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专题节目《解码一带一路》的叙事研究

2018-10-30冯林林樊彦妤

传媒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解码电视新闻栏目

冯林林 樊彦妤

(1.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2.宁夏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宁夏 银川 750000)

《解码一带一路》是宁夏电视台卫视频道筹备的一档解读“一带一路”政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于2015年9月10日开播,截至目前已播出170期,播出平台除了宁夏卫视频道和迪拜中阿卫视之外,还有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凤凰视频等视频平台以及各类新闻移动平台等,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功能。我国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言:“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将叙事学应用到电视新闻学中,分析电视新闻如何进行节目创意,有利于开辟电视新闻制作的新思路。

一、《解码一带一路》的叙事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同时,符号也是叙事所依赖的最小的意义单位,索绪尔将符号划分为能指与所指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皮尔斯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将符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电视媒介的特性将《解码一带一路》中的传播符号分为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来研究,对其语言符号的梳理为:

《解码一带一路》传播符号分类表

(一)视觉符号

《解码一带一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的字幕包括解说词和同期声以及“编导手记”(编导对节目中某个子话题、地区等亲身体会与评论),前两者字体严肃正规,后者较为活泼随意。节目中采访对象多为国内外政、商、学界的专家和精英,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揭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话题严肃高端,容易导致观众收看和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解码一带一路》的嘉宾有很多来自国外,如第20170725期(主题为瑞士:愿做一带一路的中介和桥梁)的采访对象为瑞士驻中国大使戴尚贤先生、第20161206期(主题为泰国清迈:从小城故事到一路风光)为泰国清迈旅游局局长威苏·布哇琼等,字幕有助于观众更清晰地获取信息。

栏目片头是电视节目包装和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解码一带一路》的栏目片头采用大气动感的风格,整个片头由一束光带串联开来,光带以天安门表征的“中国”为起点绕行几周后到达电视卫星塔,发射至宇宙,光束围绕地球上一带一路沿线穿行,最后“解码一带一路”六个金黄的大字闪现停留,片头共15秒,形象的表达了本节目的主题就是带领观众走遍“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地区,同时也表明栏目组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用全球视野做节目的决心。

主持人的服饰、气质、谈吐风格奠定了电视节目的整个基调,《解码一带一路》的主持人马晓霖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节目中着装多以西装配领带,风格严肃正式,契合节目解读政策的专业性和深度。采访场景有两种地方:演播室、嘉宾工作场所,且嘉宾工作场所使用的频次占比很大,这有利于带给观众以现场感和亲临感。

(二)听觉符号

听觉符号在电视节目中主要包括:声音语言、声音类语言、现场音响、节目音乐,《解码一带一路》中声音语言由主持人、采访对象、解说、编导所说之话构成,声音类语言则由他们发声时伴随的音调、语速、语调等构成,解说声音浑厚、语速适当、情绪饱满,很有振奋人心之感,解说词专业词汇比较密集,这与该节目政策解读与宣传的定位较为契合;现场音响有营造身临其境气氛的作用,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不过《解码一带一路》中现场音响的运用并不是很充分,究其原因还在于现场素材相对缺乏,其他来源的影视资料运用较多;节目中所用音乐风格多大气磅礴、气势宏大,与解说一起营造起高屋建瓴的全球视野和胸怀宽广的时代抱负,将节目的叙事基调拔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解码一带一路》的叙事者

叙事者就是讲故事的人,《解码一带一路》主要的叙事者有四类:主持人、采访对象、解说、幕后工作人员,前三类属于外显性叙事者,最后一类属于内隐性叙事者。马晓霖先生不但是《解码一带一路》的主持人,同时也是栏目的主编,对节目的叙述有很强的主导性和影响,主持人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谈吐大方且不失亲和力,这使得观众对于“一带一路”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接受度更高。编导和节目的其他幕后工作人员看似在节目中没有发声,但是,采访对象所谈问题是经由编导和主持人提前预置或在过程中引导的,解说也需要经由编导整体编排,包括节目的节奏、流程、拍摄、剪辑等制作过程,这些集合体都是故事的内隐叙事者,对节目的叙述拥有相关的把控力。

三、《解码一带一路》的叙事视角

电视新闻叙事视角一般包括三种:零焦点、内焦点和外焦点。《解码一带一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叙述“一带一路”故事或者采访嘉宾,随着新闻故事的发展,叙事者会不停转变,相对的叙事视角也随之变化。栏目一般以解说这样的零焦点全知视角开篇,并点出该期节目即将探访的主题,之后转化为内焦点将叙事角度转交给主持人与采访对象,中间交替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叙事,通常栏目的结尾以全知视角出现,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评价或者判断。

四、《解码一带一路》的叙事技巧与策略

(一)设置悬念

《解码一带一路》每期约30分钟,若叙事平顺,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为解决这个问题,节目的叙事结构在开端设计总导视时多以提出疑问的形式设置悬念,如20180627期(主题为:深圳行开放的力量)的本期看点文案为“深圳被大家称为中国的硅谷,广州就是中国的加州,协同发展能否再造经济神奇?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引起世界瞩目,一带一路实际就是中国想做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中国设想的全球化,中国方案如何为世界经济开出良方?庞大的、开放的国内市场是一个利器、终极武器,《解码一带一路》深圳行专访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帆,敬请关注!”开篇便向观众抛出两个问题,制造悬念吸引观众观看全片寻找答案。

(二)访谈与解说穿插,节奏张弛有度

《解码一带一路》正片通常以解说开篇,叙述该期节目主题相关的资源背景,之后转到相关现场采访情况,为过渡到下一个话题或者解释补充访谈中所涉及的问题会再次采用解说的形式,依次交替,两种叙述形式要做好中间衔接过渡工作。如第20170509期(主题为:扶贫苏丹生生不息)“这是苏丹为三位中国援助者修建的墓地。从墓碑上可以看出,这三位同胞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在这里去世的……2017年1月,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栏目来到苏丹,探访了位于苏丹中部杰济拉州的阿布欧舍医院,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医院,现在是当地人心中的‘中国医院’。”开篇交代本期话题的主体,引出故事发生的地方,紧接着是主持人在当地医院采访的现场。过渡自然且富于变化,避免观众因为单一的叙述角度和叙述者产生困倦情绪,节奏张弛有度,保持观众注意力不涣散。

总之,2016年,《解码一带一路》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彰为“2015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是宁夏地区影响比较突出的电视新闻栏目,成绩值得肯定。但是,《解码一带一路》制作中,依然有一些问题:栏目叙事结构过于单一,解说加访谈贯穿始末的形式缺乏新意;《解码一带一路》比较缺乏第一手资料,节目中大量借用非节目组拍摄的影视资料,很难让观众有真切实感;节目故事性相对较弱,悬念点常设置在导视中,正片中运用较少,整片叙事相对平淡。

猜你喜欢

解码电视新闻栏目
《解码万吨站》
关于栏目的要求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栏目主持人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