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2018-10-30解楠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解楠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管理工作。论文首先概述了工程项目的开展状况,其次分析了该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相应的设计,包括通风、节能、自然采光以及遮阳设计等,最后围绕绿色建筑智能控制设计进行了策略研究,包括绿色节能照明系统设计、智能扶梯设计、绿色建筑智能物业管理系统设计,旨在提升大空间铁路客运站这一绿色建设设计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hina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The paper firstly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n analyzes the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rresponding design of the project,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ventilation, energy saving, natural lighting and sunshade and so on. Finally, the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design of green architecture is carried out, including the green energy saving lighting system design, the intelligent escalator design,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of green architec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n great spac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关键词】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Keywords】great space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green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U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7-0185-02

1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想要充分响应国家倡导的绿色生产、绿色出行理念,首先应该着手的必然是客运站这一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此同时,在铁路客运站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量建筑本身的实际使用特征,作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师,实现建筑设计的舒适度高目标的同时,对于能耗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基于此,针对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项目工程概况

某铁路客运站位于所在地区的东南部位置,周边为环绕式物流区和经济区,该客运站处于三个大型经济园区的交汇位置,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也十分便利。在本次设计中,主要秉承着公交化和机场化的绿色设计理念,在紧凑有序的空间节奏中将乘车时间高效缩短,运用“通过式”车站建设替代传统的等候式车站建筑形式。在车站的站房设计上,共设计的三层,分别是高架候车层、站台层以及地下出站层,项目工程的总计建筑面积为62456.27m2。在项目工程的总体布局方面,选择的是结合线侧与高架的布局形式,客流导向的设计为上进下出,从车站的平面空能至空间形态再到整个车站的外观造型,保持秩序井然的同时,实现了不同元素的有效融合。

3 绿色建筑设计及设计分析

3.1 通风设计

在进行某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设计时,充分将整体布局与功能使用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将入门厅设置在客运站的东西方向入口位置,将空洞百叶窗与上旋窗分别设计于候车大厅中,确保大厅内部的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同时,该种设计也比较符合火灾等险情发生时进行排烟[1]。另一方面,进行主要车站房体的设计时,将通风窗设置于主站房的结构单元体之上,此种设计形式主要是為了确保站内的自然通风,原理在于利用空气本身的热气压与风压效应实现的。

3.2 绿色节能设计

在某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节能设计时,将节能的关键点集中在了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方面,尤其是新型屋面体系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量了当地的气候环境,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单元体组建而成的站房屋面,设计面积大约为7.4万m2,所有的单元屋设计按照使用的建筑材质不同和功能多样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采光天窗、通风塔以及金属屋面,采光天窗使用的聚碳酸酯高强度板材料,在冲击性防御、阻燃性以及强度方面比较突出[2]。通风塔使用的功能是为候车厅通风和灾情排烟,而金属屋面的功能在于保证火车停室内温度和隔音,使用的材料是成型的铝合金屋面系统。

3.3 自然采光设计

在某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自然采光设计时,通过比较独特的砌筑形式预留出一定的空隙,与有机玻璃的特性相结合,使得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入室内。此种设计方案的运用,能够有效保障采光效果,而同时石材板面的有效遮挡,也可以充分防止阳光直射造成的光污染问题出现[3]。在西宁高架层的设计时,采用的玻璃地板,充分满足了站台面对于光线的需求,用于确保白天时间段内站房的基础性采光需求,继而降低白天的照明能耗。

3.4 绿色遮阳设计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在建筑外部设计科学合理的遮阳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室内阳光直射,对于降低室内温度并减少热辐射也比较有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该种设计项目的执行,对于有效节省室内各个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客运站的东西方向,设计了大大屋檐出挑的施工方案,为公共空间的过渡包容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3.5 采暖设计

在进行某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采暖设计时,运用的是地板辐射采暖系統与区域通风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案。由于某工程项目所处地区的冬季温度比较低,所以在进行车站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量该车站在冬季期间内的采暖问题。如果单一的使用地板辐射采暖方法对于室内温度保障效果并不理想,此时,将地板采暖与暖风采暖同时打开,两者结合后的采暖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客运站内部的整体室内温度需求[4]。

4 绿色建筑智能控制设计

4.1 绿色节能照明系统设计

在进行某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绿色设计时,照明系统是其中重要的设计内容。具体而言,在建筑房内,人工照明采用的是节能灯具,可以有效提升照明的光效,同时,该种设计,也为后期的维护和清洁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在整个大空间客运站中,均采用的是感光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期间,能够有效根据室内的实际光亮程度进行自然采光的有效补充,为车站内部人员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与绿色建筑的照明能源节省理念也不谋而合[5]。

4.2 智能扶梯设计

通常情况下,铁路客运站的乘客进站与出站时间都比较集中,此种状况下,电动扶梯会经常处于轻载或是空载的状态中,为了有效节省自动扶梯在此类状况下的能源消耗,决定在设计期间在某铁路客运站中安装变频自动附体装置,当乘客进入到变频检测区域后,自动扶梯会自动从低速提升至高速,当检测到无人乘坐时,自动扶梯会自动恢复到低速状态,降低扶梯的使用电流,降低零件冲击,从而实现能源节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4.3 绿色建筑智能物业管理系统设计

在某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物业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智能化设计理念,设计的管理位置是在站房的内部,实现虚拟了以下几种系统:①生产办公自动电话系统;②铁路客运站内部无线通讯系统;③客运站运行管理部门与综合办公楼广播系统;④突发事件警报与两栋管制系统;⑤车站正常运行信息传输管理系统等。在该类智能化系统的综合运行过程中,能够充分保障铁路客运站物业服务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同时大幅度节省车站运行的实际能耗。

5 总结

综上所述,文中以某大空间客运站为例,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分析,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节能和智能化两个方面的绿色建筑设计,对此种建筑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在进行大空间铁路客运站的设计时,还应该注重人文气氛、地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继而去探索更多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案。

【参考文献】

【1】徐萌.城市高铁客运站及周边区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6,30(30):46-47.

【2】刘剑春.城市轨道交通引入既有铁路客运站建设策略和设计方案探讨——以呼和浩特东站为例[J].城市建筑,2016,16(29):292-292.

【3】杨蕙榕.浅谈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J].低碳地产,2016,2(10):127-128.

【4】徐诚韬.建筑设计中绿色设计应对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0(15):00158-00158.

【5】李海东.分析生态节能设计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J].城市建筑,2017,14(5):149-149.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困惑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