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2018-10-30曾菁惠赵明伟
曾菁惠 赵明伟
【摘 要】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俨然已成为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在这一微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新载体,大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创新的对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关键词】微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5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25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arriers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Age
ZENG Jing-hui ZHAO Ming-wei
(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WeChat,Microblog,micro film and other new media have become the new carrier of curr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n this micro era,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se new carriers and strengthen the wor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or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arrier innov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era,and improve the appea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Micro Age;Mental health education;Carrier
0 前言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使得移动终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快速更新着,随之而来的,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以“微”为标志的新型传播媒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着,并对人们的方方面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这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微时代”。“微时代”,可谓全民参与的时代,微博、微信等俨然已成为当下最新潮普遍的网络交流工具,当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等都深受其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心理咨询室设施配置不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心理咨询室,也没有配备心理健康老师,而大部分学校虽然按照国家要求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却并没有配备全职心理健康教师,而只是由学校其他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老师来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一职,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将带来许多阻力,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发展缓慢并且收效甚微。面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的这些限制,寻求一个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教育者刻不容缓需要去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这个微时代,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载体,有效搭建“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合理结合,以此来改善和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免其人生观、价值观等受到负面影响,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载体论的内容。以心理健康教育载体论为切入点,探究“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极大的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更是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迫切需要。
其次,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是承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中介,它应该能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理念,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变化走向,不断开发新载体。而在“微时代”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论注入了新鲜血液。
最后,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具有极为久远的生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作为其子系统,也需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这样才能及时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微时代”这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其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三种新载体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以期达到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目的。
2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研究现状
2.1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在早期研究中,并未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概念,多以“途径”、“方式”、“形式”等概念来代替。
我国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定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一个灌输过程,而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个体。通常的形式包括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心理咨询室,开设咨询信箱,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心理测评,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等。
2.2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微时代”的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并不多,多数是以“微博”作为切入口进行研究的。微博在2012年迅速崛起,其使用人数迅速增长,更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微博所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于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1)积极影响
第一,微博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使得大学生能够非常便利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如今的大学生已是人手一机,他们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报纸、电视、书本及身边的活动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的随着发达的互联网终端在无限扩大。
第二,微博提升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微博客户端,大学生们和朋友间的交流突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使交往变得更加便利,更加不受拘束。
第三,微博增加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的渠道。在微博上,大学生们往往会畅所欲言,这样进一步有利于学校、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过去,老师们需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谈话,但有时效果甚微。如今,学校可以通过微博这一新载体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们对这样的网络交流接纳度也很高。
(2)消极影响
第一,微博可能使得大学生现实交际能力下降。便利的互联网交流原本是让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初衷在于增进人际交往,但是,却出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朋友聚会中,大家往往会忽视和身边人的交流沟通,反而拿着手机聊天。这说明,大学生与身边人的现实交往反而变得更少了。
第二,微博使得网络依赖波及范围更广。网络在给大学生们创造各种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网络依赖、网络成瘾波及范围更广,给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微博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变得更加容易被忽视和隐蔽。网络的虚拟本质使得大学生们往往会对其报以娱乐的态度,他们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使得学校、老师无法真实有效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被忽视和隐蔽。
2.3 当前研究状况评述
总体而言,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大多都只是停留在某一单方面的研究。例如主要以“微博”为主体来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力图通过“微博”这单一新媒介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或者一些研究单独以“微电影”为载体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总之,需要把“微博”、“微信”、“微电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理论体系进行一个整体构建,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创新的对策
3.1 以微信为平台,与学生心灵沟通
微信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之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当有效运用。我们必须做到充分熟知微信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将微信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微信作为当下大学生最为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深受大学生喜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实时关注学生心理状况,也让学生有问题能够及时向老师倾诉,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备,更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情况。
3.2 以微博为媒介,传递心灵鸡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平台,积极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四级互动平台,利用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上状况,积极发布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同时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活动。
3.3 以微电影为传输带,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微电影时间不长,特别适合当下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学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微电影作为一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微电影的知识导入功能,增强微电影的教育性和知识性。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将电影、心理问题合二为一,借助微电影来呈现学生们的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进而展现出如何处理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达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的目的。
4 结束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利用微时代新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切实有效发挥微时代新媒体载体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雪飞.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王小宁.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价值分析[J].社科纵横,2014(2).
[3]李春伟,张熹.大学生微博心理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9).
[4]程振凯.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正外部性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杨立淮,徐百成.“微時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当代青年研究,2011(3).
[6]赵文.青年使用“微博”的现状及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1(12).
[7]周源源,费国强.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
[8]金永森.“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