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网络精品资源建设的探索研究
2018-10-29展宗瑞杨西萍
展宗瑞,李 倩,杨西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学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本世纪初以来,国际教育界将信息技术广泛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其称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师群体利用网络通讯、电脑多媒体及手机终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力求达到一种新颖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需在教育全领域运用广义的网络方式,加强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协调虚拟网络与实体平台的运作,涵盖以往的传统教育、新近的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相助的学习新生态,为各种各样的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教育与学习条件,确保当今的教育与学习更好地顺应未来人的谋生和发展需要,更加适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要求。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等多方面,持续进行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探索,在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力度,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确立了“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形成一个能够供化工专业学生在线学习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系统。煤化工资源库建设项目主要工作包括团队组建、资源库结构设计、专业调研、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核心课程设计及部分课程教学资源研制。《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建设团队通过专业调研,确立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作为煤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核心课程之一,《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经过团队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课程结构设计、课程方案设计、教学资源研制、专业课程推广应用等主要建设任务。
1 基于单元知识点架构项目体系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可以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专业教师团队多年的开发与优化,已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教学资料,为实现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建设团队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系统设计课程方案,利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第二版教材,将教材共十章的内容整理加工,建设团队采用“章”-“节”-“知识点”三级框架结构,共开发提炼了197个基于做中学模式的知识点, 以“知识点”作为每节课程的教学单元主体,再规划各知识点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使之与教学流程形成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各学习单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规划作品汇总,在课程层面进行统筹与优化,形成一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制规划。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目录直接选中相应知识点学习,我们从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出发,制定了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及进度要求,即在每个章节后配套相应的习题,学生可以自主测评学习效果。后期将不断完善更新,以期资源库能够实际应用于教师授课、布置作业,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讨论答疑、测试考试等各方面。主要建设任务见表1。
表1 课程资源库主要建设任务
2 基于工学一体开发项目内容
课程基本资源覆盖专业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拓展资源集合本专业领域,全国不同地域特点和技术特色的优质资源,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大大超出库内提供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冗余。在资源素材的设计及制作过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1)收集本专业一线教师在教学流程中的具体重点和难点教学问题,进行统一梳理,优化设计各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顺序。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用户学习难点问题调查方法,根据调查获得的难点症结与成因有针对性研制教学资源作品。(2)向同行教师征集并收录教学资源作品,各专业教师要公布课程资源研制规划,自研与向同行征集相结合,力争每个具体难点或重点教学问题上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作品数量达到3个左右,重点要研制3个左右教师针对教学难点问题精彩的教学短视频作品,以提供用户更多的选择。(3)资源库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探索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互动的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案例培训单元,以行业著名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主题,开发面向企业员工为主体的社会学习者用户的企业短期培训课程。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从而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实践无疑是检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首先,学校应以项目试点为抓手重点推进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其次,应尝试多途径推广应用精品课程资源,扩大受众群体,使课程资源的应用成为常态化,使精品资源课程的精品效益得到真正发挥。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显著特点是起点高、难度大,作为我院第一个启动建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开发团队,资源库建设还面临以下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资源作品不够丰富,建设团队在资源研制过程中特别强调资源研制的针对性,要求以课程每一个教学单元教案中的教学流程为依据,研制的每一个教学资源作品都必须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教学问题紧密关联。其次,资源组织与展示不够合理,资源组织与展示涉及资源作品的分类、分层、标准3个要素,教学团队需汇集更多力量加强资源作品分类、分层研究,同时要研制面向用户的资源作品研制标准体系及其配套标准文件,逐步解决资源组织与展示不够合理问题。
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相比,我国职业教育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站在新时代、面向世界舞台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经验。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新时代的需要,职业教育要继续推进综合改革,加大信息化教改的力度,在网络精品资源的建设开发商,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4 结论
以校级资源库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采取课程团队协同创新模式,开发建设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坚持应用导向,着眼实效提升,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重心,结合实际,应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构建开发《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品教学资源与应用服务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引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并加快优质课程资源的推广应用,借助互联网实现高职院校间的资源共享,组织学生积极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展开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