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成都市交通系统公示语的英译

2018-10-30刘剑峰张洁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示语跨文化交际翻译

刘剑峰 张洁

【摘要】近年来,随着成都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选择来到成都旅游,然而成都作为国际著名的热门旅游城市,目前公共交通系统的公示语翻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因此从事公示语翻译的译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一定认识。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成都市交通系统常见的一些交通公示语的误译进行分析,剖析翻译交通系统公示语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翻译方法,以期改善成都市公共交通标示语翻译现状。

【关键词】公示语;跨文化交际;翻译;错误

【作者简介】刘剑峰,张洁,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国家的交流越来越深入。成都市作为一个著名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些年,到成都旅游的入境游客人数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据成都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成都市共接待入境游客30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5.23%。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市对境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近年的入境游客数量和增速非常乐观。国际友人对公示语的依赖远大于本地以中文为母语的国内群体,而众多类型的公示语之中,对于国际友人来说依赖性最强是交通系统中的公示语。成都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国际都市,将交通系统的公示语的翻译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是大势所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准确无误的公共交通公示语翻译对成都的发展来说的重要性。然而,成都市交通体系的公示语的英译中状况却不尽人意,可是随着成都的飞速发展,需要翻译的交通系统公示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应该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求能够更好地消除文化上的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及公示语翻译

跨文化交际从本质上是不同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际行为需要靠翻译来进行,翻译则扮演着文化对话的桥梁和中介的角色。著名学者王佐良在 1984 年发表的《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详细的论证了有关译者文化素养的观点,认为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他必须掌握语言。“不是说一个大概的了解,而是要了解使用这一语言的人民的过去与现在,这就包括了历史、动态、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和社会组织,等等;而且了解得越细致、越深入,越好。”交通系统公示语英译的受众多是国际友人,因此,交通公示语翻译首先应该考虑国际友人的接受程度,既要注意到翻译的准确性,也要在熟悉并尊重外国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来完善公示语的英译。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能够利用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去除汉英两种 不同语言在文化、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国际友人能够迅速且顺利的接纳原文本想表达的信息,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

二、公示语定义及特点

王颖、吕和发认为公示语即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那么,我们可以推论交通公示语则是指地铁、机场、铁路系统、高速公路等各个交通系统中面对公众,并且带有一定指示性的相关文字及图形信息。交通公示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例如街头路牌、广告、标语口号、店铺招牌、出行指南、服务设施、公共场所的宣传语等,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友人们提供出行上的便利,成都大部分的交通场所标示语以双语展示。然而,部分双语标示语中的英译中存在错误,这给国际友人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误导。国外友人对其的依赖远大于中文为母语的国内群体,而目前又恰逢成都市2020年13条地铁完整体系全面建成并且迈入双机场时代的前夕。大规模的交通系统迭代升级对交通公示语的规范性自然有更高的要求,它翻译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成都的国际形象。

三、交通公示语错误原因

1.思维原因: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具有一定思维差异。例如,我国居民和西方国际友人之间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公示语翻译的一个原因。王新华和任军莉认为中国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有机性,并且带有一定的悟性直觉;而西方人则有精准性、逻辑思维和机械性。中国人对客观事实的认知,也极少和西方一样有严格的定义,并且明确其内涵外延,很少有像西方经济学论著、教材等通篇充斥图表、曲线和数量公式。而这些特点也充分体现在了一些公示语的翻译上。这也是为什么会存在一些“中式思维”的英文公示语令外国友人们难以理解。

2.文化原因:前文提到王佐良先生的观点是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要是一个完整的人,必须要掌握语言。那么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来,单单掌握语言是不能够完美的完成跨文化交际的。作为一个合格的译者是必须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给的了解的。中外读者成长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诸多不同点。在不同风俗、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外文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对交通公示语进行翻译时,尤其是一些带有本地色彩的公示语时,译者如果片面的从中文行文和表达习惯来进行翻译行为的话,则会为国外友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

3.语言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際行为又离不开语言。公示语的翻译,或者说任何形式的翻译都要求译员有一定的基本语言素养。缺乏了基本的语言素养和水平,就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成都市交通公示语的翻译错误中,就有很多这样语言层面的错误。语言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大小写错误、音译错误、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乱译及逐字翻译、表达冗余和译名不统一等。一般来说,公示语的用词精炼,开门见山,翻译上的一点小错误都会被发现。这些语言层面的低错会让人主动联想到译者所具有的语言素养,这类错误多了,会影响到城市的基本形象。因此,关注目的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及其与源语的差异,才能使得译文更加的合理,才能最低限度地降低不同文化带来的影响。

四、公示语的翻译方法

1.首选方法就是借用策略。众所周知,欧美大部部分发达国家的交通系统相对我国要更早成型,在其交通公示语系统中,除了部分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公示语外,基本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英文公语。所以,当英语中存在功能对等的表达形式或者功能对等的公示语内容时,就可以直接借鉴西方国家的英语表达,借用来的公示语本身自然不存在任何的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例如,成都机场近几年被广大网友诟病的“雷人翻译”,将成都机场某候机楼翻译成“Hou machine building”,这就是属于以上介绍的第三种错误,属于语言层面的错误,应当正确的翻译成“Terminal Building”。此类简单而又常见的公示语是可以找到相应的国外常用版本,并且在我国前不久刚刚发布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中也给与了相应的标准翻译。又例如:成都市合江亭街道某标牌上写着 “热情为您服务”,英文翻译为:“Enthusiasm for your service”,该翻译可以说是非常之滑稽,本应为大众服务,但英译版本却反主为客让大众为其服务。正确的译本应该是“Glad to be at your service”或者较为口语化的“Service you by heart and soul”。當然这也是译者本身缺乏一定语言素养的体现,抛开译者基本的语言素养不谈,这类的常见公示语是能找到标准的译本或者是表达类似内容的国外标准公示语,译者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搜索技能,强大的搜商在翻译过程中也是非常受用的。

2.其次可以使用改译的方法。公示语的一般受众是普通大众,而英译版本也应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真正达到交流和宣传的效果。公示语是应用文体,并且街头路牌、警示标语、站牌、导语等路标的位置有限,英文的字符串和篇幅显然要比中文的长一些,内容必须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那么我们应该尽量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或短语来表达其含义。例如:成都市某公园的引导路牌写着“保护绿草,留住绿意”翻译成“Preserve grass and remain the green”,此处倒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错误,在中文的角度看来也是非常的合理并且生动的。然而,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此类翻译就很明显的体现出上文提到的国人的综合性思维,使用了非常委婉又生动的口气,此类中文标语可以被国内人群接受,但是考虑到国际友人的线性思维模式,我们直接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会显得更为恰当,也符合了公示语简洁的特性。又例如,在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地方经常能看到“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在站内吸烟” 译文为“For the health of you and others, please do not smoking in the station”。这样的译文句子太长,太罗嗦,不符合公示语张贴的空间要求,并且在国外存在大量的“No+动词ing”形式的禁止标语,这里直接译成最常见的“No Smoking”更加简洁明了。此类标语译员将采用这种翻译策略能够有效的避免读者难以理解译文的清空,还可以有效提升翻译的效率,让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公示语所要表达的涵义,有利于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3.还有部分情况应当选择不译。采用不译的交通公示语通常包含一些中国特色或者成都特色元素。这样的专名一般来说在西方国家没有对应的公示语,通常来说不建议翻译,简单直译的话对于国际友人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的,一般采取“音译专名+通名”的形式,这样既不破坏本地的文化元素,又可以让中国特色文化有一定的传播,但是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通名的翻译。如成都的一条街道“菊乐路”被翻译成了“Jule Lu”,此类翻译会让不懂汉语的外国人看了不知所云,其中“Lu”也很难被国际友人理解,而“菊乐”在国外并没有相应的词语,并且是以四川某公司的名字命名,对于外国友人来说更是难以理解,所以仅仅使用音译即可。正确的译法应是“Jule Road”。另外,还有一部分特殊存在的交通公示语,这类公示语时是在国外不存在的。比如:在我国大街小巷,地铁站和公交车站等地方常有一些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不文明的现象,于是就有诸如“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乱扔垃圾”、“讲文明,爱卫生”等公示语。这类的公示语在西方国家背景的群体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因为西方社会较我国而言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公民素质较高,几乎没有这样的公示语存在。因此,处于对我国形象的考虑,对于这样的公示语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译。

五、结语

任何形式的翻译都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即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关键的连接作用。做好公共交通系统的翻译,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必须对中西文化差异一定的认识,通过对交通公示语英译本的优化,来帮助外国友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猜你喜欢

公示语跨文化交际翻译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