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现代企业资源创新科技教育的途径探索
2018-10-29赵立群
赵立群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300457)
“天津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项目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教育改革尝试。项目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指导,以落实《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挖掘现代企业的科技教育资源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区域现代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传媒机构等各类科技教育资源,从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汽车制造、海洋经济、军事国防、食品饮料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建立“企业版科学技术、工程、教学教育(STM)”科技教育课堂,从而促进区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1 现代企业教育资源开发模式
本文“现代企业”特指天津市开发区“5+1+N”产业体系内各企业及其他区的现代化企业。现代企业教育资源主要指由企业为学校教育提供的讲座、试验、参观、实践、论坛、共建、指导、支持、设备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以其中科技类教育资源为主体。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成立天津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确定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天津开发区现代企业教育课题组”,加强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工作,将开发区现代企业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形成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开发主体(图 1),打造富有开发区特色与品牌的高品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通过挖掘区域优势资源积极为教育服务。
图1 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开发主体结构Fig.1 Main structure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modern enterprises in development zone schools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各学校不断挖掘整合、优化现代企业教育资源的途径,共开发完成 20余门现代企业科普教育课程,涉及现代企业 20余家,企业科技教育资源惠及区域学生 6000余人次。如: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之密语》《膜天膜水净化》;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少儿编程启蒙积木搭建》《IT乐园 SCRATCH编程》《虹膜识别》《人工智能》;天津卓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创客教育》;深之蓝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蓝色体验 深海遨游》《开启人工智能 探索水下奥秘》;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中心《走进“低碳生活”》;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医药与健康》;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空中机器人》;中天翔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宇航社团课程》;天津市飞旋科技《天津飞旋科技校企课程》;泰达新水源《开发区绿水源参观学习》;天津滨海航母主题乐园《航母基地》;诺维信(天津)《漫游酶的世界》;康师傅《了解身边的食品》;招商银行《小小银行家》;长城汽车《中国造,长城车》《走进汽车世界》等。
2 挖掘现代企业科技教育资源的价值
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项目将开发区现代企业资源与学校教育课程深入融合,促进区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积极探索通过挖掘区域优势资源为教育服务。
2.1 多元化校本课程
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立足区域产业资源优势,针对学校办学理念,结合常规教学、学生实际需要及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自主地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发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
2.2 服务学生未来发展
现代企业教育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教育活动的补充,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现代企业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组织丰富多彩的企业教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 STEM 创新空间和技术支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初期职业生涯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现代企业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
2.3 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工作理念中强调坚持协同发展,会同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形成开源、开放、协调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
关于科普能力的研究表明,企业科普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所以提升企业的科普能力可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从企业科普创新的角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包括科普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普创新的管理能力、科普创新的产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科普活动能力 6个方面。6项评价指标体系互为支撑、互为依托(见图2)。
图2 企业科普创新评价指标体系Fig.2 Evaluation system of enterpris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3 现代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目标
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题组要按照产业领域归属,结合不同学段课程要求和开发区特色,提出课程需求。通过项目调查、课程开发等过程,形成并逐步完善“天津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的区本教材。通过企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实现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同时充分利用课程开发的机会,增强校企互动,加强校际交流,形成开放性、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课程。
3.1 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计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课程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3.2 教师发展目标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真正行使好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引导教师通过成长反思,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理念;改变教师传统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培养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3 学校发展目标
针对学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学校的传统和优势进行课程开发,以提高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紧密联系相关企业,合作研讨课程开发内容,明确课程主题,开发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契合的特色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中学阶段课程开发要与学生生涯教育紧密结合。
3.4 企业科普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四条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科普的公益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力量的介入,使科普事业的发展陷入了一种困境。科普公益性特征引发的发展困境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即科普资金的匮乏及科普主体的单一。企业科普能力的提高能有效提升区域科普资源数量及科技含量。
4 现代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思路
4.1 成立组织
成立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题组,负责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的指导、开发、审议等。
4.2 需求评估
学校及教师发展。围绕区域和学校的办学目标,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讨论、设计,进行课程开发。
学生发展。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课程目标具有直接导向性。
学校、企业的课程资源。评估学校及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企业的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的现状、学校的传统与优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课程资源供给等。
4.3 确定目标
在分析与研究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办学宗旨和学生学段实际,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4 组织实施
①制定方案。根据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和《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②教师培训。对承担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进行培训,内容为现代企业教育项目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理论、课程开发的基础知识等。
③课程开发。根据课程开发方案,组织教师开发课程。
④课程审议。根据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由专家团队对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进行审议。
⑤课程展示。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将集中进行展示。课程开发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兴趣,自主选择课程。
4.5 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包括《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等。
4.6 开发原则
①导向性。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的准则与导向。
②互补性。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补充。
③开放性。课程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企业,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
④多样性。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企业实践、体验等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⑤特色性。紧密结合企业与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既有课程资源,提炼出课程开发主题。
4.7 开发途径
4.7.1 选用
选用是指教师从国家、地方、企业或其他学校的类似课程资源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直接选为教材。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或学校课程的开发成果。
4.7.2 改编
改编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课程进行局部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通过重组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
4.7.3 自编
自编是指教师对课程进行自主开发。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设计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5 现代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预期成果
项目将逐步形成、完善《天津开发区学校现代企业教育》课程区本教材,通过《天津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计划》进行操作实践,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落实,为区域学校提供菜单式拓展课程的选择。形成区域企业教育 STEM 课程样板、建立企业STEM 课堂,征集更多的现代企业教育 STEM 教育课程方案。
搭建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交流论坛、优秀教育企业推介会等宣传、论证、评估、展示平台,促进更多的企业参与教育投入、实现社会价值,扩大宣传,寻求更多的关注度;利用泰达教育云平台建立企业科技教育、科普推广专题,用于宣传、课程评价、学校选课、资源库共享等内容,学习先进区域的方式,为政府购买优质企业教育资源提供依据;进行区域外宣传、拓展,打包推介开发区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形成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