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8-10-30陈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陈霞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学困生的成因及分析其特点类型,进而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新课改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18

“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已有很多成功的方法及案例,本文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于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一些认识、方法和体会。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和他们接受能力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困生。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点出现断层,迁移能力差等。只有查清症结,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清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二、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1. 贪玩好事型;2. 知识断层型;3. 学习不得法型;4. 情感障碍型

特征:(1)连续数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2)学习行为方面表现差;(3)学习情绪、品质差;(4)人格不够完善;(5)学习迁移能力差

三、不同类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贪玩好事型

此类学生课堂外表现活跃、兴趣广泛、贪玩好事、参与性强,但学习不用功、自控能力差。他们虽然在学业上表现不佳,但在一些活动中的表现却可圈可点。叶圣陶说过:“教师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应抓住机会,适时“委以重任”,使其发挥优点特长,增强自信,培养其责任义务感,从而使其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十分贪玩,成绩也不理想。笔者从侧面了解到他非常想做一名主持人,后来,在班级举行文艺汇演时笔者力荐其做男主持。演出前一个星期,他一改往日的调皮,认真搜集资料,征询同伴意见。晚会上他机智幽默的主持赢得笔者和学生的阵阵掌声,广受好评。此后笔者经常找机会“委以他重任”,比如让他检查作业等。他的责任义务感明显增强,并逐渐能起带头作用,有了可喜的变化。

2. 学习不得法型

制定合理学习方案,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越高越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并不比其他学生少下工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整自己数学认知的过程与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在对这样的学困生进行知识缺陷的弥补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笔者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则取大;同小则取小;大于小而小于大,取中间;小于小而大于大,则无解。”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知识断层型

及时发现断层点、漏洞、补缺补差。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身体状况、接受能力等原因出现知识上的断层,必然使其在学习上难以对新旧知识点进行衔接。如果学生长期存在知识断层,就会愈发感到学习的艰难。针对此类学生,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找出其知识断层点进行弥补。这学期笔者班上转来一位学生,前期表现不错,但在后期学习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时,发现其很难跟上教学进度。经谈话了解到,在七年级(他还未转入我校)时,由于父母工作调动,他没有学习七年级的有关统计知识,因此在这一章的学习中,他跟不上学习的节奏。课后,笔者拿来七年级的书,给他细致地讲解了有关内容并布置了一些习题让他练习。他很快链接上了知识的断层点,跟上了教学进度。

4. 情感障碍型

细致分析心理成因,建立信任感,关爱感化引导。此类学生的症结主要出现在心理情感上的动荡起伏。有的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家中无人陪伴,有的是因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教师对于此类学生要更具耐心,建立其对教师的信任感,关心爱护、正确引导其走出心理阴影或误区。笔者前年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小学四年级以前在班上数学成绩很优秀,后来由于两次考试的失误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责怪,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使其与教师和家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误区,其后果是:曾经数学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数学成绩居然已进入全班倒数,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进入七年级时有所好转,但因为小学基础差太差,作业情况、测试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从不问教师。笔者在八年级接手他们班级,首先就从班主任处了解到了这名学生的情况,此时笔者并不急于去抓他每天上课的听课习惯、每天的作业订正等,而是仔细进行分析并依据其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下课期间故意制造机会与他在走廊上相遇,相视一笑,进而与他随便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等等,一段时间以后,与其建立了较好的师生感情。慢慢地,他也在一次课间向笔者请教数学问题,后来笔者继续坚持这样细致、耐心的工作,逐步引导最终使其得到有效转变,中考时其数学成绩令人吃惊地取得了班级前15名的好成绩。后来,笔者问他当时为什么敢于把作业中不懂的问题拿来问呢?他的回答让笔者难以忘记:“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我不把数学学好,我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就来向您请教了。”

四、教师在转化学困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探究学困生,要避免浅尝辄止,武断定因。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教师应在细致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原因之后进行相应的转化。有的教师一发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眉毛胡子一把抓”,迫不及待地转化学生,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2. 学困生的转化,应避免“虎头蛇尾”。个别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开始时信心十足,但随着转化的开展,有的学困生并无明显改变,教师便失去信心,学困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教师的这种“抛弃”对部分沉闷敏感的学困生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有的学困生在教师不管不问之后,变得自暴自弃,更加“沉沦”。这种转化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3. 转化成功后,应坚持观察、跟踪学困生进度,避免“学困反弹”。学困生在转化成功后,教师往往会放松对其的要求和帮助。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很容易在转化后再次走出“正轨”。所以教师应坚持跟踪了解学困生在转化后学习、生活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帮助,避免“学困反弹”。

五、转化工作的开展,需按序开展,不可操之过急

转化工作的开展分为:1. 转化初期,纠正学习态度,遵守纪律;2. 适应期,要求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作业;3. 过渡期,要求与其他学生一样,完成当日作业;4. 巩固期,对学困生的作业质量、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更高要求。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比较艰苦的,积极探究转化策略是广大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只要方法正确,有耐心,有信心,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金玉.提高“差生”数学成绩的几点体会[J].中学数学研究,2017(8).

[2] 项美珠.后进生“学情”研究及转化[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12).

[3] 程亚焕.数学教学观與数学差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0(10).

[4] 徐 凡,刘春花.心理学简明教程[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

[5] 高艳丽.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众兴中学 230000)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