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邢玉10号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2018-10-30李国强龙兴洲曹治彦路小芳田志刚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穗长负相关线性

李国强,龙兴洲,曹治彦,路小芳,田志刚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邢台 054000)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0 812万t,较稻谷产量高383万t,玉米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1,2]。玉米产量稳步提升可以有利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而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19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品种进行了5~6轮的更替[3]。邢玉10号是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16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6003号)。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籽粒脱水快等特点,其大面积推广有利于玉米的增产增收,提高种植效益。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4~9]。因此,探究邢玉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隆尧县泽畔村和任县太平庄村进行。其中,隆尧县年均日照时数2 506 h,无霜期 195 d,年≥10℃积温 4 519℃,2016年玉米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为337.5 mm;任县年均日照时数2 657.5 h,无霜期214 d,年≥10℃积温4 490.4℃,2017年玉米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为301.8 mm。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邢玉10号,由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玉米种植密度为4.5万~10.5万株/hm2,在此范围内共设9个梯度水平处理,密度梯度为0.75万株/hm2。2016年、2017年小区面积分别为15和12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玉米行长5.0 m,行距0.6 m,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2 a试验均只浇蒙头水(为保证出苗),后期不再灌溉。

1.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玉米收获时,2016年、2017年各小区分别选取9和6 m2进行测产;同时,在非测产区,随机选取10穗玉米进行室内考种,测定项目包括穗长、穗粗、秃尖长度、轴粗、轴重、出籽率(风干基)和百粒重(14%含水量)。

1.3.3 数据分析 各指标数据均取2 a试验的平均值。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对玉米产量(y) 与种植密度(x) 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图1)显示,产量与密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 y=-65.09x2+969.0x+5 421.74 〔R2=0.796,p(0.008) <0.01〕。根据拟合的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当种植密度为7.44万株/hm2时,邢玉10号产量最高,为9 028.135 kg/hm2。

图1 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planting density of maize

2.2 穗部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对玉米产量(y)与穗部各性状(x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方程为y=-6 539.84+165.42x1+226.51x2+65.62x3-150.46x4+69.94x5-1 599.51x6〔R2=0.958,p(0.043) <0.05〕。其中,x1为出籽率,x2为穗长,x3为行粒数,x4为穗行数,x5为百粒重,x6为轴粗。对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仅出籽率 〔p(0.009) <0.05〕 和穗长 〔p(0.000 4)<0.05〕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进一步对玉米产量(y)与出籽率(x1)和穗长(x2)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拟合方程为y=-3 107.159+96.888x1+221.74x2〔R2=0.885,p(0.003)<0.05〕。可以看出,出籽率和穗长是影响邢玉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这与目前的主流育种思路相吻合。

2.3 种植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以种植密度为自变量(x)、玉米穗部性状为因变量(y)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相应的回归分析方程(表1)。由回归分析方程可知:邢玉10号行粒数最大值为43粒,种植密度与行粒数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1.5万株/hm2,行粒数减少1粒;穗行数最多为17行,种植密度与穗行数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10.4万株/hm2,穗行数减少1行,结合生产实践可知,种植密度对穗行数的影响较小;百粒重最大值为27.56 g,种植密度与百粒重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百粒重减少0.56 g;穗粗最大值为4.7 cm,种植密度与穗粗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穗粗减少0.05 cm;轴粗最大值为2.8 cm,种植密度与轴粗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轴粗减少0.03 cm;轴重最大值为28.80 g,种植密度与轴重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轴重减少0.97 g;种植密度与秃尖长度呈线性正相关,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秃尖长度增加0.06 cm;穗长最大值为18.66 cm,种植密度与穗长呈线性负相关,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穗长减少0.29 cm;种植密度与出籽率呈二次函数关系,理论上种植密度为7.78万株/hm2时,出籽率最高为87.1%。

表1 种植密度与玉米穗部性状的回归分析Table 1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planting density and ear traits of maize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仍过分依赖于种植面积的增加,随着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升高,国内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直线下降[10],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目前,我国耕地面积虽然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推动有少量增加,但仍然无法填补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造成的耕地减少的缺口[11],因此,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仍然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邢玉10号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这与前人研究结果[12~14]相一致。王铁固等[15]认为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的选择。本研究的邢玉10号理论适宜种植密度为7.44万株/hm2,属较耐密植的高产品种,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出籽率和穗长,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且与当前的育种思路相吻合。王楷等[7]认为在产量构成性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少趋势。这与本研究“除秃尖长度和出籽率外,其他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少”的结论相一致。赵凡等[16]认为出籽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三次曲线变化,与本研究“出籽率与种植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的结论不同,可能是由参试玉米栽培方式和品种不同造成的。

猜你喜欢

穗长负相关线性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ℝN上带Hardy项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两个解的存在性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