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前沿技术

2018-10-30

汽车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冷却系统概念设计管理系统

传统汽车热源单一,能量管理虽然重要,但系统开发难度相对较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的要求和难度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之一,关系到新能源汽车可靠性、能源消耗、驾驶性和舒适性等多个方面。为此,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能量管理技术创新与实践不断涌现。基于第27届亚琛技术与发动机技术论坛,本文将从系统、总成、方法等角度总结分析了欧洲新能源汽车能量和热管理的最新技术。

1 基于路径预测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1]

结合车辆行驶路径预测,进行整车能量管理,可以考虑多种目标,如排放、油耗、车辆运行终止时电池SOC等。该方法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局性预测,即根据路况预测和能量管理设定的目标,制定粗略的能量管理策略;第二部分是以实时最优原则,确定实际能量管理策略,即系统扭矩分配策略,如图1所示,由前处理模块,对扭矩和转速需求进行预测,与驾驶员需求一起传给能量管理单元,能量管理单元根据实时最优原则,优化并确定发动机扭矩和电机扭矩。

图1 能量管理策略[1]

以运行结束SOC控制为目标的试验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以SOC控制为目标,在WLTC测试循环下,SOC控制与预设目标一致。

图2 运行结束SOC控制验证[1]

2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能量管理虚拟开发[2]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性能受各总成和部件温度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优化动力系统效率,提高整车性能,在车辆开发前期,通过软件进行详细的虚拟研究非常必要。如图3所示,建立了一个包含冷却管路、水泵、电机和逆变器等部件的仿真模型,进行热管理系统研究,组件模型及其参数来源于3D模拟、测量和供应商数据。

图3 电驱系统仿真模型[2]

在模拟方法方面,搭建的冷却系统模型应能预测系统中不同位置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压力和质量流量。冷却管路、水泵、控制系统的性能也是必要因素,同时,电子元件与冷却系统相互作用的模型也是模拟所必需的。为此,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1)在各种驾驶条件下产生的热量,条件包括车速、扭矩、环境温度和电池荷电状态等;2)能量从冷却系统输送到冷却剂的情况,如管路长度和表面积;3)系统的热容,大型电子元件(如电机)中,温度的升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总成及部件模拟方面,主要包括电机模拟、逆变器模拟和电池模拟。其中电机模拟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电机损失分析、电磁和热分析等三维仿真分析,最后建立电机的热网络模型,进行热管理系统分析。

最后进行系统集成分析,如图4所示,各总成及部件的热特性和效率仿真数据集成在相应的子模型中,进行系统级联合仿真。

该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基于现有零部件和总成状态,完全通过仿真手段,分析电驱系统的热特性,减少了试验环节、开发时间和成本,适应于未来汽车快速迭代的大趋势。

3 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3]

电池温度直接影响电池效率、寿命、功率等多方面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寿命及性能,因此,电池热管理是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产品开发中,一般建立电池的全模型,结合整车应用工况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相对复杂,开发所用时间成本较多。合理的开发方法如图4所示,在开发初期做概念设计,后期做详细设计,这里所介绍的就是在热管理系统设计初期,采用简单的计算,进行电池热管理概念设计的方法。

图4 电驱系统热管理顶层模型[2]

图5 电池热管理开发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关系[3]

电池热管理概念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1、确定热管理系统外部边界条件,如散热能力和水泵的性能;2、热管理系统抽象化。如图6所示,热管理系统抽象成为几何结构简单的拓扑结构,如圆管回路,用管路直径,回路数量等描述;3、电流生热研究,主要研究不同电流产生热量的情况;4、电流生热与冷却系统耦合分析;5、冷却系统参数优化。这样就完成了电池冷却系统的概念设计。

图6 热管理抽象化[3]

猜你喜欢

冷却系统概念设计管理系统
浅析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1600t风电安装船海水冷却系统坐底改造设计
某乘用车冷却系统进风量仿真及优化
基于分离式热管构成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减震隔震技术下高层建筑消能减震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结构措施
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