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伤害叫“陪着孩子”

2018-10-30

家庭生活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陪伴高质量女儿

身边不少爸爸妈妈,都是“陪孩子”的典范:送孩子上学、陪孩子写作业、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孩子偏偏不领情,甚至不喜欢父母这样的陪伴。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孩子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陪伴不只是陪着

我们小区有个全职妈妈,经常看到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在外面玩儿,每次看到她的时候,都见她躲在一旁,低头看着手机,女儿在一旁自己玩儿,母女俩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女孩婷婷今年六岁了,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显得很安静,不太合群,一个人在角落里静静地玩儿,时不时看向妈妈的方向,生怕妈妈离开一样……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在孩子身边陪着就是陪伴,哪怕是拿着手机,心不在焉地跟孩子说话,或者就是看着孩子,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视为无效的陪伴。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伤害。没有回应的陪伴就不会有爱的链接。

作为父母,我们曾一度认为,父母尤其是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未来会越幸福。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于3~11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孩子的内心极其的敏感和脆弱,即便是婴儿,已经能对养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情绪保持极其敏感的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透过抚养者的表情、声音、肢体动作,来感知养育者的内在状态。

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回应,如果这种回应是被动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孩子之间的链接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没有链接就没有流动的爱。

与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或与孩子简单的几句对话,或是和孩子玩耍片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注,这会给孩子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父母的参与度,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度,是爱孩子的最高体现。

如果做不到放下期待,陪伴就没有意义了

每个父母都想做好父母,从教育理念上来讲,我们这代要比我们的父辈在认知层面上了解得更多。

但我们还是多了许多“要求”。可孩子是机器吗?是否我们付出了爱,付出了关心,我们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得到孩子的回馈,作为我们成为好父母的嘉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功利,当我们放下工作,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只是因为所谓“好父母”的标准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做。

但是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是有期待的,我们一直希望孩子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做,否则我们就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愤愤不平,掉入受害者模式。

“就为了陪你,我这一天啥也没干,可是你呢……”

“自打你出生,我连一个完整的电视剧都没看过,不就是为了陪你吗?你争气了吗?”

……

有位其他方面很出色的妈妈,在和我聊天的时候,她总会说:“带孩子很烦,陪他们玩是在浪费时间,最主要的是他什么也学不到,总是傻乎乎地玩。”难得她有一次陪孩子,决定趁着休息日带孩子去博物馆,可是孩子并不想去,他就想让妈妈带他去游乐场玩。妈妈觉得好不容易有空陪陪孩子,得“有意义”,要能学到东西,才不枉费自己牺牲了大把的工作时间。后来,孩子拗不过妈妈,去了博物馆,但是他全程无精打采,最后悻悻而归。

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妈妈给予爱的滋养,心灵的陪伴,当他感觉到足够安全,感觉到被爱时就会有能力去爱别人,有精力把兴趣转向外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你在陪伴孩子,孩子也在陪伴你。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1.“海沃塔”教育方式和台湾的“123”法则

海沃塔是一种犹太人家庭传承的学习方式。你可以把“海沃塔”理解为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他们的聊天不是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每天固定时间的头脑风暴。

在犹太家庭里,周末的安息日,是全家的聚餐时间,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时间。家长不会叫小朋友“好好吃饭别说话”,而是边吃边讨论各种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可以是接送上下学的路上,也可以是晚餐时间。

海沃塔包含了三个核心因素,即: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这三个核心的关键在于,父母不评判的接纳和父母的参与度。而这两个关键点决定了父母对孩子尊重,即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对于建立孩子的高自尊至关重要。

台湾家庭教育,在亲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当属“123”法则。

所谓“123”法则就是,每天 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

3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在台湾多年的实践证明,每天按照“123”法则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比长时间漫无目的地腻在一起强百倍!

2.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吸收父母的状态

我有一个朋友坚持每天在女儿写作业的时候,读书写文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父女俩静静地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埋头纸笔之间,虽然静默无声,但却在无形中营造出了一个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偶尔女儿遇到难解的习题会跟父亲讨论一下,父亲读书读到精彩部分也会在女儿休息的时候分享给她。写作业再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枯燥劳动,而变成了一段难得的和父母亲独处的时光。

在日复一日的共同学习中,女儿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爱上了阅读,学会了父亲读书写作时的专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父亲终身学习的态度。而父亲呢,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放弃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在静静的陪伴中,沉下心来读书码字,从每日的繁忙喧嚣中解脱出来,觉察自己的内心。

真正细水长流、高质量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3.适当留白,给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间

高质量的陪伴,离不开留白,留白是给予孩子心灵上自由的空间,给予他们自我探索世界的机会。高质量的陪伴,意味着在孩子需要回应的时候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而在孩子需要独处时,给予足够的空间。顺其自然,放弃控制,是每个父母毕生都要学习的功课。(文章来源:曲伟杰心理学校)

猜你喜欢

陪伴高质量女儿
陪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大三的女儿
陪伴
海的女儿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