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叙述策略管窥中国精神病题材电影的嬗变与发展

2018-10-29李姝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嬗变

李姝颖

摘 要:我国的精神病题材电影并不多,通过对比分析《A面B面》《形影不离》《二次曝光》和《你好,疯子!》四部影片的叙述策略,管窥中国精神病题材电影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叙述策略、从反映社会现象到刻画心理细节的嬗变过程。我国电影拍摄技术不断提高,拍摄手法逐步成熟。

关键词:精神病题材 叙述策略 嬗变

我国精神病题材的电影并不多见,然而观众的观影热情却不低。从2010年到2016年,四部电影《A面B面》《形影不离》《二次曝光》《你好,疯子!》比较具有代表性。《A》是我国第一部精神病题材的黑色幽默剧,影片展示了十多种精神病人的状态,其中磁带男、钓鱼男等小角色都非常抢镜。《形》则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诉了一位年轻工程师在经历一系列挫败后出现精神分裂、从而维护世界正义的行为。《二》开头便充满悬念和紧张,直到最后谜底才被揭开。《你》讲述了七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他们遭遇各种“逼良为疯”的行为,七个人为了逃出疯人院使出浑身解数,结局出人意外。冯珺在《电影评介》中对《形》的精神分析进行批评,陈思如在《安徽文学》中以电影精神分析理论对《二》浅析。纵观我国近年来的精神病题材电影,其叙述策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主要包括叙述角度,叙述时间结构的描述及渲染。

一、从全知视角,内视角到外视角

叙述角度主要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全知视角由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讲述故事,采用自由的角度描述事件和人物心理,叙述者比角色知道得多。内视角即叙述者从内部分析事件和心理活动,该角度的叙述者即是角色。而外视角是叙述者从外部观察及叙述事件,该角度中的叙述者比角色知道得少。[1]212

影片《A》运用的是全知视角,叙述者从自由的角度描述不同的事件和人物。因此,观影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每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作者要揭露的社会现象。比如一开始,在院长与下属的谈话中,观影者就知道精神病院为了提高医院的效益而试图留住或吸收更多精神病人的计划。而其中的两位男主角进入精神病院的前因后果也通过全知视角的叙述展现给了观众。精神病理专家陈聪明因为其在课堂上夸张疯癫的言论被学校领导视为疯子,并被送进精神病院,而补肾大王萧春雷被自己的妻子和情敌合谋陷害送进了医院。

《形》是中国精神病影片的一个转折点,该片的叙述采用内视角与外视角相互切换。外视角运用于故事开始的铺垫部分,即设置悬念。例如故事开始,工程师李越便试图在家里上吊自杀,而被送快递的邻居阻止;第二天清晨,李越被妻子吵醒,妻子的冷言冷语展现了两人紧张的婚姻关系。妻子出差回来后却性情大变,对李越温柔体贴,千娇百媚。这些故事的片段都利用了外视角的叙事策略,让观众摸不清头脑,却又想要继续探究缘由。观众一直带着疑问和困惑被电影情节所吸引。影片的内视角主要运用在李越出现的幻觉上,比如邻居查理,种满植物鲜花的楼顶,性感温柔的妻子等。《二》与《形》的叙事策略如出一辙,只是揭晓答案的时间更滞后,故事中的杀人场景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让观众的心弦一直紧绷。该影片同样将内视角与外视角交替运用于影片中。影片的内视角同样运用在女主角的幻觉上,如:女主角宋其无意中发现男友与自己的女友周小西偷情后无法释怀,找女友理论,最后却错手将女友杀死。为了掩盖杀人的事实,宋其变得更焦虑疯狂,在夜里开车时又不小心撞死了一直调查周小西失踪案件的警察。宋其并没有杀人,现场也没有找到尸体和罪证。医生检查结果表明宋其患有精神分裂症,并存在幻觉。这一连串的情节将观众的视角带入宋其的叙述视角中,在真相大白后,观众与宋其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享受悬念的刺激。而影片的外视角主要用于解释宋其患精神分裂的原因,即宋其儿时的遭遇。作为亲生经历者的宋其是知晓的,但叙述者却有意隐藏,目的是让观众带着悬念看完故事。《你》将《二》的叙述策略故伎重演,但在悬念和情节的设计上更巧妙,也更精彩。

《你》设置了连环悬念,在影片开头看似运用了内视角,但其实是内视角伪装下的外视角叙事策略。观众被悬念“愚弄”却大呼过瘾。如:故事的开始,七个互不相识的人醒来发现被关在了一个未知的地点,诡异的氛围让观众毛骨悚然并感到疑惑。观众被情节带入七个主人公的视角,一起探求事情的真相,后来通过查找囚禁地里的蛛丝马迹,他们发现被人带入了精神病院。隨着故事的发展,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被囚禁的只有一个人,即精神病人安希,其他六个人根本不存在,都是安希幻想出的“形影不离”的朋友,成了她的附属人格。

从《A》到《你》,叙述策略的运用愈来愈多元、成熟。导演越来越倾向于内视角和外视角,以及内外视角的相互切换,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文学叙述对自然——现实的时间解构

文学情节并非对事件自然进程的再现,它并不拘泥于自然——现实时间结构;相反,它必须突破自然——现实时间结构,重新组织事件的过程,从而进入审美时间。文学叙述的时间结构对自然——现实时间结构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节对时间顺序的改变。第二,情节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改变。第三,文学叙述对主观心理时间的解放。[1]214

只有《A》的故事情节发展遵循了时间顺序。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有前因后果的故事。《形》《二》和《你》都跳出了自然时间这一规律,从审美时间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形》和《二》都是从主人公产生幻觉开始叙述,然后是产生幻觉的后果,最后是产生幻觉的原因。而《你》则巧妙地避开了时间顺序,审美时间也不同于《形》和《二》,影片描述的是女主人公安希在精神病院的表现,并未对其进入精神病院的原因及走出精神病院的结果做详细描述。

对于这四部影片,我们都能找到情节改变时间速度的证据。如《A》中女主角柳悦如何患上抑郁症?影片只是用几句旁白交代。而对于男主角萧春雷被带入及逃出精神病院的全过程却细细道来,以此突出萧春雷敏感脆弱、神经质的性格形象及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诙谐的口音。而这个“非精神病人”被真正的精神病人与情人合谋入院,在这一过程中,萧春雷激烈的言行和反抗使得他看起来更像精神病人。《形》中男主角李越抑郁并产生幻觉的原因在故事发展的中间部分通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问答作了交代。而李越由于幻觉和心理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荒唐搞笑维护正义的行为却占据了影片80%的时间。由于自己的不幸遭遇,李越对城市中遭遇类似痛苦的群体感同身受,最终决定把自己幻化成雷锋超人的形象拯救全世界。借助男主人公的故事,影片影射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如,就业压力、婚姻不幸、商家诚信缺失、公司内部勾心斗角等。《二》中女主角宋其出现幻觉的原因在故事高潮之后才告知,影片同样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表述女主角出现了什么样的幻象以及因为幻象做出了哪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你》中,导演为了生动剖析并展现女主角安希的内心世界,花了大量的情节描述安希的幻觉,即陪伴她的六个朋友,他们迥异的性格、语言和行为都让观众相信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

文学叙述打破自然——现实时间对个体体验的束缚,使观众心理时间获得解放,进入自由的审美时间。简言之,导演通过错觉、幻觉、梦觉等画面导致时间结构的错乱,制造视觉冲击,表现角色的心理活动。《A》是唯一一个没有借用时间错位来表现的影片。《形》中多次使用了错觉、幻觉等表达方式。在故事开始,李越想要上吊,出现了他幻想出来的邻居查理,以及后来查理带着他到种满植被鲜花的楼顶。其实,这些都是他的幻觉,这些幻象暗示着他被现实压的喘不过气,于是他试图求死解脱,但求生的欲望诱使他“看见”邻居查理的出现,并给予了他精神的慰藉。而楼顶的世外桃源则是他内心渴求逃离喧嚣的投影;性感温柔的妻子亦是他渴望回到从前幸福美满婚姻的折射。在他得知自己有臆想症时,幻想出来的妻子和邻居与他对峙博弈、打斗。这些画面同样借助幻觉完成,表现出李越在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中痛苦挣扎的过程。《二》中也反复使用了错觉与幻觉。例如:宋其与男友的多次亲密接触都是她的幻觉,最想要的却无法得到,从而产生幻觉;宋其杀人及车祸事件依旧是对早期不幸遭遇无法释怀的恐惧所产生的混乱与错觉。《你》通过多次使用幻觉来暗示女主角安希的心理活动。譬如:在故事的开头,安希幻想出来的精神病院哥特式的诡异、荒凉、恐怖,表现出她对精神病院的抗拒。同时,在精神病院里,她对六个朋友的依赖、迁就表现出自己的孤独与恐惧;她需要这些虚幻的朋友来陪伴,但太多的人格并存逼迫她精神分裂。

早期的影片《A》只运用了情节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改变,而改变时间流逝速度是所有影片遵守地基本的特点。《形》《二》《你》则更注重情节对时间顺序的改变以及文学叙述对主观心理时间的解放。《A》和《形》通过对精神病人的描写反映当下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二》和《你》则更注重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视觉效果表现精神病人的感官和内心体验。

三、结语

通过分析四部作品,不难发现我国精神病题材电影正经历着蜕变与发展。由最初的全视角到外视角,从单一的叙事转为多元化共存的叙事策略,从故事情节平铺直叙转向心理细节刻画与渲染,不断满足并刺激着观众渐高的味蕾,以期引起更高的共鸣;同时,我国电影拍摄技术日益发展,拍摄手法不断成熟。

参考文献

[1] 杨春时,著.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欢

嬗变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明传奇钩沉
传统孝道的嬗变及原因
广播电视网络的嬗变
论北宋美学的嬗变与宋代文书的话语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