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项链》的反讽语言行为

2018-10-29肖春雨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项链

肖春雨

摘 要: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主要从微观角度探究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项链》中的反讽艺术,证实了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人们日常语言使用的反讽语言行为,而且也对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种种反讽言语行为具有诠释作用,从《项链》中的人物语言方面对言语行为理论作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反讽艺术 《项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流贵族生活及其法国世态炎凉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这些作品至今仍受人们欢迎,这些小说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言语行为艺术,尤其是其中的反讽艺术,使读者的心情随着情节跌宕起伏。美国的语言学家约翰·吉尔将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下面,本文就从这五个方面对《项链》中的反讽进行简要分析。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方面,以莫泊桑的《项链》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反讽语言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一、阐述性反讽

阐述性言语行为主要包括语言的阐述、描述、、声明等。其意义在于述说者确保所阐述的观点是真实的。舍尔指出,阐述性言语行为的核心要求是,“说话人(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做出承诺”。在此基础上,若述说人在不确保所说为真的前提下,仍然说话,则其语言则有着反讽意味。在《项链》中,Mathilde因为自己没有参加舞会派对的合适服饰而伤心,而当懵懂并不了解情况的丈夫询问她伤心的缘由时,Mathilde回答道:

“By a violent effort she conquered her grief and replied in a calm voice, while she wiped her wet cheeks: “Nothing. Only I have no gown...”

在这句回答中,“Nothing.I have no gown.”就是典型的阐述反讽语言行为。Mathilde对丈夫的这句回复,没有遵守对话需简明的原则。同时,Mathilde的此番模糊的回复,也间接揭穿了她丈夫对她的关心并无丝毫真诚。丈夫对于她没有参加舞会的服饰这一烦恼并无丝毫的理解,既然她有“the gown she goes to the theatre”,当然可以在舞会时使用。显然,他认为Mathilde这是在自寻烦恼,并不需要自己的理解与关心。莫泊桑在《项链》中的这段阐述性反讽生动地体现了Mathilde对于丈夫无法理解自己烦恼的郁闷与伤心。

二、指令性反讽

指令性言语行为主要包括“建议、要求、请求、命令、邀请”等。此种言语行为,其核心在于言语表达者希望接收者听从自己去进行某项活动。当言语表达者发出希望听者所作的事情时,接收者如果根据相关语境认为其所说不合常情,他就很有可能根据关联原则从反面对其指令进行理解。而在这种情况下下,语言就具有了一定的反讽意味。 再以《项链》中的Mathilde与其丈夫的一段相关对话为分析材料:

(1)关于服饰衣着:”And what do you wish me to put on my back?” He had not thought of that. He stammered: “Why, the gown you go to the theatre in. It looks very well to me.”

(2)关于相关配饰:”You might wear natural flowers,” said her husband. “Theyre very stylish at this time of year. For ten francs you can get two or three magnificent roses.”

以上情节的描述,就有着很强的指令性反讽。在这段对话中,Mathilde请求她的丈夫可以发自内心地思考她的服饰和项链,并给予积极地反馈,为其购入衣物首饰以参加舞会派对。她虽然所问的是丈夫希望自己在舞会上穿戴什么,实际上是用以表明自己并没有合适的衣服首饰来参加舞会。而她的丈夫却用“had not thought”和“natural flowers”这些随心无意义的回答来搪塞敷衍。Mathilde的迫切请求与其丈夫无所谓的回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使得小说的这段描述,构成了具有鲜明反讽意味的戏剧效果。指令性反讽的巧妙运用,使得《项链》中的这段对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承诺性反讽

承诺性言语行为主要包括“允诺、答应、打赌、发誓、保证”等。此种言语行为,其核心在于言语表达者作出承诺,去完成某事。而他的前提条件在于,言语表达者对所保证的事情具有完成的相关能力。一旦作出承诺,言语表达者就承担起了相关的责任。如果言语表达者与言语接收者双方都清楚,前者并没有履行诺言的能力却作出了这一承诺,那么这一承诺本身便具有了反讽的含意。《项链》中Mathilde与她丈夫对于花怎样的价格为其买参加舞会的服饰时,二人说道:

“I dont know exactly, but I think I could manage it with four hundred francs.” “Very well. I will give you four hundred francs. And try to have a pretty gown.”

这段对话中,“I think I could manage”和“try to”就是典型的承诺性反讽。Mathilde提出用400法郎這一明显偏少的数额来购置礼服与首饰,是担心如果要求太多,她的丈夫会一口回绝她的要求。虽然她清楚,400法郎并不能够解决她所面临的问题。而她的丈夫用“try to”这样的语气来回复妻子的同时,自己也了解这一金额根本不可能买到合适的礼服与首饰。Mathilde夫妻二人都知道他们所说的400法郎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却仍然不置可否地相互虚伪应承。莫泊桑的此段描述巧妙地运用承诺性反讽的手法,将二者的虚伪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表达性反讽

表达性言语行为主要包括“感谢、祝贺、道歉、欢迎、哀悼”等。此种言语行为,其核心在于言语表达者表达通过真诚表明的心理情况,这种表达式所表述的主题之真实是提前设定的,他所表述的命题的是否真实可信,在具体的文学语境中,读者可以通过前后文的联系,来体会到其中反讽的意味。《项链》的结尾,当Mathilde向Forestier哭诉自己的不幸时,Forestier回应道:

“Oh, my poor Mathilde! Why, my necklace was paste! It was worth at most only five hundred francs!”

Forestier的这句回复,这里,很明显地表现出了表达性反讽语言行为。Forestier用出乎Mathilde意料、更出乎读者意料的回复,揭露了Mathilde的虚伪、可怜。同时,莫泊桑用连续三强烈的语气符号,将其中的情绪进行了进一步地放大。Mathilde先前的担心忧虑与Forestie最后“Oh, my poor Mathilde!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莫泊桑用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将主人公的虚伪、可笑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正是莫泊桑充分运用表达性反讽所达到的绝妙效果。

五、宣告性反讽

宣告性言语行为主要包括诸如“任命、辞职、命名、解雇”等言语。这种言语行为的一个适合条件就在于言语的可接受性,即言语表达者与接收者都了解前者所宣告的行为,将会为后者提供益处,因此,言语接收者真心诚意地愿意接纳言语表达者的保证与宣告。但是,若宣告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宣告话语就可能表达出典型的反讽意味。在《项链》中,Mathilde因为没有自己没有合适的晚礼服及项链首饰,所以拒绝参加舞会时,她说道:

(1)由于穿着:“ I cant go to this ball. Give your card to some colleague.”

(2)由于首饰:“nothing to put on.” “I would almost rather not go at all.”

在这几句话中,Mathilde的语言,具有着典型的宣告性反讽。Mathilde的这一宣告,不具有可接受性。她宣称不参加舞会,就将自己的丈夫推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她的这一宣告,将会对她的丈夫的利益产生明显的损害。因此,这样的宣告,一定意义上就成了一种对其丈夫赤裸裸的威胁,即,如果丈夫不能够满足她提出的关于舞会服饰、首饰的要求,她就如其所言,拒绝参加舞会。Mathilde的这段宣告,可以说将宣告性反讽的特征表现的非常透彻。

六、结语

莫泊桑在其他的《项链》这篇名作中,大量地使用了反讽语言,对小资产阶级陷入这种困境时感到无奈以及讽刺。本文以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对《项链》中的反讽语言行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莫泊桑正是同通过巧妙综合地运用反讽语言,为《项链》中人物的描写,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张瑜.文学言语行为论研究[I].学林出版社.2009.6

[2]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1-192

[3]Searle.J.R 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250

[4]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选》.柳鸣九译。[I].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1

[5]覃乃川.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钻石项链》的反讽探究[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6,(5)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项链
丢失的项链
项链的秘密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找项链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美剧中拒绝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