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8-10-30钱英超曹静茹马欣蕊马博文张文石楠

关键词:大学生

钱英超 曹静茹 马欣蕊 马博文 张文 石楠

【摘 要】社会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其社会志愿活动参与不仅关乎个人品德修养,而且关乎国家以及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论文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对西北地区三所民族高校的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中存在问题。结合数据分析应从加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与宣传力度等方面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愿以及意识,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和支持。

【Abstract】Social volunteer servic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society. Especially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group,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voluntary activiti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mora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adopt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 random sampling survey of 1000 students in three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was carried out, so as to fi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al voluntary services. Combined with the data analysis, we should improve the willingness and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volunteer service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the fund support and propaganda of voluntary service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all walks of life, so a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and support to the society.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意识; 参与状况

【Keywords】undergraduates; sense of volunteer; the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7-0106-04

1 引言

社会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自愿参加服务,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奉献知识、技能、财富等服务他人和社会以及为提升个人,社区,社会的福利而进行的非盈利,不计报酬,非职业化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社会服务力度,社会志愿服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鼓励了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自身得到了良好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社会建设,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团体加入到社会志愿服务这一活动中来。无论是在西北地区还是哪里,大学生都是一支庞大的社会服务队伍,如果有必要的措施改变如今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薄弱的现状,那么毋庸置疑这样庞大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北地区三所高校,分别为北方民族大学(抽取300名大学生),西北民族大学(抽取400名大学生)和青海民族大学(抽取300名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926份。有效率为92.6%,调查对象涉及汉,回,藏,维,蒙古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问卷结构分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认知情况,志愿服务参与情况三个主要部分。问卷收集及整理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的调查结果

3.1 对待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识及参与率

大学生对待志愿服务活动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26名受调查大学生中有634人对志愿服务的意识较好,占68.47%,有275人的志愿服务意识一般,占24.51%,志愿服务意识不好或很差的大学生只有17人,仅占1.8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不同性别,年级,以及了解程度等不同群體的大学生在对待志愿服务的态度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志愿服务意识较好的学生人数中,如表1所示,女生所占比例(68.4%)要明显高于男生所占比例(35.6%),在志愿服务意识不好的学生人数中,女生所占比例(11.74%)要明显低于男生所占比例(24.26%)。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有显著差异。在志愿服务意识很好的大学生群体中,了解及非常了解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占69.45%与不了解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占30.55%相比来看,说明了解志愿服务意识是个人志愿服务意识好坏的前提,并且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明显,了解社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同样有着较好的志愿服务意识,不了解社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也相对薄弱。所以说,志愿服务了解程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志愿服务意识较好的学生人数中,本科二年级所占比例为53.22%和55.75%,本科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42.25%和88.8%,略低于本科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可见,低年级同学相比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有着更高的志愿服务热情。其志愿服务意识一般或较差详见表2。

3.2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

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这一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以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磨炼自身意志,丰富课余生活三个方面为主要原因,三个选项被选择的次数分别为561,582,528次,分别占60.58%,62.85%和57.02%,而增强理论知识,履行社会责任,寻求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三项原因被人选择最少,累计才达到32.55%。增加社会经验,结识更多朋友,消磨课余时间这三项原因被选频率次之,累计达到50.7%。

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部分原因主要是想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对自身及自身的意志得到一定的社会历练,而很少想为社会发展带来什么贡献。表现为志愿服务的一种利己性动机。

3.3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与方式

在被调查的926名大学生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有587人,占63.4%。而没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有339人,占36.6%。很显然,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群体要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群体。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所得,在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 ,社区治安纠纷调解等社会安全服务,大型会展活动服务,帮助孤寡残疾人的服务,环境保护与美化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服务,社会突发事件的服务这七大类社会志愿服务类型中,大型会展活动服务与帮助孤寡残疾人的服务两类所占比例最高。在参加过志愿服务的586名大学生中,参加过大型会展活动的有236人,所占比例为40.3%。参加过帮助孤寡残疾人服务的有287人,所占比例为49%,详见表3。

在参加过志愿服务的586名大学生中,有483人更愿意参加由学校组织策划的志愿活动占82.1%,有274人更愿意参加由社会宣传发起的志愿活动,占46.76%。分别只有89人和43人愿意通过网络平台和电视媒体等方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仅占15.2%和7.34%。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广泛运用网络资源与志愿服务联系在一起,仍然使用传统方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很少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校外组织的和个人自发的志愿活动,可能他们对于非政府机构的民间公益组织及临时自发的公益活动分别表示出信任和不信任的态度,还有的大学生表示要看过并了解他们的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案后才能决定是否参与,今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仍然要借助于校团委的传统优势,积极扶持各种学生社团,加快民间公益组织的规范发展。

3.4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926名被访对象中,发现有150名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占16.2%,比例不是很高,统计分析之后究其原因,发现他们不愿意参加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他们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不足(32%),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32%),而且外界很少能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信息与联系(40%),还有社会志愿服务的管理与组织比较松散,没有成型稳定的体制(32.67%)。也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可能由于学业繁重觉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行为(24.67%)。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并且着重加强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重视与关注程度,政府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资金宣传力度,不能让志愿服务人员有种干苦力不得好的心理落空感。

4 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4.1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4.1.1 志愿活动单一,没有规范化

在调查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帮助孤寡,环境美化等方面,而且参与活动的人员随机,在活动参与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培训,在活动之后也没有反馈的途径,从而导致志愿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1.2 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化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参与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存在的现象却是活动流于表面,许多志愿活动无法长期深入开展,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流动性过大,活动形式往往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学雷锋”活动本应该是一项长期有效的志愿服务项目,但事实上的形成了“雷锋活动”三月来,四月走的难堪局面。

4.1.3 志愿者管理系统化

虽然现在志愿者的管理在区域系统化,但是西北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并不完善。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之前参加的志愿活动并没有满足自身的诉求,所以会减少志愿活动的参与次数,一部分大学生也会因年级的流动而选择增加或减少志愿活动。没有系统化管理,导致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主动性不强。

4.2 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几点对策

4.2.1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就要使得课程与实践性的学习相结合,比如设置与志愿服务工作相关的课程学分或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以引导,使学生群体在认识层面获得提升从而引导实践,自发地去实践。

4.2.2 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德行的国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却很低颓,有学者提出辛亥革命时的西方思想的大肆涌入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交织使得当代中国人失去了自身的信仰,进入了一个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时代,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只有从精神层面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志愿服务意识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当然,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之外环境因素也制约着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社会同时应该对大学学生群体做到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引导,这是十分重要的。

4.2.3 加大政府对社会志愿服务的宣传与支持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不爱参加志愿服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及相关的一些公益组织支持力度不够,并且组织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志愿组织体系单一化,所以,加大政府对社會各界的志愿服务宣传是一个对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有效的办法。

4.3 未来应如何储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如何扩大志愿服务市场

4.3.1 应该提高校园志愿服务组织者的计划管理能力

增强校园志愿服务队伍组织者及团队成员自身的本领,抓好纳新、培训、管理每一个环节,让志愿服务队伍的形态意识步入正轨,真正做到参与者发展自己,锻炼自己的宗旨。

4.3.2 立足于专业特色以丰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内容,使其更加多样化、社会化

大学生志愿活动与社会共青团组织的大型活动不同,受到地域、资金等限制。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要充分利用在校大学生专业化、时间多的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将专业技能融入服务全过程。考虑好活动的心理成本、发展成本的底线,予以特殊项目一定的资金补助或者保障,让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在志愿服务中得到与其志愿成本相称的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健颖.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80-81.

【2】陈欣雨.当代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4(2):68-7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