.
[4]克莱夫·贝尔.艺术[M].薛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
[5]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何树强.吉祥客灯—连平忠信花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