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章法要略
2018-10-29浙江省温州市文化馆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文化馆325000)
一、通则
(一)章法与笔法、字法、墨法的关系
章法即“布局”,也称为“布白”。
在书法的构成体系中,由低到高依次是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关联于笔法和章法。章法是书法构成的最高层次。这些都是技法的层面,技法之上是意境。
书法的构成
如果把笔法、字法看成是佛家的持修的话,那章法有点像是顿悟。即便如此,也需平时留意。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雅园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二)理解章法的三个层次
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过程。最后阶段的无法不是不懂法则,而是各种法则烂熟于胸达到不受法则束缚的境界。理解章法也不例外。刚开始时可能知之甚少,理解粗浅。第二个阶段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先根据章法原理设计方案,创作时能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执行,做到意在笔先,有整体空间意识。这样训练一个阶段之后,可以达到一个新的层面,熟谙各种关系原则,自然而然加以运用,无意于佳乃佳。
(三)空间关系原则:对比与呼应
尽管空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总脱离不了对比与呼应这两个原则。对比包括疏密、浓淡、正斜、大小、内外等关系。呼应是指局部之间的关联,要体现出整体感。
(四)时间性和感情的抒发
书法艺术虽然最终体现在空间上,但在创作过程中又具有时间性的特征。空间关系营造气势,时间关系抒发情感。书法的时间性着重体现在节奏变化过程,体现在点画承载的情感发展线索。侧重表现在刚柔、动静、疾涩、收放、承转等方面。
二、例析
(一)长卷
长卷最初可能以拼幅的形式出现,以高度一致、长短统一或不统一的纸幅写成后再拼接成卷。后来出现粘纸成卷后再书写,成为独幅长卷。明代以来,独幅长卷成了长卷的主要形式。
尺牍的高度以一尺为标准,所以长卷的高度通常约一尺。也有高于一尺者,最初是以尺幅的高矮体现尊卑。
这种形式高度有限而长度充分,因此切忌多行之间的平铺雷同。经典的作品多以起、承、转、合几个段落来组织通篇的关系,加强行间的变化。转是整幅作品的高潮所在,是经营的重点。
(二)横幅
相对于长卷而言,横幅高而短,往往悬挂展阅。与长卷在几案上展阅的环境不同,悬挂展阅更注重一目了然的视觉主体。因此,字体相对较大,点画壮实,便于远观。横向空间缩短了,节奏的展开很难充分。节奏的对比须简约明快,很多经典作品都以起、转、合的节奏组合。另外,如果视觉主体过于居中,则容易呆板。应该充分利用两边的留白打破对称,营造生动奇险的视觉整体。
(三)册页
册页分为通景册页和隔景册页两种形式。同一个内容分为若干页,只在最后一页落款的为通景式。每页落款,内容相对独立,整册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为隔景式。通景式册页最初由长卷演变而来,因此它整体上带有长卷的一些特点,通篇要有起承转合。又因为被一页页分开,在章法上特别要处理好上页的最后一行与下页的第一行之间的呼应关系。隔景式册页虽然每页落款,一般最后一页最为庄重完整。在章法上为了避免每页落款的雷同,往往以字、号、斋名、钤印以及位置的变化来丰富形式。
(四)扇面
扇面有团扇、折扇两大类;团扇又有圆形、椭圆形、六边形、花瓣形、桐叶形、蕉叶形等不同形状。团扇的章法难点在于处理外边形状与内部形状的辩证关系。如果内形过于迁就外形,则作品缺乏张力;如果内形不与外形呼应,则显得孤立、生硬。对于外形近似圆形的布局,很多经典作品采用以四边四角破正圆的方法。折扇的章法难点在于倒梯形的下部空间狭促。经典作品多采用一长行间以一短行的形式,以解决底部空间不足问题。
(五)斗方
斗方的视点最集中,高和长相等的正方形容易造成静止形态。如何打破静态形成动态平衡关系是章法的难点。具体的做法是避免视觉主体居中,通过点画、结构、行列的收放、凹凸、疏密、虚实、正斜等对比变化,来营造动态布局。
(六)中堂
中堂属于大体量的幅式,高和宽的比例大致是二比一。书写文字也大多为庄重严肃的内容。章法上既要营造堂正宽博的厚重感,又要避免平板的空间布局。这种幅式极易出现中正、对称的现象,布局上要腾挪视觉主体,利用空间的开合、聚散变化,节奏的徐疾、动静对比,来营造崇高宏大的视觉效果。中堂虽然体量大,但视觉相对集中,在对比上要求强烈明快。
(七)条幅
明代以来,书法与建筑的结合逐渐流行,条幅开始进入高大的厅堂。如果把横幅看成平远山水的话,条幅就是高远、深远山水。它以横向的窄来衬托竖向的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横向空间是掌控条幅布局的关键。明清的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徐渭、祝允明等是一种类型,字距、行距密到极点,撑满四周及角落,密不透风,只在落款处留白透气,为了舒缓压迫感,尽量用虚笔和字内空间来调节,显得既苍茫又激烈。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等以首尾行逼近两边,拉开行距,拉直中线,让横向空间显得充足。王铎、傅山等又是另一种类型,字距小于行距,中线倾斜摆动,行间交叉相连,极大丰富了远观的视觉感受。
(八)屏条
屏条最初是屏风,后来由条幅组屏,连缀悬挂。它的组合方式类似册页,有通景屏与隔景屏两种,但展阅的环境大不相同,一种是在几案上展阅,一种是悬挂展阅。呼应关系类似册页,但大空间需要大气势支撑,在通篇的安排上需要有强烈的视觉主体以及与之相呼应的次主体,以避免视觉主体的孤立、脱节。
(九)对联
对联由对称相等的上下联组成,虽然分开悬挂,但合起来是个整体。在外在的形制上,上下联是对称的,但在章法布局上要打破对称,使它形成对比、呼应。“对”可以理解为对比,“联”可以理解为联系、呼应。静态书体对比性相对减弱,如果是动态书体,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字之间的大小、繁简、纵横、正斜、收放、疾涩、动静、虚实的对比。斜线要有呼应。它的章法要点就是要掌控好对比与呼应的关系。既要避免排列的整齐划一、状如算子,又要在对比中呼应协调起来,使上下联成为完整的整体。
(十)拼幅
由于受现代展厅环境的影响,很多展览都要求以直幅的形式展示。除了原有的直幅形式外,其他的如册页、扇面、斗方等也拼幅改成直幅,大大丰富了原有的艺术形式。拼幅作品同样也要注意通景与隔景两种样式的一些基本原则。标签的制作,底色的搭配,拼接的形制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具体准则是既要有新意,又要美观合理。