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内涵建构

2018-10-30刘喜华邱秉常郝晓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9期
关键词:门类文科教学资源

张 磊, 刘喜华, 刘 鸣, 邱秉常, 郝晓丽

(青岛大学 a.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b.商学院;c.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 言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共识,国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推动实验育人工程。本科高校实践育人主要依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并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来具体实施。改革开放后,受西方著名大学多为综合性大学的影响(像麻省理工学院之类的理工科大学都有很强的文科),国内大学的办学理念开始转变,逐步摒弃了前苏联专门化、单学科的办学模式,转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创办更适合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大学,“没文科办不成(综合性)大学”成为主流的办学理念[1],从而,文科在国内大学覆盖面越来越广,对我国大学的成长影响深远。文科的实践育人受到教育部门和大学空前的重视,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当今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为跨学科专业的一类文科实验教学中心,我国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经历了第一轮的大规模外延式建设之后,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基础,为其下一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所处阶段为“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中的“初创”阶段末期,正面临向“成长”阶段的变迁,其建设重心也将相应地由外延转向内涵。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了规范,也预示着第2代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启动。由此,本文提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概念,用于表示区别于当前第一代的、重在强化内涵建设的第2代亦即“成长”阶段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对其内涵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和建构。

1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现状

2009年,教育部批准了青岛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11家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全部验收通过。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山西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一批国内高校纷纷开展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其中,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等部分高校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示范中心根据所在院校的学科设置特点和学校特色进行文科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开展了多类型的实验项目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体现所在高校学科建设理念特色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代表了国内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最高水准,也是其他层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标杆。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9]的学科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服务对象和理念特色,可以看出,各个中心差异明显,理念特色较为鲜明。

在11所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带动下,我国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系统、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不完善、中心运行机制不健全、中心管理体制理不顺、实践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三创”能力低等问题,也是当前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软肋,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在如此诸多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难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方案的创新,都依赖于对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内涵的建设,也就是要在重构实践教学、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基础上,明确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性质与职能,以便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利益相关者能够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推动示范中心下一步的建设和发展。

2 实践教学的内涵

“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认为,实践教学并非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或传统意义的教学环节,而是与理论教学紧密关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和实操,获得感性知识与基本技能,以此来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这是实践教学与实践的本质区别;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明确目标、内容、形式、检查手段和相应的考核指标;劳动、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科研活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均属于实践教学范畴,而习题课、实验课、课堂讨论既属于理论教学又属于实践教学,具有两面性,体现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关联性[10]。张成武认为,实践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能力,教师将学生置于相应的知识场景中,使其通过直观物化的操作方式完成任务,将知识内化为个体经验;自然知识的实践教学基于经验事实的真假判断,社会知识的实践教学基于社会事件的价值辨析,人文知识的实践教学基于一定生活场景的精神交流[11]。郭文革[12]认为,“实践”通常是行动、连续、复杂和混沌的,而“理论”通常是符号、切合、简化和框架化的。杨勇等[13]认为,高校实践教学是与教材、课程和教学3个体系相互关联,基于师生学习性和社会性教学互动推行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称;实践教学是师生传接知识,认识和检验知识真理性以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是师生认知、把握和评判实践教学对象的科学程式和有效方法,具有实践逻辑优先性、实践思维真理性、实践过程互动性和实践价值客观性等四重特性[13]。从教育部发文的导向和实验、实践教学有关的主流研究来看,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教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基础。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应该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并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实施,教育部等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也重点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注:信息来源于文献、各中心官方网站和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年会交流资料,作者搜集整理

为了明确实践教学在大学人才培养中的角色,我们提出了图1所示大学教育连续谱系,可以看出,大学教学体系是在学科体系框架下,在由基础设施、设备、软件、师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部资源等构成的资源体系和大学的科研体系支持与支撑下,由其相对独立但相互呼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子体系合力实现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所以,实践教学应该是与课堂理论教学并行、有指导的、学生对体验、实操和探索型知识与技能进行接受、归纳和演绎活动的总称;只要是以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和锻炼技能为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体完成的活动均属于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既属于理论教学又属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图1中实践教学连图谱系所示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到创新创业在内的各环节;文科与理工科的实践教学范畴类似,但内容和形式具有显著的学科差异,前者侧重于艺术创作、社会现象辨析和社会事务思辨,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现象辨析与新事物创造。

图1 大学教育连续谱系

3 文科综合与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3.1 大学文科的学科范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学的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6个门类,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科学文献检索目录分为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技术索引(E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 & H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4类[1]。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分设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5大学科门类(管理学被划分到了工程与技术科学门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分设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军事学等13个学科门类,适用于学位授予、招生、培养、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分设12个学科门类,与前者的学科门类一一对应,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

我国习惯于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工科)两大类[6],前者即“大”文科,包括“小”文科即人文学科(是否可以称为人文科学尚存争议,汪信砚[6]认为不可以,蔡曙山[1]、袁曦临[7]、叶继元[8]等均称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部分。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为主要依据,并综合考虑其他划分标准,我们认为大学的文科包括属于人文学科的艺术、文学、历史、哲学和属于社会科学的教育、经济、管理、法学、军事学(仅限研究生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

3.2 大学学科综合的意图与模式

“综合”一词的基本意思源于纺织技术,“综”是织机上上下提放经线以接受纬线来回穿梭的机构,“综合”就是通过综丝将万千根经线合并起来以便操作。因此,“综合”便引申为将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与“分析”相对。纺织技术上的“综合”旨在协调经线和纬线使之有序交织,而大学学科“综合”的目的则是协调不同的纵向学科使之齐头并进的同时进行横向交叉,综合发展。

蔡曙山[1]给出的大学“学科综合性”解析了不同大学的学科布局差异,将大学的13个学科门类分为自然科学(即理学,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工程技术(包括工、农、医)、艺术人文(艺、文、史、哲)与社会科学(教育、经、管、法、军事)四大部门(其中自然科学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艺术人文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我国的大学学科主要形成四种基本组合和两种综合性组合:理工科大学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本组合(统称为“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的“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组合(统称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人文”基本组合(统称为“科学与人文”,或简称为“文理”);“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基本组合(统称为“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综合性组合,即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综合性大学”的“完备的理科+完备的人文学科+某些工程技术或社会科学学科”综合性组合,世界著名大学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它的文理学院,完备的自然科学和艺术人文是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基本要求,现在国内外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包括“四部十三门”中的大部分学科门类。

蔡元培曾提出过“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旨在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推进与深化发展。我国要求“大学”必须具备3个以上具有平行发展能力,且相互之间能够起到交叉促进作用的具有综合发展能力的学科,从而产生“1+1+1>3”的效果,这已成为中外高等教育学界的共识,也是大学学科“综合”的初衷。综合性大学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在这些基础学科具备突出优势,从而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训练,使学生能够综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成长为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张宝秀等[3]认为,“文科综合”是将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专业综合在一起,包括学科内跨专业综合和跨学科综合两种类型。近些年教育部和国内专家学者都在大力倡导开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文科综合”应该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内与门类间,并可进一步加之与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间,在学科体系、资源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四要素上的跨界交叉与融合。

3.3 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文科实践教学作为文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对现代文科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综合”实践教学资源、内容、形式和管理运行,能够为泛文科人才的培养拓宽视野、拓展渠道,提供丰富、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文科人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部设置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意图应该不在于简单追求规模,也不会是多学科实践教学资源简单的逻辑或物理集中,而应该在于多学科实践教学资源和内容的实质性“整合”与“综合”。

如图2所示,从内涵上讲,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基于上述实践教学内涵以及 “文科综合”模式,覆盖实践育人全过程的,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旨在有指导地实现文科人才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培养的各层次实践教学板块、各相关要素的立体化有机整合与互动而形成的综合体。相对于单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特别突出跨学科门类的实践教学全要素的深度整合与实质性地交叉融合。不同大学的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到底怎么“综合”,这要视大学的学科布局而改变。每个高校的学科设置不同,学科发展不均衡,不可能存在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高校应本着自己的学科设置和特色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和内容整合,打造自己特色的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军事大学、农业大学、财经大学、医科大学、具有很强行业背景的石油和煤矿等大学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设置或行业领域特色来进行整合,使自身的文科实践教学形成合力,综合发展。

图2 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从大学的教学体系来看,理工农医学科的学生培养体系中涉及文科的知识,部分文科学生培养体系中涉及理工农医学科的基础实践,所以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中需要集成共享理工农医学科的基础实践教学资源与内容,同时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也要为理工农医学科的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适合但不一定要综合一所大学所有的文科类学科专业和实践教学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文科类学科专业或分板块相对独立地进行“综合”。在“综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并使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具备足够的柔性,以满足文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向的实践教学需求。

4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性质与职能

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将大文科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为艺术类、考古类、传媒类、法学类、经管类、文科综合类等6大类[9],艺术、考古、传媒、法学仅涉及单个学科门类,经管类跨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门类,文科综合类则跨多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因此,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大规模、多学科、分布散、多功能、广辐射等特征[14]。面向多学科门类进行综合的特性使其比其他面向单学科门类(如医学)或2个学科门类(如经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更加复杂,成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类中最为复杂的一类,相应的规划与实施难度也最大。目前,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较好实现了校内文科实验教学资源的逻辑或物理集中,在“综”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尚有较大的差距。北京联合大学的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提出的“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15]对真正意义的“综合”进行过初步的探索,除此之外,未见国内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

4.1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性质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是以我国“十三五”教育发展战略和未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文科实践教学、落实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且能够充分体现以上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内涵,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新时代实践育人平台。不同于第1代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应该形成一种基于“创新4.0”“互联网+”“政用产学研”和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 Service System,PSS)价值网络的可持续开放型实践育人生态系统。其中,“创新4.0”意味着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示范中心管理和运行等的利益相关者联合地全面持续创新;“互联网+”意味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创新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资源、内容、形式、管理和运行;“政用产学研”意味着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全方位拓展和整合,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教学与科研互动,创新示范中心的实践育人模式,提升示范中心的育人水平;产品服务系统价值网络意味着注重实践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使用价值和效果,以产品服务系统形式创新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模式(淡化实践教学资源的所有权,注重其使用价值和服务增值),构建实虚结合的实践教学资源供给和增值服务网络;可持续意味着示范中心利益相关者的互利共赢;开放意味着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跨时空共享。

此外,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1) 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项目以综合实战型、虚拟仿真型、情景沉浸型、成果导向型和跨学科专业团队合作对抗型为主。

(2) 自有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以科研资源为主。通过适度高配实践教学资源使其同时支持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和创新性科学研究,吸引教师进驻实验室,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

(3) 实践教学资源具备足够柔性。能够灵活的支撑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向的文科综合实践教学。

(4) 实践教学资源和内容外部化。不仅要利用示范中心自有资源,更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校内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5) “质”“量”并重。示范中心规模适度,能够创造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效果和大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成果。

(6)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示范中心师资以双师型、教学科研复合型人才为主,能够发挥出科研反哺教学的优势。

(7) 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能力。这是示范中心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

(8) 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对于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来说,顺畅的管理体制是中心能够良好运转和可持续的首要条件,其重要性远超其他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 全面标准化、规范化。这是示范中心进行全方位“综合”和实现柔性化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应对“综合”复杂性的必要措施。

4.2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职能

作为大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肩负着大学的根本职能,除了实践教学外,还应该具备支撑科研、服务地方和文化传承的职能。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不仅是校内实践教学的主场所,也是整合和协调校外实践资源和渠道的中枢,它不仅包括校内集中建设的实验室,还包括整合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其他资源,除了主要承担本专科生的实践教学,还应支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评审工作的出发点是加强本科生实践教学,从资源共享的角度讲,对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支撑也是示范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不仅支持实践教学,还应支持师生的科研。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文科实践教学资源、内容和过程,在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文科学生提供一站式平台的同时,也为理工农医其他学科甚至全校学生提供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服务。因此,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2.0就是要落实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兼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教师成长、学生培养、服务地方和文化传承,立足国情、地方和校情,开拓国际化视野,遵循大学教育连续谱系,抓住人才培养规律、理顺相关方,打通校内外,持续改革创新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因材施教和实践育人的目标。

5 结 语

鉴于我国文科类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观念和基础较弱,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时间较短,导致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整体基础偏弱。当前,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正面临螺旋式发展过程中的下一轮提升,跨多个学科门类的特性使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的难度远比其他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青岛大学)整合了经济、管理、文学和法学四大学科门类,经济、商、旅游、新闻、公管和法等6个学院的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正致力于下一代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量棘手问题促使我们回归到对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的探究和建构。本文是结合我校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落实学校“双一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所得出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并用作该示范中心下一阶段建设的基本指导理念。文中所提出的实践教学的内涵、文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性质与功能共同构成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的内涵,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适性,希望能够对国内其他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下一阶段建设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门类文科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千奇百怪的动物
孙文科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