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慕课”时代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建立

2018-10-30孙文超孙娜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模式慕课教学管理

孙文超 孙娜

【摘 要】通过对课程体系结构的分析,指出了适合引进“慕课”课程的教学模块,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的一员,我们既要看到在教学管理中引进“慕课”课程所带来的优势和好处,也要洞悉“慕课”自身的局限性,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说:“慕课教育有四大优势,但无法替代大学教育”。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确立需要建设和引进的“慕课”课程类别,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慕课时代;教学管理;新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4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20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Model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in the "MOOC" Era

SUN Wen-chao SUN Na

(minshe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we pointed out that the teaching module suitable for introducing the “MOOC” course is a member of the university's teaching administrator. We must not only see the advantages brought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OC” course i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benefits, but also insight into the limitations of“MOOC”itself,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Peng Kaiping said:“Music education has four major advantages, but can not replace college education.”We should study the training programs of different majo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conditions of our college, establish the “MOOC” course categories that need to be built and introduced, and form a new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The "MOOC" Era; Teaching management; New model; Innovation

0 前言

“慕課”(MOOC)起源于美国,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从它的名字我们就不难看出,“慕课”有三大特点: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的。大规模的: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是大型的;开放的: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在线的:这些课程发布于互联网上,不是面对面的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与网络连接即可。只有具备这三个特点,它才是典型的“慕课”。

1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慕课”的传入与兴起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评观念造成了直接的冲击。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平均到个人相对匮乏,“慕课”以网络化、信息化为平台,学习者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地点,“慕课”以其独有的特点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便利。因此“慕课”引进国内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2013年“慕课”传入中国,2015年4月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使“慕课”在中国的发展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进一步促使了“慕课”的研究和发展。各大高校也掀起了一股“慕课”热潮,2016年民生学院响应教育部号召,紧跟时代潮流,引进了一批“慕课”资源,填补了在线课程的空白,开启了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2 “慕课”课程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价值意义

根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优势专业,发挥有关方面的人力资源优势,研究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建设具有本院自己特色的“慕课”课程,确立需要引进的“慕课”课程类别,形成“慕课”时代具有本院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约教育教学资源,减少办学压力,实现河南大学民生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优势专业分别是生物工程、英语、金融学、经济学、护理学等,学院立足河南,培养具有先进思想理念、深厚人文底蕴、宽广设计视野、扎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目前,“慕课”在国内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热点,它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全面挑战,但它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前期探索阶段,各高校忙着制作“慕课”,引进“慕课”,对“慕课”的实践探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基于这一认识,本研究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以及目前的“慕课”实践,力图将“慕课”纳入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使“慕课”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3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慕课”课程建立依据与途径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课程体系与结构,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本院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学院共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23门,公共基础平台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文明水平,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熟悉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程,了解国际时事和国内最新形式与政策;提高大学生身体與心理素质,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

针对这一目的和目前学生考研人数逐年增加的现象,建议院里引进一批与此相关的“慕课”课程,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也能提高就业率;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是指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开设的必修课,作者认为以面对面教师教学为主,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学科前沿的“慕课”,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学生想有所创新,就需要对学术前沿动态保持密切的关注,培养自己的学术敏感性;专业选修课是为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课程,包括一般公共选修课程和尔雅通识课程,本院一般公共选修课程根据专业和学生人数而定,大概每学期25门课左右,尔雅通识课程是“慕课”的一种,是一般公共选修课程的补充。

目前院里还没有自建“慕课”,引进的尔雅通识课程相对较少,根据我院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建设自己的“慕课”课程,引进更多的“慕课”作为公共选修课,这既贯彻落实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平台和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持续发展,也可以解放一批优秀教师,让教师从简单的传播知识转变到研究和创造知识,同时节省教育经费开支,达到教育资源的更优配置。实践性教学环节既包括课堂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也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指专业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专项学分等内容。专项学分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通话、国防教育与训练和扩展阅读等项目。专项学分这一项也可以通过引进“慕课”课程来实现教学。

4 结语

战德臣认为,严格来讲“慕课”应该支持顶尖教师去做,但这一部分人毕竟始终是少数,要充分发挥“慕课”引领教学改革作用,关键在于引导普通教师学会“用慕课”,让他们在与顶尖教师的比较中去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以提升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立需要建设和引进的“慕课”课程类别,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约教育教学资源,减少办学压力,实现本院教学资源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解德渤,王洪才.“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J].教学研究,2015(3):71-74.

[2]徐建华.姜君我国基础教育慕课热的冷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34-45.

[3]胡新梅.“慕课热”背景下的冷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8):115-117.

[4]朱春俐.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J].成人教育,2017(8):26-31.

[5]许涛.美国慕课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7(8):95-103.

猜你喜欢

新模式慕课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