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分析课堂环境下的外语教师话语
2018-10-30刘晓琳
【摘要】近年来,关于课堂上外语教师话语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将话语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上,能够有一个独特的优点。该文在通过在话语的理论及现状的分析基础上,总结其在课堂上运用的重要性,并提出我国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理基础论;研究现状;外语教师;话语
【作者简介】刘晓琳,南京林业大学。
教师的话语并不仅仅只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一个工具,还是在外语课堂中学生获得知识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当中,关于话语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种科研上,同时在国外的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话语越得到普遍的运用。但是在我国的教学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话语运用的还不普遍。根据相关的调查了解,我们需要加强对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运用力度。
一、基于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话语分析
关于“话语分析”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概念的分析,最早于20世纪的50年代就提出了。因为在早期的时候,受到了语言功能学以及语言行为学等相关理论的影响,所以就造成一批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的组成成分和语言的语境等结构尽心分析和研究,所以就开启了对话语的研究。直至到上世纪的70年代,随着语言学的理论和语言学的社会性大不断发展,使得对话语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上世纪的80年代,因为话语分析不断的受到各种学说的影响,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就使得话语研究学说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学说研究。话语的相关理论分析,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效果,尤其是在1981年由Van Jijk创办的学术刊《T EXT》,所以,在后面的国际学术专著和论文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其中以美国的研究发展比较成熟,其他地区和国家相对比较落后。
话语分析的萌芽阶段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以各种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有效的理论体系。而随着话语的不断发展,到现在,话语的基本体系轮廓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定义和研究对象。因此,话语研究的概念解释基本是基于两点:第一,是指对句子结构的一个有效分析;第二,是在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的各种交流互动中要强调语言的重要性。简单的概括就是,话语分析即分析句子的简单构成结构在社会文化及社会思想交流中的有效运用。所以,话语分析中的对象应该包括有各种真实语境中的各种话语。
目前,话语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运用,运用计算机科学的优势,是可以把传统的话语分析中的研究方法中的弱点给克服,进而达到了提高话语分析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而随着话语分析的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普遍地运用到国内外的各种学科教学和研究当中去了。在课堂上运用话语有几个优势特点,一是可以使得在自然教学的环境下,取得一个丰富和流动性的话语资源;二是能够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达到双方之间的一个有效的互动;三是能够对课堂中教师的话语进行一个微观层面的分析和描述。
因为话语分析的方法没有其固定性,所以問题一般都是在进行研究过程中产生,这也使得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日常所不能发现的想象以及影响话语的因素,可是使得研究者能够充分的关注这个话语研究事件的发展动态,进而做出具有话语相关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的研究以及解释,并可以再次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基于课堂环境下话语分析
因为研究话语分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其相关理论和话语研究工具的设计以及话语研究方向都可能要与新时代下的语言理论和第二语言的学校相结合,包括课堂中的外语教师的话语也不能例外。通过将话语运用到课堂上进行外语教学,其主要的起源是在话语分析的一个萌芽初期阶段。在19世纪的60年代,因为受到当时一个行为主义的影响,有一些语言研究学家就把一些课堂上比较优秀的教师语言进行了一个有效地归纳和整理,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师指导教学的目的。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当时的语言理论学派的代表人,发现了话语能够在会话交流互动中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所以就提出了一个比较著名的理论“IRF”,即“老师提出-学生解答-老师评价”话语理论,该理论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良好的交流互动效果,而这一理论的发现和提出,更为研究如何提高教师话语互动交流性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1.分析第二语言理论与课堂上的外语教师话语。对于第二语言的理论分析,其中的研究问题是“课堂教学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作用。”最后对第二语言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课堂上的教师的话语教学是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起得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人为的一个特定教学语言的项目,所以导致教师所教的项目并不是以自然的形式出现,效果也会相对的延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第二语言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其学习的过程进行一个比较细腻细致的描述和解释分析,但是对于该研究的理论还是比较缺乏于研究的理论框架。所以,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第二语言的理论框架开始逐步构建。通过结合相关的语言的基础理论,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即课堂也可以成为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是指可以通过对语言环境以及语言的认知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定义,然后作用影响于学生学习的一个语言性和认知性。
对第二语言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课堂中的语言学习必须要有两个学习,第一是自然语言的学习,第二是认知学习,但是两者的区别又有不同。一是作为学习的认知环境,课堂中对知识的传授需要提供两种教学活动,即中心形式的教学以及中心意义的教学。中心形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习学生形成对语言的一个特定学习。但是这种形式言语教学并不能使得学生能够在日程交流中自行的使用。只有通过一些具有交流交际的自然环境,并通过一些人为的自然环境,学生才能把学习到的语言进行一个有效的交际运用。所以,通过从认知学习的角度对课堂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课堂上的语言教学应该努力地创造出一些合适的自然条件,这样能够有效地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
目前,国际上对于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分析,多集中在对教师语言特点和师生课堂互动的研究上。对教师的语言特征研究,包括对课堂语言的使用频率、话语使用的准确性、话语的发音标准度以及话语的速度等。而师生互动的研究主要包括有老师在课堂对话题的有效转化、对话题的控制力度以及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模式等。而其中对于话题的转化和话题的控制的研究,一般都是集中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话语频率和话语使用的课堂上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而对于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研究一般侧重于老师话语能够对学生起到的促进作用是多少,能够对提高学生理解只是的水平层次。
2.基于理论与研究现状分析课堂环境下的外语教师话语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第二语言的理论研究文献查询,我们可以知道,虽然目前国内出现有部分对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研究,但是提出对语言学习研究具有相关性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通过按照前面的语言分析框架,把课堂作为学习语言的一个外部学习环境。我国学者赵晨,通过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小、初、高的外语老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老师对学生的语法评价反馈以及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学生错误——老师纠正——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框架。最后的研究结果发现,采用这种形式的外语话语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和掌握运用。但是该研究的证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验证明,导致其基本的概念框架缺少丰富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话语相关的研究只是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对于开展该领域的实质研究和关注具有非常大的迫切性。
把课堂作为外语教师话语的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的研究,国内这几年来采用的方法普遍都是话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的互动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集中在老师对话题的转化、老师对话题的控制力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对于该类的相关研究,我国的赵小红,王银泉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外语课堂的研究发现,一节外语的课堂上,老师的话语占用了课堂时间的65%-95%,这是与提倡学生为主体以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思想相违背的。而胡青球等人对高职院校的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互动提问交流的研究结果显示,一节课的问题展示和问题提问的总量占据68%。刘家荣等人的研究就比较全面,通过大量地考察高职院校外语课堂上的老师与学生的话语数量、话语句子的类别以及话语的长短等。这些相关的研究证明了,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师的话语素质水平是比较高的。
通过从上述的理论论述当中,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國的外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主要是集中对教师话语与学生的互动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对象也主要是集中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上。在外语教师话语在课堂上如何能够从认知的角度来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的学习,以外语课堂上教师话语如何能够有效地促进意义的学习,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是处于比较弱的阶段。由此,不难看出的是,我国的外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的研究是刚刚起步而已,对于许多的教师话语以及语言的有效学习的相关性问题都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该类研究的有效开展,能够起到缩小我国与国际上的教师话语的研究成果的差距,能够提高我国外语教师话语培训以及外语的教学水平,对整个外语教学事业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际语言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关于外语教师话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国际上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早就在上世纪的末期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但是在我国的教师话语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发展。将话语运用到外语教学课堂上,能够有效地克服一些教学的难点。尤其是通过精心设计过的话语研究,不仅能够提高话语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还能够从不同层次和层面上揭示出教室话语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联性。
最近几年来,国际上的外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分析,已经在逐渐地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其中,一些研究者更是正尝试着把社会学和语法学等相关学说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更深层次和角度对课堂外语教师话语进行分析。而我也相信,随着我国对教师话语的不断发展研究,也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能够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外语课堂的教师话语进行一个实质性的研究,以及结果验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际兰.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语码转换的认知研究——以汉英语码转换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01):66-89.
[2]王越文.双语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华族中学生华语(第二语言)课堂语码转换研究[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6(01):52-56.
[3]薛傲霜,唐均.从罗杰瑞和裘锡圭论著考察“六书”概念的中英语码转换[J].华西语文学刊,2016(01):77-78.
[4]杨娜,崔雅萍,任海棠.大学英语师生课堂语码转换实证调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