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维护策略研究

2018-10-30郑明喆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4期

郑明喆

摘要: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运用系统基模分析法对影响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茶叶区域共用品牌的发展存在4个成长上限基模、1个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进而对发展与维护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系统基模

中图分类号:F426.82;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4-012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4.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 regional public brand were analyzed by the analysis of systems archetyp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4 limits-to-growth archetypes and 1 growth and undercapitalized archetype,and then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ea regional public brand.

Key words: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ea regional public brands; systems archetype

1 研究背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品牌化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传统茶产业存在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品类繁多、品牌弱小、产能过剩等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培育的92个有效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达8 697.82万元,相较于2016年的平均品牌收益提高了58.45万元。茶叶品牌战略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综合收益,但中国茶叶品牌相对弱小,品牌价值在20亿以内的茶叶区域品牌占总数的80%[1]。建设一批知名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用于解决产业困境显得至关重要。

2 系统基模分析方法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首先提出系统基模的概念。他认为对动态性的复杂问题更应该考虑其内在因素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管理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他阐释了存在为数不多的系统基模,如成长上限、成长与投资不足等,系统基模原理的核心是运用一定的图形符号简单明了地刻画影响问题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之间构成一个个环路,通常称之为反馈环,这些反馈环又通过一定的因素和方式关联在一起。运用系统基模可以分析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如彭劲松[2]运用其分析了粤港澳区域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许水平等[3]运用系统基模分析了红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秦欣梅等[4]运用系统基模分析了区域共生发展影响机理;赵春燕[5]运用动态反馈理论分析了原产地农产品品牌保护问题;罗文剑等[6]运用系统基模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偏好问题等。目前,系统基模分析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是战略规划、决策的有效方法,是系统思考的有利工具。

本研究拟运用系统基模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影响茶叶区域共用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因素。通过广泛调研与分析,发现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维护主要存在以下4类系统基模:茶产业发展成长上限基模、政府监管成长上限基模、企业品牌建设与维护成长上限基模、产业机构升级投资不足基模。图1、图2分别是成长上限基模和投资不足2种基模的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一个会自我繁殖的环路,产生一段时期的加速成长或扩展,然后成长开始慢下来(系统里面的人常未察觉),终至停止成长,甚至可能开始加速衰败。此种变化形态中的快速成长期是由一个或数个“增强环路”所产生。随后的成长减缓期是在成长达到某种限制时,由“调节环路”所引起。这种限制可能是资源的限制,或者是外部对成长的一种反应。其加速衰败期则是由“增强环路”反转过来运作,使衰败加速,原来的成效愈来愈萎缩。

如图2所示,该基模建立在成长上限基模的基础上,上半部分是一个“增强环路”,且已经受到产能不足的制约(调节环路)。由于绩效标准被降低,使得投资的认知和需求减弱,从而制约了产能的提升(调节环路),加剧了成长限制因素的制约作用。

对于各种基模,彼得·圣吉给出了对应的管理方针。针对成长上限基模的管理方针,去除(或减弱)限制的来源;针对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的管理方针,应在需求之前尽快扩充产能,作为创造未来需要的一個策略。评估产能是否足够支持未来潜在的需求,如果成长已经开始减缓,此时切忌再努力推动成长环,应致力于扩充产能并减缓成长的速度。基于上述分析,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维护提供相关策略。

3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基模分析

3.1 茶产业成长上限基模

茶叶区域品牌植根于区域茶产业,因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形成了品类繁多的茶叶品种,各地茶产业孕育出众多互相竞争的茶叶区域品牌。通过分析发现茶产业发展存在茶叶需求、技术创新投入两个成长上限子基模,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图3、图4左边都是一个正反馈环,即“增强环路”,表明茶企或个人因为茶叶收入的增长,积极投入到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茶叶产量因此不断增长。然而,茶叶消费市场是有限的,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加,潜在的茶叶需求在不断缩减,这会导致茶叶消费量的降低,最终会抑制茶企(个人)茶叶收入的增长。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加,茶叶供给量也不断增加,茶叶消费增量却在降低,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茶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力,技术创新使茶产量增加,这又会使茶企业(个人)收入增长。

3.2 政府监管成长上限基模

政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政府更加重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监管,由此形成了图5左边的正反馈环。政府监管力度越大,监管投入也越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监督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涉及面广的工程,政府监管投入不是没有上限,随着监管难度增加,政府的监管力度也会随之减弱,就形成了图5右边的负反馈环。这表明为了较好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品牌监管,需要增强政府对于品牌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尽可能减弱政府监管难度。

3.3 企业品牌建设与维护成长上限

茶企作为茶叶区域共用品牌的使用者、受益者,同时还是其建设者与维护者,隨着企业建设与维护力度的增强,品牌声誉必然有所提升,茶企得到更多收益,随着茶企茶叶收益不断提升又促使茶企对品牌建设与维护更加重视,这构成了图6左边的正反馈回路。随着品牌建设与维护投入的增加,茶企会出现各种因素影响品牌建设与维护力度,进而影响了茶企的收益,这又形成了图6右边的负反馈回路。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茶企在品牌建设与维护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增强茶企意识,另一方面要激发茶企建设与维护品牌的积极性。

3.4 茶产业结构升级成长与投资不足基模

中国茶叶单位产品收益较低,茶产业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需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茶叶核心价值,从而增强单位产品收益,提升茶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开拓市场。如图7所示,茶产业结构升级与投资不足基模分2个部分:上半部分是由一个产业成长的正反馈环和一个限制产业发展的负反馈环构成,下半部分存在一个成长与投资不足的负反馈环。茶产业作为传统农业,产量、质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且附加值较低,随着产业急剧扩张和消费市场的转变,茶叶单位产品收益在降低,因此需要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拓展挖掘茶叶核心价值。

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建设与维护策略

4.1 集群化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集群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产业集群效应主要表现在外部经济效应、合作与竞争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节约效应、市场效应和网络效应等。通过发展茶产业集群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还易于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消除茶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成长不足带来的限制,减少政府对品牌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增强其监督认识,消除其成长上限,同时激发企业建设与维护品牌的积极性和投入的持续性。

4.2 挖掘茶叶文化,加强品牌营销

以产品质量作保证,深度挖掘茶文化,用文化包装茶叶,以文化打开市场,不断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借助“一带一路”让中国茶叶品牌走出国门,消除茶产业市场需求不足而带来的成长上限。

4.3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为了消除企业建设与维护品牌的成长上限,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可针对以下主体进行适当奖励。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茶园,并通过市级验收的茶园基地;完成有机茶园、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认证主体;获得省级、国家级等荣誉称号的企业;获得欧盟上市认证、出口卫生认证等国际认证的企业;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创新、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茶叶增值加工技术创新等茶产业技术创新的企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企业;参加省级、省外举办的博览会;到省外、国外开设茶叶专营店的拥有相关茶叶品牌营业执照的企业等。

4.4 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

中国是产茶大国中惟一能够生产各种品类茶的国家,各地都存在大量的小微茶企,他们虽没有明确的定位、实力弱小、缺少资本,却又充满活力,是品牌传播与营销的重要力量。在茶叶品牌建设与维护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应该大力扶持此类小微企业,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拓宽营销渠道、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胡晓云,魏春丽,蒋燕婷.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报告[J].2017,39(5):4-13.

[2] 彭劲松.粤港澳区域创意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基于系统思考视角下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7):109-113.

[3] 许水平,黄细嘉,沈 胤.基于系统基模的红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6):63-68.

[4] 秦欣梅,黄小勇.基于系统基模的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影响机理探析[J].企业经济,2015(11):115-119.

[5] 赵春燕.基于动态反馈分析的原产地农产品品牌保护实证研究——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459-463.

[6] 罗文剑,阮苗苗.基于系统基模反馈分析法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J].财会月刊,2016(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