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苎麻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是发展契机?

2018-10-29程醉

中国纤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脱胶苎麻纤维

文/程醉

苎麻堪称我国服用麻纤维当中的“国宝”,全世界超过90%的苎麻种植面积在我国。2017年,我国苎麻种植面积约10万亩左右,主要产区是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省。按照麻纺行业“十三五”抓市场、调结构、促升级的指导思想,到2020年各类麻纺织产品加工总量预期达到200万吨,麻纺及染整精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达到700亿元。其中,在加快科技进步步伐的前提下,苎麻行业万锭用工还要达到350人以下。那么,我国苎麻行业如何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来实现提升行业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并从而获得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呢?

苎麻原料:种植面积能否显著增加?

据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苎麻精干麻产量约2.6万吨,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56.67%。实际上,苎麻原材料短缺是近10年以来一直困扰麻纺企业的瓶颈性难题。而导致麻农种植苎麻积极性降低,苎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种植苎麻的收益很少,甚至还会出现亏损。中国纤维检验局在发布的2017年度苎麻精干麻质量分析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苎麻产业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全国的苎麻种植面积已经降至历史低位,苎麻原材料的需求缺口已经高达60%以上。

追本溯源,苎麻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就取决于原材料的供应是否充足,质量是否优良,价格是否适中。

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农民种植苎麻的历史悠久,是传统的苎麻原材料集中产区。然而,近年以来这里农民种植苎麻的积极性在显著降低,苎麻的种植面积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长期以来苎麻价格处于低位,种植苎麻难以获得效益。

“一斤麻一斤肉”,是川东北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民谚。大致意思是说,由于种植、加工苎麻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十分辛苦。因此,一斤苎麻卖出的钱可以买回来一斤猪肉。实际上,从古至今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情况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当时农民们种植、加工苎麻的积极性高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是靠种植苎麻的收入来维系。

但是,近年来苎麻的价格却长期低迷。一斤麻一斤肉,已经成为麻农们遥不可及的“奢望”。2016年一斤苎麻的价值是5元,2017年一斤苎麻价值在6元左右,2018年价格稍好一斤苎麻能卖8元左右,也就是说,即便在苎麻价格相对较高的2018年,一斤苎麻也只值约半斤猪肉。

同时,苎麻种植需要3年才能进入壮年期,每亩能产麻400斤左右。而第一年的新栽苎麻的种子苗和嫩梢苗仅能产麻100斤,第二年的新栽苎麻最多也只能产麻300斤。

过去,大部分干部群众的观点认为苎麻植物的病虫害很少,种植方式粗犷,田间管理简单。大致是撒下麻种或栽上麻苗,然后每年到季节去收麻即可的感觉。但是,从为了提高苎麻产量、质量而进行的科学化种植模式来看,整地、移栽、除草、施肥等环节仍然不可或缺。这就涉及到种植苎麻所需要的劳动力增加,以及种植的成本上升等方面的问题。

生产苎麻原材料中最重要的剥麻环节,目前也是苎麻种植成本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据行业内公认的看法是,现在广泛采取的手工剥麻、刮麻等方法,耗工耗时的高强度人工投入占种植成本的60%以上。而即便是采用常用的反拉式小型剥麻机,其投入的人工费用仍占据总成本的55%左右。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苎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小型剥麻机虽然应用较广,也确实能够降低一定的人工成本,但是和预期效果相比并不理想。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苎麻种植面积减少、麻农积极性降低这个情况,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可喜的是,我们注意到在湖南、江西、四川等苎麻的主产区部分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苎麻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并且,还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说,江西某县便将苎麻产业作为该县四大优势发展产业之一,同时还制定了苎麻产业的三年发展规划。

他们首先推行由该县的种植基地统一向各乡镇农户供应“中苎1号”优质麻苗的方式,以确保后期产出的麻纤维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另外,还采取了诸如积极向上争取农发项目资金扶持苎麻种植基地建设,举办苎麻种植技术培训班,促成苎麻加工企业与麻农达成保护价收购协议等措施来为当地苎麻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调动麻农种植苎麻的积极性方面,四川某地更是出台了相对比较优厚的补助和奖励方式及标准。奖励的对象几乎囊括了从事苎麻产业的所有经营者,从普通麻农到种植大户,从农民合作社到家庭农场等。只要是种植苎麻的经营者,按照面积第一年每亩补助5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每亩补助400元。同时,政府还给予苎麻田每亩每年200至400元不等的产业扶持补助。另外,对新建、新扩的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苎麻产业示范片区,给予3万至20万元的奖励。

据了解,今年苎麻价格普遍上涨,已经达到了每斤8元左右。按照比较客观公正的测算来分析,按此价格计算,农户种植苎麻的第一年,把各种费用算完算尽,根据采用人工剥麻或机器剥麻的不同,大致亏损在1600元至1400元之间。第二年,如果继续采用人工剥麻会亏损500元左右,但采用机器剥麻则可略有盈余。到了第三年,新栽苎麻进入壮年丰产期则能彻底实现盈利。

因此,目前苎麻每斤8元这个价格基本达到了麻农可以接受,并能够带动一定种麻积极性的价格预期。再加上政府对苎麻种植业的奖励、补助等政策,理论上来说会极大地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苎麻种植面积的扩大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8年及今后几年,我国苎麻种植面积能否显著增加,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于苎麻价格在今后能否持续上涨,或者是能否稳定在目前的16000元每吨(每斤8元)的水平?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苎麻市场行情下跌,不但苎麻种植面积增长无望,麻农弃麻、毁麻的情况也很可能就会发生。

其二,种植苎麻并获得收益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并非立竿见影就能见到真金白银。因此,能否吸引到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投入到苎麻种植中来,还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其三,我们注意到部分地区是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号召、引导大家将“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来改种苎麻等作物。相对于种植玉米、油菜等经济作物具有的见钱快、不愁卖等优势来说,农户能否选择种植苎麻也很难说。

其四,政府的奖励、补助资金能否及时到位,优惠的政策能否持续兑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能否有效解决等问题,也是影响苎麻种植面积能否真正显著增加的关键性因素。

毋庸置疑,苎麻主产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如果能够统一规划苎麻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科学选育优良品种才能真正稳定并增加苎麻的种植面积。同时加大推广苎麻种植、收割、剥麻等初加工的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方式,才能确保麻农的收益,进而才能提供可持续、稳定的原麻供给以及苎麻精干麻的质量保证。

苎麻经营方:产销两旺的局面如何形成?

苎麻产业的规模、产量在我国纺织业中所占比例其实很小,因此目前大多数苎麻产品走的是高端、少量、精致的路线。比如说,苎麻夏布、苎麻宣纸、苎麻折伞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小众的苎麻产品内涵已经超越了商品本身。因此,与其说商家们是在卖苎麻产品,还不如说大家是在消费苎麻文化。

我国苎麻文化历史悠久,在陕西省扶风县杨家堡出土的苎麻布经过鉴定认为是西周时期所制。不过,你知道苎麻为什么叫作苎麻吗?即便是从事苎麻生产、加工、销售的业内人士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回答出来。传说越王勾践复国后,西施和范蠡便“同泛五湖而去”,但其实俩人是跑到位于洞庭湖中心的赤山岛苎萝山隐居种麻。所种之麻,名曰“苎萝山麻”简称苎麻。历史上,苎麻纺织品最值得说道、最有看头的用处又是什么呢?民间常用之衣裤、裙裾不足道也,历朝历代官老爷们的“乌纱帽”皆是苎麻纤维所制,恐怕才是其最大的卖点和噱头。

现在整个社会略显浮躁,不论是阅读还是消费都讲究“快速”,但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苎麻及其纺织品本身就是一个“慢”生活的产品。因此,对于经营以文化为依托的苎麻产品的经营者来说,静下心来深入挖掘苎麻文化的精髓,可能才是诸如夏布、折伞等小众产品能够实现产销两旺的根本所在。

我国苎麻产业除了面临原材料紧缺、生产技术制约、苎麻纤维本身缺陷等客观问题之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苎麻产业发展思路不清不楚,发展机遇没有把握住,创新意识严重落后,政府重视、政策倾斜程度均有不足等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苎麻产业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农业产业的大范畴,农业产业的特性之一就是见效慢、风险大,并且苎麻产业相对见效更慢。因此,单凭一两届政府的支持还远远不够,需要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苎麻企业在土地划拨、财政支持、产业规划、技术创新与改造、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支持。但遗憾的是,我们一部分地方政府狭隘地认为,苎麻产业在纺织业中所占比例太小,一朵小涟漪根本翻不起大浪。说破天,也不过是一个只可能富民,而难以强县(市)经济的小农产业。因此,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支持,从而也间接导致了我国苎麻产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萎缩的情况。

我国苎麻制品一度大量依赖出口,并且在出口的产品中苎麻纱、苎麻坯布等初级产品又占到90%以上。究其原因,行业内大多认为是因为苎麻纺织是小行业,“研究的人少,其加工技术、纺织设备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等难有突破”。此话也不无道理,我们现在到苎麻纺织企业中去转一转就不难发现设备、工艺基本上和20年前没有多少变化。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加工技术,尤其是其中的关键“高效集约化机械剥麻”这个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多年以来但凡是苎麻行业的各种研讨、座谈会议上,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生产、加工企业,甚至还包括苎麻产区的地方政府,无一例外都提到了要大力推行苎麻高效集约化剥麻的问题。不过,愿望虽然非常“丰满”,但现实情况却十分“骨感”。因为,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大型高效苎麻纤维剥制机械的研制步履蹒跚,仅有的几款“样机”也并不成熟。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苎麻剥制机械的研究与推广,但直到目前为止手工刮麻器和小型刮麻机仍然是最为成熟、应用范围也最广的刮麻机械。简易的手工刮麻器成本低廉,使用和维护都很简单;小型刮麻机工效较高,理论上是手工刮麻器的5倍以上,但实际工效大约仅提高3倍左右。另外研制的一些大型苎麻剥制机械,诸如复刮式、打击轮式、全浮式、双滚筒式等或多或少都存在工效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性能不稳定以及鲜茎出麻率低、纤维变色、纤维绕缠等问题,而一直没有被麻农和麻纺企业所接受。

因此,在苎麻行业的原材料产能问题上高效、优质的苎麻剥制设备长期缺位也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障碍之一。

在苎麻纺织品的生产和经销环节,我们的苎麻企业主要以传统夏布、麻纱等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下游对苎麻纤维进行织造、印染、服装等精深加工的企业,以及相关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人才。产销量尚能拿得上台面的所谓中端产品,也不过就是几双苎麻袜子而已。

更为严重的是,苎麻行业的相关人士不少人还处于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原始”状态,缺乏新时期市场环境下应该具备的新思维、新眼界、新高度。比如说,西南地区在苎麻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面对未来的构想是“我们未来还要以苎麻凉席、毛巾等中端产品为主导,有信心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能从苎麻袜子“升华”到苎麻毛巾已经是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极限”了吧?而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中,苎麻纤维的应用已经逐渐告别传统的“纯麻”时代。苎麻纤维早已经与棉、粘胶、丝绸和羊毛等各种纤维混纺交织,在不丧失原有优良服用性能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地开发了其他性能,带来更加舒适和美观的苎麻纺织服装产品。

苎麻的品质: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

据中国纤维检验局发布的2017年度苎麻精干麻质量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苎麻精干麻综合评定等级为二等级外,与2016年持平,整体质量略有下降。

众所周知,苎麻脱胶技术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企业使用落后及不合时宜的脱胶技术、脱胶方法不仅会影响到精干麻的质量,亦与麻纺企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苎麻的胶质是其纤维组成中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质和水溶物等非纤维素伴生物质的统称。脱胶就是要脱掉苎麻纤维周围全部或部分胶质,让纤维得以分离、松散,方便制取可纺的苎麻纤维。

目前,我国苎麻纤维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的是高温碱性煮练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法的优势在于脱胶速度快、占用场地少、适于连续化生产,但是其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碱液、果胶和半纤维的水解产物、色素和化工原料等,对环境污染极大。在现在政策层面的“治污风暴”“环保龙卷风”等系列环保行动的高压态势下,以及在全国人民渴望“绿水青山”的环保要求下,苎麻脱胶的废水已无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直接排放。然而,对超标污水进行处理又会进一步加大苎麻企业的生产投入。

苎麻脱胶除了化学脱胶法之外,还有微生物脱胶法和酶脱胶法这两条途径。在《诗经》中有一首诗名叫《国风·陈风·东门之池》,其中第一句便是“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沤,是长时间用水浸泡的意思。这句诗告诉我们,城东门外面的护城河可以用来浸泡苎麻。这就是微生物脱胶法的雏形,利用水里面嫌气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苎麻茎秆上的胶质发酵水解而溶于水中。大致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将近20年间,川东北苎麻主产区仍然能见到家家户户的水稻田里沤着收获来的苎麻茎秆。

酶脱胶法是指在原料脱胶时使用适当的酶制剂来提高脱胶速度和质量。不过,苎麻纤维的酶制剂脱胶法仍然不太成熟,基本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那么,相对于化学脱胶法来说,微生物脱胶法具有哪些优势呢?首先就是微生物脱胶法在产量上的优势。据了解,微生物脱胶制成率和精梳梳成率均可提高5~7 个百分点。其次就是使用微生物脱胶法在提高苎麻纤维质量上的优势。研究发现,采用微生物脱胶法获取的苎麻纤维其纤维卷曲、弹性明显提高。其纱线品质指标提高大约15%,同等原料生产的苎麻纱线、坯布品质可提高 2~4个档次。苎麻细纱千锭时断头率降低约60%,织布效率提高约40%,万米下机次布率下降5%左右。

微生物脱胶法的质量缺陷主要在于其精干麻没有经过漂白处理,纤维有一定的颜色达不到白度的要求。不过,在后期染整前处理过程中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工序即可除去这种颜色,并不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还有一点最主要的瑕疵在于,苎麻的微生物脱胶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由于微生物脱胶法的污染轻、能耗少,尤其是其苎麻纤维的质量更好,从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高。所以,苎麻的微生物脱胶法或许将是我国未来苎麻脱胶主导工艺。

水利部已经将苎麻作为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的首选植物,在四川、重庆等地区坡地上种植的苎麻对于保持水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说,发展苎麻产业对于“绿水青山”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产业链下游的苎麻纤维及其纺织服装产品其实就是从“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苎麻产业必将成为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或创造“金山银山”的源泉。

目前,我国苎麻行业应该大力推广微生物脱胶这类亲环境的工艺技术,以大幅度提高精干麻质量。同时加快苎麻制品质量升级,积极推进苎麻产业供给侧改革,拓展苎麻应用领域,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推动我国苎麻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脱胶苎麻纤维
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工艺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